路文彬:鲜花的力量

  不得不承认,是俄罗斯作家启蒙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屠格涅夫、蒲宁、普里什文等笔下的风景总能让我感动得落泪。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我可以随时感受着泥土的呼吸、河水的低诉、树叶的梦呓,以及雾霭的芬芳……正是这种对于大自然的一往情深,也使我逐渐理解了俄罗斯人那一腔始终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于是乎,我对于祖国的热爱也因此获得了某种崭新的启示。不论她美丽还是丑陋、富有还是贫穷,我都将无所迟疑地深爱着她,因为她是我的祖国。在我这里,因为俄罗斯作家,祖国这个字眼第一次有了宿命的意味。

  近日,在阅读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自传《一生的故事》时,我再次陶醉于一位伟大俄罗斯作家对于祖国及其大自然的热爱。这种爱是那么的美,掩卷冥思,我想,之所以能够如此,归根结底,原因还在于俄罗斯人是个视美为生命的民族吧。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对于美的向往之情,在他们的心灵里一刻也不能止息。所以,尽管身处战乱之时的俄罗斯,尽管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青年时代的巴乌斯托夫斯基还是依然念念不忘他的大自然。

  春天来了,为了欣赏一下盛开的鲜花,巴乌斯托夫斯基特意渡过莫斯科河,来到久负盛名的诺耶夫花园。对此,他这样写道:

  菩提树正在开花。浓郁的花香仿佛是被从遥远的南方的春天带到这里来的。我喜欢想象这个春天。这样的想象加深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爱。除了纸张,我不能把自己的这些幻想告诉任何人。我曾经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想法,但通常总是立刻就毫不可惜地将其丢弃了。

  为何要“将其丢弃”?这是因为那些笔记令巴乌斯托夫斯基“感到羞愧”,因为“它们和那个严峻的时代很不相称”。巴乌斯托夫斯基这充满羞愧的爱,反映出的是现实拮据与精神奢侈的矛盾,更是俄罗斯人最真切的性情乃至本能。美是他们的信仰,也是他们的希望,不管它显得有多么的奢侈,他们都不肯轻易放弃的。

  虽然诺耶夫花园因为战争已日渐衰败,仅剩下一个不大的温室,虽然很有几分灰心的老花匠抱怨如今只有举行葬礼的时候,人们才会需要鲜花;然而,仍有几位上了年纪的妇女坚持留守在那里继续操劳。其中一位妇女这样对巴乌斯托夫斯基说:“不管您怎么说,可人没有鲜花是不行的。比方说吧,不论是从前,还是将来,都有在谈恋爱的人。不用鲜花,他们怎么能最好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呢?所以我们这一行是永远不会灭绝的。”与其说这位妇女表达的是对于自己园丁职业的信心,还毋如说是她对于人类美好心灵的信心吧。

  事实上,巴乌斯托夫斯基接下来的遭遇亦即刻印证了这位妇女的信心绝非虚狂。

  在离开诺耶夫花园之际,老花匠送了巴乌斯托夫斯基几枝紫罗兰和重瓣的石竹。巴乌斯托夫斯基实在不好意思拿着这么美丽的鲜花,穿过那被饥饿和忧伤所深深袭扰着的莫斯科市区。于是,他便用纸将它们细心包裹起来,以免被人看出。可是,在电车上包装纸竟然意外破了,结果,满车厢的乘客都迅速将目光集中到了他手里的那个纸包上。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这束鲜花点燃了一车厢人颇为复杂的心情,人们开始七嘴八舌。

  终于,一个面色苍白的小姑娘再也按捺不住了,她带着神秘的表情和急促的呼吸,向鲜花的主人怯生生地恳求道:“叔叔,请给我一枝花吧!啊,请您给我一枝吧。”

  巴乌斯托夫斯基送给了她一枝石竹,激动的小姑娘拼命从人群中挤向车门,不顾电车还在行驶就跳了下去;有了这枝鲜花,目的地对于她已经无所谓了。

  “完全疯了!精神不正常的小傻瓜!要是良心能够允许的话,每个人也都会要上一枝的。”女售票员借着对那位小姑娘不满的发泄,道出了自己的心迹。

  慷慨的巴乌斯托夫斯基于是从花束中抽出又一枝石竹送给了这位售票员,满脸通红的她久久凝望着手中的花朵,泪水涌了出来。

  立刻,有好多只手都默默伸向了巴乌斯托夫斯基。就在他将鲜花一一分给那些张开的手掌时,他得到了一生中从未有过的最热烈的赞美和祝福。因为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鲜花,肮脏而阴暗的车厢似乎在骤然间变得洁净又明亮了;所有神情倦怠而忧虑的乘客,也都仿佛在这一刻焕发了青春……

  鲜花绽放的是美的力量,蕴藉的是幸福的回忆和希望。所以,悲伤时的俄罗斯人需要鲜花,饥饿时的俄罗斯人同样也需要鲜花。鲜花也许不能冲淡悲伤,更不能解除饥饿,但它所寓涵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却足以使如此钟爱它的民族能够获得幸福和永生。

(0)

相关推荐

  • 美丽的鲜花 感受大自然的美!

    美丽的鲜花 感受大自然的美一景  2021.4摄 美丽的鲜花 感受大自然的美一景  2021.4摄 美丽的鲜花 感受大自然的美一景  2021.4摄 美丽的鲜花 感受大自然的美一景  2021.4摄 ...

  • 我的阅读“初恋”——且说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著作

    高洪波 <巴乌斯托夫斯基选集> 宋人赵普,辅佐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尝自许道:半部<论语>治天下. 中国古人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讲的是文不好比高低,大师者,须文学史有定论.开 ...

  • 和谐、宽容、顺应、复归:人与自然、生活与美的主旋律——读《巴乌斯托夫斯基作品选》中的小说《夏天》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是一首远古时期的农事祭歌,出自<礼记·郊特牲>,乃伊耆氏(一说即神农氏,一说是尧帝)蜡祭祝辞,是原初先民祈祷风调雨顺无灾 ...

  • 溪上的花瓣

    巴乌斯托夫斯基有一颗童心,善于捕捉世间所有美好的情感,并细腻地表现出来,哪怕那情感再细微,也能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那是人性的光辉,穿越时光,穿越千山万水,带来一种婆娑的过往,却不会叫人感觉太远.是的, ...

  • 为了写作的写作——《金蔷薇》阅读札记

    作者简介:杨志涛,正宁县榆林子人,资深语文教师,热爱教育,好读文史.平生三大爱好:培育英才,遨游书海,寄情山水. 为了写作的写作--<金蔷薇>阅读札记 蔷薇的故事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倾注无限 ...

  • 周末见 || 路文彬:小女抓周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路文彬 || 师生之道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教育是向下看的(路文彬)

    法国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曾在他的自传体小说<父亲的荣耀>中写到过他父亲的一位老友,这位老友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因此得以在马赛一个贫民窟里的一所学校获得教职,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四十年 ...

  • 无从选择的选择路 作者:路文彬

    对于人而言,只有选择,没有不选择.即便不能选择生,我们还可以选择死.倘若不能选择服从,我们尚可以选择反抗.在这一意义上说,人又必然是自由的.人必须是自由的.纵然身体是不自由的,我们的精神还可以是自由的 ...

  • 路文彬:谁在伤害我们的教育

    教育是我们人类在一生中始终必须面对的事情,接受教育以及教育他人.我们的文明社会即是教育的一个直接后果,只有借助于教育我们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就是拥有爱与创造能力的人,这种能力绝非单纯的某种 ...

  • 故去的徽商——寻找路文彬

    邵之惠 我要寻找的是一位故去的徽商. 孩提时,常听老辈人说,抗战前,绩溪徽馆在上海可谓出尽了风头.上世纪二十年代,曾开徽馆148家,这是绩溪人乃至徽州人在十里洋场所做的徽商这篇大文章中最为得意的一笔. ...

  • 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风得意马蹄疾——过云楼主人顾文彬的举业之路

    <姑苏晚报>2021年04月26日 B07版 沈慧瑛 自古读书士子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考个一甲三名自然最好,但能进入三甲也是很不错的成绩,毕竟一年就两百余人能获得进士的身份.一旦高中进 ...

  • 艺术工场 · 王文彬:在悲壮中,画笔的力量会翻倍

    "休息两小时后,我才发觉,我所做的根本不是什么出色的东西.这使我感到苦恼.力量,力量在衰退."珂勒惠支如是说.很多时候,我如她一样质疑. 实事求是的说,欣赏王文彬的那些画作并不是件 ...

  • 录鬼簿新编149胡文彬

    5月1日14点22分,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在京逝世,享年82岁.胡文彬是新时期红学发展最主要的推动者之一.历任<新华文摘>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