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者华.黄帝王朝》:黄帝之德是黄能之德

皇皇者华 华夏文明史谈第六部 黄帝王朝

第六章  黄帝之德是黄能之德

文|黄饮冰

“黄”在黄的文字产生之前的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原始的“黄”的本意是“光”,就是太阳泛出的黄光,我们说金黄的太阳,就是这个意思。从起源上讲,黄是“华”的变体,即黄是华的分化,或黄是母体华分化而来。从语言的联系讲,华hua——黄huang,是尾音发生了改变。黄是黄族群在远古时代对太阳光的原始称谓。

拥有黄崇拜的族群,源自华(太阳)族群。

1、黄的释义

文字黄:是象形字。传统解释是,黄字的甲骨文象佩璜形,上为系,下为垂穗,中间为双璜并联状。黄字的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

《说文》解释,本义:蝗虫黄,地之色也。天玄而地黄。《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知道,黄除了指代“黄色”外,还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即黄和中、土相联系。所以以上的解释是后人的解释,只能反映后人的认识,并不能反映“黄”的原始意义和其历史变化,揭开“黄”的秘密,就是揭开了“黄帝之德”的真实意义。

2、黄的书写的变化和黄的本义及延伸义

(引用)乌龟----据说是黄氏的图腾

甲骨文-----黄(佩玉之人)

金文—黄(人披龟甲形态)

小篆——黄(龟鳖形态)

繁体字

简体字

(1)“黄”作为人群的称谓时最早是指佩玉之人——佩玉之人为黄人

佩玉之人,来自黄氏宗亲网

由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黄的主体都有一个“人”,所以,黄是一类人的统称,这一类人,就是佩玉的族群。佩玉之人是黄人。黄人最早生活于黄水。黄水就是现在的西拉木伦河,拉木伦是蒙古语,意为黄色的河,是蒙古人生活在该河时期为该河流命名的名称,说明在蒙古人到达该河流时期该河流已经有了“黄”的名称,蒙古人只是把汉语的“黄”变成了蒙古语的“拉木伦”,河流的名称本意没有变化。

甲骨文“黄”,是佩玉人形,指代的是黄的本意。从考古上看,东部(东、东北、东南族群)都有佩玉和喜欢玉的习俗。以玉划分,可以把他们看作一个族群,这个族群,就是周人成谓的“夷”人。黄人也是夷人的一部分。周人所谓的夷人在商代是尸人,甲骨文中没有夷字,只有尸字,尸和夷是通假字,所以周代的夷与商代的尸,是同一个族群。再往前推,尸源自尼,尼和华又是一体的,合在一起就是华尼尸,华尼尸也就是华尼夷。华尼尸就是起源于两湖地区的古华人,标志是太阳崇拜。

由于甲骨文是殷人的文字,殷人也是夷人,黄帝对于殷人来讲,从文化、血统到政权上都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甲骨文的“黄”记录的是“黄”的原本形态,依然保持了“黄”的原始文字状态。历史上的九夷之中就有黄夷,说明黄人的主体,还留在夷人中。黄人对于殷人来说,是其统治的一个族群。

正因为甲骨文“黄”是殷人的文字,才保留了“黄”的原本形态——“佩玉之人”的原始形态。

黄人本身是一个联合体,她由12姓组成,即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12姓。轩辕黄帝时期,12姓由轩辕之14子统领。黄帝对华夏族有决定性的影响。

(2)“黄”的演变——在天鼋黄帝时期“黄”指身佩鼋甲的战士

金文“黄”,是“人形而腰佩龟甲”的形象。

金文是周人的文字,周人自称是黄帝之胄,是黄帝天鼋氏的后裔。黄帝天鼋氏的英雄事迹对于周人来讲,是刻骨铭心和至关重要的,体现在文字的构造上,就是“黄”的字形造型,与“鼋甲”相联系,变成了“人披鼋甲”。天鼋是龟类中的巨大者。

甲骨文黄,金文黄,小篆黄和黄的繁体字,在文字的构造上一脉相传,简化字黄则上面发生了变化,下面依然是一体的,只是“⊕”的结构,变化成了“由”字。“⊕”是龟甲的代表,龟甲由“⊕”的结构变化成了“由”字,可能是汉字的书写习惯变化所致。

天鼋黄帝的功绩来自战功,天鼋黄帝以战功卓著成为中原共主。成就天鼋黄帝战功的,就是天鼋之甲。天鼋之甲在作战时的用法,一种可能是用一个“十字架”绑在鼋甲上,战士一手握“十字架”提起鼋甲护卫胸前,一手拿武器作战消灭敌人,跟后代一手拿盾一手拿矛作战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十字架”结构向下的一架较长,以方便盾牌不用时着地,节省战士体力,所以盾牌结构如“甲”一样,正写就是上面的“由”字形状。另一种可能,就是用四根绳子绑在鼋甲四角处,然后捆绑固定在人的胸前,如¤。

黿甲战士与黿甲阵

所以,随着天鼋甲对于战争的功效的不断显著,“黄”字在造型上发生了变化,从“佩玉之人”的形态演变成了“身佩鼋甲的战士”的形态。黄帝之鼋甲战士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使天鼋成为了黄帝族群的最高崇拜物,黄人的领袖黄帝也自称为天鼋黄帝,黄帝天鼋氏崛起。

由于黄帝族群崇拜黄能,所以一切黄色而神圣的生命物和无生命物,都是黄能。天鼋的主体颜色跟乌龟一样,乌黑泛黄,其胸板泛黄,《惠琳音义》卷五十三注:“鼋似鳖而大,腹黄而头斑。”,因这种大鳖体呈黄绿色,故被黄帝族群称为“黄能”。在黄帝族系进入中原时期(公元前2800年前后),中原及东方族群普遍存在崇“黑”(玄)习俗,但在黄帝族群战胜中原和东方族群成为天下共主后,黄帝族群所崇拜的黄色要上升到主体地位,但又不可能抛弃中原族群所崇拜的黑色,所以天鼋的颜色构成就至关重要,由于天鼋乌黑泛黄,很巧妙地把“黑”和“黄”融于一身,而且是背黑胸黄,正好与“天玄地黄”相暗合,天鼋成为了共同的崇拜物。“天玄地黄”的哲学观是在神农族系和黄帝族系融合后形成的,反映了黄帝族系进入中原后,曾经接受神农族系为上族的历史。

3、黄帝之德的实质是黄能之德

什么是黄帝之德呢?黄帝之德就是天鼋之德,即天鼋之甲对于战争的作用和贡献这是天鼋黄帝崛起的原因。

“德”在甲骨文中是由“双人”和“直”组成,没有加“心”,“德”就是“得”,是得到……护育和帮助的意思。我认为,黄帝天鼋氏族族因龟(天鼋)而发达,他们对龟精心进行了研究,对龟的各方面都力求给予灵性的表达,所以产生了“身披鼋甲之人”的新“黄”字,用以表达神龟天鼋之“德”,天鼋黄帝因得“天鼋之庇佑”而君临天下,才是“黄帝之德”正确的解释。天鼋之德也就是黄能之德。

历史对于轩辕黄帝之德也有记载。《竹书纪年》说:“轩辕黄帝氏……有大蝼如羊,大如虹,帝以土气胜,遂以土德玉。”注引刘向《别录》:“邹衍言:黄帝土德,有蝼蛄如牛大,如虹。”。《史记.五帝本纪》也说,“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一直以“土德”来解释轩辕之德,都是“五德终始”的历史谬论所致。其实,对于黄人来讲,黄土也是黄能之一。也许黄人在进入中原之后产生了新的黄土崇拜,但其实质还是黄能崇拜,“土德”的实质还是黄能之德。

对于轩辕黄帝,还有崇拜黄云、黄龙的记载。黄帝以云纪,军队称云师,五官为五云,以黄云为中官,就是以黄云统领五官。黄帝御龙升天,驾驭的是黄龙。所以轩辕黄帝之德不仅仅是一个土德。把黄帝之德理解成黄土之德是错误的。

有熊黄帝以熊为崇拜,但崇拜的是黄熊。黄熊也是黄能之列。

我一直在说,“土德”的认识害苦了中国人,误导后人们一直把“黄”跟“土”联系在一起,黄帝也就跑到了黄土高原上去了。现在的学者都无视司马迁关于陕北黄帝陵是“衣冠冢”的记载,而相信“五德终始”的历史谬论,真不可理解。

4、天鼋是大龟,而非乌龟

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天鼋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乌龟,而是龟类中巨大者。

有人认为,甲骨文“黄”中的“⊕”结构,是四片乌龟甲壳连接而成,是铠甲的原始性质。但是,四片龟甲相连接,中间不可避免的是有大的缝隙,锐利武器可以从缝隙处杀入,用于战争难以抵抗武器的杀入,达不到护卫人体的目的,所以我认为龟甲中的“十”字结构,是固定在龟甲上的木棍或绳子之类,以方便战士手握或绑定作战,而不是表示“四片龟甲相连接”。

若天鼋是乌龟的话,就是“四片龟甲相连接”也不能达到护卫人的前胸的目的,因为龟甲太小了。身体巨大的天鼋,拥有直径1米的甲壳,既坚硬,又是一个整体,用十字架或绳子固定在战士的胸前,用于战争,就可以达到保护自己的功效,这就是天鼋的战士所向披靡的秘密。

5、中原及东方的崇龟风俗不是天鼋崇拜

古人认为:“龟甚神灵,降于上天,陷于深渊”,“知人生,知人死”,“是天下之宝也”。殷商遗址中曾出土了许多占卜用的龟甲,周代也极重视龟占。考古发现表明,商周这种崇龟风俗起源于东方,最早可追溯到大汶口文化早期甚至到贾湖文化时期。在大汶口遗址中,有11座墓出土龟甲,共21件,上有穿孔,多在死者右腰旁,可能生前即已佩带,有的还上涂朱彩。这种现象在兖州王因、西吴寺、茌平尚庄、邹城野店、邳县刘林和大墩子也有发现,都在大汶口文化范围之内。这说明当时这里有一只崇龟部族存在。这是历史的事实。而黄帝之黄,甲骨文“黄”,金文“黄”,都是人形而腰佩龟甲形象,所以有学者认为,“黄帝”就是龟族之为帝者之意。所以大汶口文化中的崇龟部族很可能就是“天鼋氏”。我认为,这种认识,也是一种附会,是不对的。

据考古发现,大汶口人不仅崇龟,也流行口含石子及拔牙、凿齿的习俗,这种“流行口含石子及拔牙、凿齿”习俗,在后来是不存在的,可见这种习俗被淘汰了,但崇龟的习俗,到殷商时期发展到高峰,周人也继承下来,一种习俗被淘汰一种习俗被继承下来,唯一而可能的解释,就是大汶口人被融合掉了,大汶口人被融合或兼并后,龟的神灵被继承下来,口含石子及拔牙、凿齿的习俗被视作陋俗抛弃。

我们知道,黄帝是华夏文化的正统,若大汶口人是黄帝族系,那么其习俗不仅不会被改变,而且会被作为族群传统(甚至被作为与其他族群区别的独特标志)流传下来,所以,大汶口人绝对不是华夏人的血缘正统,大汶口文化中的崇龟部族就不可能是“天鼋氏”。

要指出的是,黄帝族系的天鼋崇拜与贾湖文化中的乌龟和大汶口文化中的乌龟是不同的,黄帝族系的天鼋,是大龟,而不是乌龟之龟。裴李岗文化(龟骨上的契刻符号)、大汶口文化(在死者腰部放穿孔龟甲)、殷商文化(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中龟甲的使用,与黄帝族系(做鼋甲盾牌)的使用也不同。

但可以推论,崇龟可能是沿海族群普遍存在的一个习俗。

6、红山文化是黄人文化,黄帝是黄人之帝

大约在距今4800年左右(公元前3000年-2900年),黄人处于天鼋-有熊-轩辕黄帝时代,由于东北气温急剧下降,黄人离开世代生活的黄水流域,南下到山东。东北不少族群也开始南下。

黄人由山东又前往中原。在中原地区,黄人最高统治者称黄帝。黄人在新郑建立了有熊氏族国家,成为神农氏族一部分,后黄人替代神农氏成为中原的主体族群,黄人之帝——黄帝为华夏之黄帝。

黄帝势力强大时期,杀东夷两“昊”,封自己的儿子青阳为少昊,统治东夷。黄帝死后,黄人势力在中原地区衰微,少昊时期,“九黎乱德”,黄帝的后代失去统治中原的权力,共工霸九州,中原黄人又回流到山东与少昊青阳氏族混居,依然保留了黄人的称号,夏代以后,黄人成为了东夷的一部分,为黄夷。

天鼋氏、有熊氏、轩辕氏,是黄人进入山东和中原时期的三位黄帝。

在黄水流域,黄人是蛇鸟联合体。黄人崇拜黄能,黄人的最高统治者亦称黄能(黄蛇,黄鸟,黄龟,黄熊),手握黄能者即为黄人的最高统治者,只是在传说中没有记忆而已,相信在考古上,可以在黄水流域发现踪迹。黄饮冰2013年2月4日首发于本人网易博客chutianguke的博客。

作者简介:黄饮冰,本名黄祥文,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镇人,以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史为己任,从1989年开始研究华夏起源史,是华夏文明起源史的独立研究者和中国中心论的倡导者。研究成果有《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中国中心论——中国是世界人种和世界文明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华夏江汉形成说》(题目待定)。黄饮冰在网易、凤凰、新浪均开有博客,在大同思想网、博客中国和一点资信开设黄饮冰专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