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者华.姓氏和邦国》:权威的兴起——神帝君王及原始宗教的兴衰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三部 姓氏和邦国
第七章 权威的兴起——神帝君王及原始宗教的兴衰
黄饮冰
一、君权
君字的演变
君权是人统治人的权力。
君权,始自首领权和长老权。从“群”字的结构可以知道,“群”就是“君”和“羊”的关系,君领着一群羊就是“群”,这是中国远古羊文化的体现,“领头羊”也就是“君”。“群”以“君”为类聚单位,即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华夏文化的源头,是以“群”为单位划分人群的,人群不同,“君”也就不同。“君”具有带领、引导、决策和管理的权力,可见,“君”权起源于原始群。
何为“君”呢?“君”是由“尹”和“口”组成。“尹”是“权杖”的象形,“口”代表“金口玉言”,“君”的权力,体现在权杖和律言上,因为权杖用来“打击人”,律言用来“斥责人”。权杖是律言能够执行的保障。
“权杖”的起源物是“扫帚”,扫帚掌握在家庭女主人手上,既可以扫地,也可以打人,母亲管教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是手拿扫帚。所以,“君”的称号,应该产生在姓族社会时期,君权形成于姓族社会。君与杖相联系,是在长姥主政时期,因为长老们年纪较大,所以手执拐杖,拐杖也就成了权力的象征物。
君权是首先出现的权力。在人类的蒙昧状态,君权就存在。
人之君有强者为君、长者为君、能者为君、神者为君、王者为君几个类型。
强者为君出现于先祖们的动物人阶段,这时的人类具有人形但大脑的发展程度依然处于“猿脑”阶段,人类的生活状态与所有的灵长类一样,群内的控制权往往在身强力壮、颇具战斗力和征服力的雄性手中,弱者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这是一个没有伦理和道德的社会,是人类的自然时代,自然法则主宰一切。
智者为君出现于先祖们的无伦人时期,这时猿脑进化成了人脑,并不断向智能化突飞猛进,人的智力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能力强者往往成为群内的领导者,即“君,臣萌(民)约也”,在这个时期,人的蛮力暂时让位于人的智力。
圣者为君出现于人类有了道德和人伦观念时期。圣者既是智者,又是具有美德者。
长者为君出现于人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姓族和氏族时期。在以血缘为纽带生活在一起的时候,长者成为了领导者。长者就是长老(姥),既是能者,也是圣者,还是强者。
总之,君权是群内统治权。在中国远古,人群之首领或头人即为君。
二、神权
神,很显然跟远古人的崇拜有关。
神权,是神统治人的权力,对于人来讲,神权是一种外来权力。
在人类有智慧之后,人就会思索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什么?这种思考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人首先感受到万物的力量对人的影响力是极其的巨大,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人类必须适应它、顺应它、敬畏它、把它作为祖先供养它,以求得这种变化莫测、无处不在的自然力量的保护,这种自然力量,远古人谓之“能”。 “能”是万物之“力”在远古华人意识中的反应,所以“能”是人对自然力的一种直观的和直接的感受,为了获得自然力的护佑,远古人自然就有了认其为“祖”的意识。远古人认某种自然物为“祖”,潜意识是想获得自然物一样的能力,能崇拜的时代,是人想变成他们崇拜的某种自然物的时代。
在“能”的观念建立后,“能”之源、“能”之用、“能”之控等又成为远古华人思考的问题,于是“灵”的观念诞生,远古华人进入“万物有灵”的时代。在“万物有灵”的时代,远古华人有了初步的自信,他们认识到万物之能并不能也不会保佑自己,人自己的生活要靠“人灵”来保佑,人的生命之源在于“人祖”而不是“物祖”。最早有“人祖”观念的是半坡时代的夏人和彭头山时代的尼人。
那么,“灵”又是由谁控制和操纵的呢?如果“灵”没有控制和操纵的话,“灵”的世界也是一个没有秩序的世界,对人类而言是十分恐怖的事情。于是“神”出现在人的意识中。
神的本字——申
什么是“神”呢?神必须高于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才能够具有统摄“灵”的能力,所以神高处于上天。
从汉字的造字根据来看,“神”就是“申”,“申”是“神”的本字。
“申”在甲骨文中的造型,是穿云而来的闪电,伴随着闪电而来的霹雳的雷声,雷电的震慑力摧古拉朽,在它面前万物胆寒,不折服者唯有灭亡,雷电一出,万物皆藏,“申”当然可以威震地球之上的万物之灵,这种雷电的震慑力就是“神”。
“神”也是“能”,但“神”是超越于自然界的“能”,故“神”是“万灵”的统摄。
“神”是“天神”。
“神”观念的建立,与远古人类遭受雷电的伤害有关。不断的雷电伤害让远古华人看到了上天的威力,意识到了“神”的存在。
三、神之帝
帝字的演变
帝是神的统摄神力。
什么是“帝”呢?一种说法是“帝”是“花蒂”;一种说法是“帝”是“审谛”。
“帝”是“花蒂”的说法,来源于甲骨文“帝”的字形“象花蒂的形状”,表示统治者的权利延绵不绝。杨荣国所著《中国古代思想史》(1973年版)说,“帝”在殷商卜辞和周代金文中,都是花蒂的形状,并认为“帝字象花蒂形,也就表征着在上帝和夔帝的意志下,殷人的统治权力延绵不绝”,“因为由花蒂而果实,果实又孕育出无数的花蒂了,这样延绵不绝”。
帝与花蒂相联系也是可能的,因为在人类崇拜植物的时候,自然会崇拜植物的花蒂,因为蒂是花之源,也是花之果,即花在蒂上开,果在蒂上结。把花蒂与统治者的权力联系起来,也是非常可能的。
问题是,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商代的最高统治者称“王”而不称“帝”,在商代和周代,帝处于世俗权力之外,帝是天帝。所以甲骨文之“帝”并不是帝的本意。
“帝”是“审谛”的说法,来自《书·尧典序》。《书·尧典序》:“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谛也。言天荡然无心,忘于物我,公平通远,举事审谛,故谓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审谛,故取其名。”,《书·尧典序》【疏】对“帝”的解释,来源于帝尧的德行,帝尧心里坦荡,善于倾听天下的意见,倾听意见就是“谛”,听了意见之后还善于采纳和决断,采纳和决断就是“审”,所以“帝”是“审谛”的说法也没有反映出“帝”的本意。
甲骨文——帝
“帝”的本意是什么?我们把甲骨文“帝”字换个方向看,如下:
横看甲骨文——帝
这样看,甲骨文“帝”的字型就不是花蒂的形状,而象斧钺之形,也象扫帚之形。
最原始的斧钺,是三角石与棍棒捆绑而成。一块三角石头被缠绑在叉形木棍上,而后在叉形木棍的中后部再捆绑一根木棍作为“柄”,经过上述加工,三角形的石头就变成了石斧。
树枝捆绑出来的甲骨文“帝”
按照上述程序制作石斧,说明当时的人们只知道“捆绑”,还不知道“钻孔”和“榫卯”技术。
同样的,帝的来源,也可能跟“扫帚”的制作工艺有关。扫帚的制作工艺跟制作石斧一样,需要对竹条进行捆绑。石斧的制作工艺也可能是根据扫帚的制作工艺而来。帝的发音也可能来自“地”——扫地,跟扫帚的用途有关。扫帚也是最早的权杖,是权力最早的象征物。
从人类先有语言后有表达语言内涵的图案和文符(文字)的规律来看,“帝”的称号在女性时代就已经诞生。在远古华夏人的图文时代,人们要画出一个图案或文符来表现“帝”的内涵,看中的可能是“扫帚”和“石斧”。
帝的本源物,女性时代是扫帚(权力和权威),男性时代是石斧(征伐和杀罚)。
“帝”这个音符的诞生,是由“地”转注为“帝”。
帝的统摄力来自“石斧”。“石斧”是工具,也是最早的有杀伤力的武器,代表的是不可挑战的权威和生杀予夺之权力。
甲骨文“帝”之造字结构
“帝”要表达的内涵,一是“管束”,“捆绑”也就是“管束”。把树枝捆束在一起,就是管束;二是“不可逾越”和“不可挑战”。被捆束的树枝顶端扎得一般齐,不许超出最上面的一横,寓意就是“不可逾越”和“不可挑战”。
形象地说:把木棍捆绑在一起,就是“束”。在捆绑的木棍上再加一根木棍代表不可逾越的“天”,预示所有的木棍都不能超过“天”,就成为“帝”。
“帝”要管束的不是木棍,而是“神”,“神”也就是“申”,“申”是穿云而来威力无比的震慑大地的闪电,所以用木棍指代闪电。把闪电“束”在一起并控制住闪电的力量就是“帝”。
所以“帝”的本意是“不可逾越的管束力”。
处于上天超越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变化无常的、来去无常的雷电,只有“帝”才能管束。
“帝”是宇宙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故帝是天帝,神是天神。
当然,神的世界,也是人创造的。人造神的目的,是适应人的需要,所以神界也就是人界。
四、“神女而帝”和“神男而帝”
“神而帝”是人利用神来统治人,统治人的人既是神,也是人,最高权力者既是天帝,也是人帝,集神权和君权于一身。
人和天神及天帝建立联系,是在神道建立之后。
有了神道,联系人和神的人,就成为了人群中的佼佼者。
在华夏远古时代,“通天地”之人,是巫,巫也就是“悟”,巫能通达神灵的意志,并把神灵的意志传达给众人。
巫者,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竖代表通达天地之能力,两边的人代表的是芸芸众生,众生生活在天地之间,众生的生和灭处于天地之灵的控制中。能够与神灵沟通的巫,当然也会逐渐地成为神的代表,变成了神的代言人,形成影响甚至决定人自身生活的权力——神权,在代言神的意志的过程中,巫也就逐渐地成为了人的精神领袖。
从巫产生开始,神权就不可避免地被掌握在巫手中,经过长久时间的代言,巫也就被人们视作了神的化身。在人世间,巫也被分成若干系列,职位也有高低之分,与天神相对应,形成天道和人道相对应的人神格局。
开始阶段,神权和君权是并列的,神权为君权服务。
随着人对神崇拜的加深,无限扩展的神权,逐渐地代替了君权,世俗的权力,被神权控制和代替,人界的生活,被巫咸等神职人员所控制。
此时,大小巫咸,既是神的化身,代神对人间行使精神控制权,也是统治者,行使统治权。最高职位的巫,既是最大神,也是人世间的最高统治者,即“神而帝”。在人类历史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世间一直处于神界的领导和控制中。当然,神界对人世间的领导和控制,是通过神化的人来实现的。这种状况,实际就是“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既拥有神权,也拥有君权,神权和君权都处于一人之控制下。拥有这样绝对权力的人,德配天地,所以与天帝一样被称作帝。
女娲是第一位“政教合一”的大领袖。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在谈到女娲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女娲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其实,在女娲妹妹和其兄伏羲成婚之前,女娲作为“神女而帝者”,存在了不知道有几千几万年,女娲作为神女而帝者,一直是姓族社会中的最大神和最高首领。
与伏羲成婚的女娲,只是女娲神帝世系中的一位女娲,这个与伏羲成婚的女娲,生活于大洪水时期,距今6000多年。在大洪水之前,华夏远古人处于姓族社会时期,女娲是华夏远古人在姓族社会时期的共同信奉的最高地位的神和至高无上的首领,所以,女娲是“神女而帝者”的称号,这个称号是世袭的,老女娲死亡,新女娲继位,沿用女娲大帝的称号,她集神权和君权于一身,是天帝在人间的代表和化身,也是人世间统领一切的大首领。女娲的肉体可以死亡,但女娲之灵是不灭的,继任女娲就是女娲灵的转世肉体,所以继任女娲依然号称女娲。如同西藏的达赖喇嘛和班禅一样,达赖和班禅是称号,担任达赖和班禅的人一代又一代死亡又由新的灵童继任,所以,女娲也好,达赖和班禅也罢,可以理解成职务的名称,只是无论谁担任这一职务,个人名字不再提及,只是继续使用对外称号。
在神权和君权集于一人的时代,人界是在神界保佑和庇护下而存在,最高首领就是帝,她(他)既是人之帝,也是天帝,这就是“神而帝”的内涵所在。“神而帝”经历了“神女而帝”和“神男而帝”两个阶段,女娲是“神女而帝”者,其后的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帝,都是“神男而帝”者,他们的帝号继承和使用成千上百年。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说明信奉女娲大帝的族群后来分裂成了10个支族,导致女娲族群分裂的原因可能是大洪水,分裂后的女娲族群,他们的首领有的不再使用女娲的称号,继续使用女娲称号的,可能是与伏羲成婚的女娲一族。
在神统治人间的时代,人间的杰出精英,死亡后都被奉为神,即人死后成神,与在能崇拜时代,人死后化为能一脉相承。
在神统治人的时代,敬奉神灵的牺牲不再是牛羊等动物,而是人,人被杀戮用来祭奠神灵,以求神灵的护佑。
五、王权(军权)
王权是军队的统领权。军队的首领被称作王。
王权是伴随着人类的战争而出现的新权力,它是以人本身的武力为基础而存在的一种权力。王者统领着部族的军队,往往是武士中的武力最强大者。
在甲古文中,王的字型实际是斧钺的形状,斧钺背上刃下放就是正立的人形。王字的本源物,是玉钺,玉钺是原始武器中最坚硬、威力最大者,往往被武力最强者持有,成为了武力的象征物,所以王权是统领军队的权力。
甲骨文—王
金文-王
王字的来源——对玉钺的象形
“王”是军队首长的称号,古代军队首长手持黄钺指挥军队作战,在石器时代,钺由玉制作,在铜器时代,钺由铜制作,是军权的代表物。
六、三权的分化和组合与原始宗教的兴衰
君权是首先出现的权力,君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人群内部的权力分配问题,所以君权首先也是一种群内权力,是适应人群内部的层级分化的管理的需要。
超越于人群之上的权力,首先是神权,然后是王权。
神权从出现开始,就是超越于人之上和人群之间的统治权力。所以神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人群之间的关系,目的还是为了维护人的君权。
巫是神的代言人,是神权的实际实行者和操纵者。巫师是神职人员,其职责本来是借“天地通”的本领来接受神的意志,向下民传达神的意志。但由于神职人员的特权,巫师们逐渐掌握了君权,逐渐演变成为亦人亦神的统治者。在神职人员逐渐控制了神权和君权后,最高神职人员成为神权、君权集于一身的大帝。
远古历史上,随着神权的无限扩展,君权曾一度被神权取代,形成“神而帝”的统治格局。神而帝者为大巫,是最大的人神,集神权和君权于一身,所以依托神权而建立起来的帝权是超越于人群的统治权力。女娲就是这样的“神女而帝”的大帝。
在华夏历史上,在经历了神权和君权合一的统治之后,君权依托于王权再度崛起,致使神权重新成为君权的附庸,为君权服务,这就是中国宗教不发达的原因。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并没有发展到如同西方之基督教、阿拉伯之伊斯兰教一样影响到国家政权的地步,就是因为神权并没有一直保持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与神的结合,是因为人的统治出现了新的挑战,要统治人必须借助神。这个问题出现在姓族社会的晚期。标志是出现“神女而帝”。因而“神而帝”开始都是女性。在女性姓族时代晚期,女性利用神权神化了女性天生拥有的生育权,从而成功把男性排除在生命孕育之外,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把男性排除在权力系统之外。
但由于姓族社会晚期,战争成为了姓族社会无法克服的矛盾,姓族之间频繁的战争给予男性可乘之机,男性们利用战争之机迅速崛起,牢牢把军队的领导权——王权掌握在手中,为男权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在王权崛起的开始阶段,王权服从和服务于“神女而帝”者。但随着王权的不断强大,王开始掌握君权和神权,形成男性为主体的帝权——即“神男而帝”。人间的统治权成功从女性主导转换成男性主导。“神男而帝”者一般出身于军事首领,故王权的核心和基础是军事专制制度和男性的武力。
由于军事首领们都迷信武力,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来自自己的武力,与神无关,神权失去了对王权的约束力,在王们利用完神获得领导权之后,王开始打压神,从而使神失去了干涉王的权力,神权的存在也要依靠王权默认,神权在王权兴起后退回到民间以迷信的形式而存在。
所以,中国的王权时代,是人的统治权力(君权)和神权分立的时代,人不再假借神的面目来统治人,神也不能绕过王而直接统治人,王权的基石是强大的军队。
在“王”以武力兴起之后,对于人自身的事情,“王”以武力就能解决,所以“王”不再需要“君”也不需要“神”来插手人间的事物,君权被王权僭越,神权被王权掌控,“王”成为了人界的最高统治者,在此情况下,神权反倒要依靠王权而存在,成为王权用来愚昧人民的工具,所以中国的神权,实际上一直以迷信而存在。从商代开始,最高统治者不再称“帝”,而是称“王”,预示着从商代开始,神权和王权分离,神权对王没有约束力。
在公元前3000年时期,远古华夏的原始宗教产生了新的变化——占卜开始出现于华夏历史。在占卜出现之前,巫和神的联系,靠的是乐舞,巫们在劲歌劲舞中聆听天神的旨意,并把天神的旨意传达给下民。在公元3000年前后,华夏远古居民好像一下子失去了用乐舞与天神沟通的能力,再也聆听不到天神的旨意了,占卜之风在此时兴起。占卜,是对天神旨意的猜度,而不是直接的聆听。
如果不计富河文化之卜骨的话,甘肃灵台桥村发现的卜骨是这一时期最早的卜骨。大汶口文化用于祭祀的带有刻符的陶樽以及良渚文化带有基础的祭坛,是巫师阶层已经形成的象征。这时期的玉琮、玉钺常为一人随葬,和陶寺M3015墓主人同时下葬玉钺和乐器的情况,一致是神权、君权和军权集于一人的证明。
中国的原始宗教在产生之后,遇到了王权的挑战,并最终为王权俘获,成为王权的服务者。所以中国的原始宗教难以壮大,以迷信的形式归于民间。
黄帝立国后,以天子的身份号令天下,将巫师的“代天而言”的权力归于己有;黄帝又亲自掌握山川的祭祀权,把巫师的“代地而言”的权力纳为己有,巫师成为了黄帝祭祀天地活动中的一个仪式的主持者,核心活动由黄帝亲自完成,预示着神权、君权和王权(军权)归于黄帝一人,即三权合一于最高统治者,这样的统治者号称帝。
发生九黎乱德之后,颛顼大帝进行了宗教改革,设重黎二官,分管天地的祭祀,严禁民间大小巫咸私自与天地通。经过颛顼的宗教改革,杜绝了一般人与“天地通”的权力,神权严格受到王权的制约,且神权掌握在最高统治者手中。
夏代及夏代以前,人的社会是受神控制的社会,人的最高统治者集神权、君权、军权于一身,所以最高统治者号称“帝”,既是人帝,也是天帝。商代和周代,最高统治者称“王”,王并不认为自己的统治来自神,而是来自自己的武力,所以商纣王就敢于调戏女娲神。
在王看穿了神之后,神被王利用来愚弄下层民众,沦为为王权服务的工具。在成汤驱逐夏桀和武王伐纣后,都把自己的造反包装上了“承天命”的色彩,用“天命”愚弄百姓。
七、天庭的西移与现代宗教的起源
宗教教义的起源,是火崇拜。火崇拜的起源地,是中国的大西南。在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兴起于外西域之前,外西域流行的是袄(xian)教。袄教是华尼安人的火崇拜和太阳崇拜衍生出来的原始宗教。而在更早以前,傩戏在中国的湖南兴起,傩戏是祭祀农神的舞蹈,承载着对火神与农神的崇拜。
从根本上说,原始宗教起源于中国,现代宗教的教义来源于中国。
原始宗教在中国,经历了较为艰难的发展过程。
黄帝上天成为天帝,要归功于其孙子颛顼大帝。中国上帝体系的天庭神学系统是颛顼建立的。颛顼进行了宗教改革,就是著名的“绝天地通”,避免“人神杂扰”,颛顼大帝取消了其他一切族群的与天地沟通的权利,把这一权利收归华夏族一族所有,把其他族群的神一律打入地下不许祭祀和崇拜,黄帝就成了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天神——上帝了。这与《圣经.十戒》的要求是一致的,《圣经.十戒》要求基督徒们只能信唯一的神——耶和华。
对上帝天神的崇拜的动摇从贵族开始。经过商朝取代了夏朝的动荡,贵族们发现“天命不常”,上帝不可靠。商贵族的代表纣王崇拜的是自己天生的武力而不是天神,传说中纣王对神最大的亵渎就是在女娲神庙调戏女娲。经过周朝取代商朝的再一次的动荡,周贵族是完全不信天命的。周公旦创立了新的国家治理学说:以亲亲为核心进行封建,就是把周的亲属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宗亲国家,用宗法制度来维系天下的安全。夏和商是以老封国为基础的,周建立时全部是新建的宗亲封国。尽管周也宣传“丕显文王、受天有(佑)大命”(大孟鼎),又说“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尚书.周书.昭告),意思是上帝改派他的大儿子来接受大殷国的统治,但在实际操作中信的却是血亲,因为夏和商曾经都是上帝的大儿子接受天命。所以天命观在贵族中实际已经动摇了。
西周末年,经过国人暴动,把周厉王驱逐了,建立了周公召公共同行政,号曰“共和”,其时是公元前841年。从此周天子名存实亡。民间咒骂天帝的声音此起彼伏,如“昊天上帝,则不我虞”“则不我通”,就是埋怨老天爷不管下民的困难,不顾下民的死活。还有骂天不公平、不慈悲、给予下民大灾难的。当时人们已经把各种不满发泄到上帝的头上了。
那么,这种对上帝的怨恨,导致从贵族到民间都对上帝天神体系发生了信仰动摇,上帝天神体系在中国就存在不下去了。新的思想——天人相分的思想产生。从春秋到战国,天神被丢在一边去了,中国大地上是实力和生命的搏杀和竞争,即所谓的春秋无义战、战国无仁争。像宋襄王一类的等待敌人渡河列好队之后再开展战争的人,成为了笑柄。
在这种背景下,上帝天神体系被华夏抛弃。以儒家为代表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学说兴起,中国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代,经秦皇汉武的塑造,皇帝成为了核心。
泛西域地带和中国的西部及其他地区,承接了华夏的神学系统,继续发扬光大起来。
西方三教的起源地在耶路撒冷。其共同的教义是《旧约全书》,所以西方三教也是同源的。以日耳曼人为源头的西方人,是在后来接受了基督教义后变成基督徒的。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是尼夏文明的产物。
道教、儒学和佛教,其根本教义是“道”——天道、地道、人道,而以人道为核心。
佛教起源于尼泊尔。在佛教进入中国前,中国没有现代宗教的概念。道和儒被称作道家和儒家,其思想被修订成书,供人们学习和领悟。教授这些书本知识的人,是教师。
佛教是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的。佛教的传入,把中国的道家催生成了道教。
现代宗教在中亚地区兴起,是在距今2500年左右。这与西周末年中国天神信仰的动摇有直接的关系,这一重大变局致使华夏众多的神学人士到外西域去找饭碗——他们把华夏的天神体系拿到域外去传教了。最著名的,是老子经函谷关西去。老子西去干什么?是去培养释迦摩尼、默罕默德、耶稣了。所以,西方宗教的总教师爷是老子——老聃。
老子在道教中是一位非常尊贵的神,被称为“太上老君”或“道德天尊”,认为他是创立道家思想和哲学的人。“老子化胡”是指中国的老子西出函谷关,到西域(包括天竺)对西域人、天竺人实行教化的传说。这个传说,在东汉末年就流行中国。
“老子化胡”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段公案,最后以否定“老子化胡”的佛家获胜。但现在我再来研究这段历史,对“老子化胡”的真实性是肯定的,因为老子化胡的历史传说,与西周末年中国抛弃上帝的历史是相对应的,老子离开中国,是对中国抛弃上帝神学的不满,也是为了去发扬光大上帝神学而寻找新地。老子西去传教是不容怀疑的。
在中国的《尚书》中,中国人把天帝称为上帝,人间的统治者是天子,所以天父天子的观点是中国人的原创。这种观点突然出现在中亚,而且正好与老子西去时间一致,用巧合来解释恐怕是不适当的,
自春秋始,中国就看不到上帝或天帝出现于历史记载了,这期间提的是“皇天后土”,是自然的天和自然的土,人格化的上帝不存在了。经过春秋战国的人肉绞杀,新上台的秦始皇,没有再称天子,而是去与三皇五帝比肩了,所以自号曰“皇帝”。自汉代起,皇帝找了另外一个父亲——龙,从此中国的皇族不再称天子,而是称“龙子龙孙”了。
从周天子到汉龙子,上帝再也没有得到复辟的机会,上帝终于从中国的天庭中消失了。同时期,上帝在西天找到了位置。
中国对天庭的重建,是在明代,道教的一部书——《封神演义》就是重建中国的天庭的。上帝变成了玉皇大帝,玉帝实际就是黄帝——“黄”作为人的称呼,意思是“佩玉之人”,黄人之帝是黄帝。
黄帝重新成为了上帝,但黄帝的下属们再也追溯不到黄帝时代,只能一律换成了西周与商纣争夺帝位时代的英雄们。《封神演义》真实地表明了天庭在中国的缺位历史。
作为西方宗教的源头,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的创世历史有惊人的一致性。如主神宙斯,推翻了父亲的统治,建立了十二神秩序。与中国的神农取代伏羲、轩辕取代神农是一致的。伏羲是龙族,其子氏族是十二龙族: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神农有12生肖的传说。黄帝25子,得姓者14人,为12姓。新的天下共主的势力都跟12有关。
主神宙斯,是众神之王,本是雷霆,天空雷电、乌云之神。伏羲神龙族,与行云布雨有关。神农是农神。黄帝原始职务是雷神。都跟风雨有关。
天后赫拉,是婚姻生育之神,掌管婚姻和生育。伏羲的妻子女娲,就是主婚配的。
所以,古希腊的天庭是从中国搬去的。古希腊把伏羲、神农、黄帝三位合一,建立了西方的天庭。
老子去外西域传教布道,从西方的传说中可以看到端倪。释迦摩尼、默罕默德、耶稣都是通过学习领悟之后才创立新教的,并不是无师自通。
佛教在传入中国时,老子化胡的传说同时兴起。所以这个传说不应该是汉人自己捏造的,而应该是佛陀们自己告诉中国人的。佛陀们没有想到的是佛教进入后,导致中国的本土道教兴起,道教抱着老子为理论的原创不放,对佛教产生了威胁,所以就极力否定自己的造说。随着佛教香火旺盛,老子化胡说化作了虚无。
黄帝是上帝,老子是天师,这恐怕是历史的真实,这也可能是佛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本质所在。
(黄饮冰2014年4月30日本文首发于本人网易博客chutianguke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