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学说并不能维护非洲起源说,人类基因和人种的多样性远远超出我们现代人的想象

基因学说并不能维护非洲起源说,人类基因和人种的多样性远远超出我们现代人的想象

文|黄饮冰

在2015年年尾,《2015年十大科学发现从否定进化论到发现另外空间》一文,在网络上很火的。这篇文章让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进化论。
    该文介绍说:3月13日,《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学术期刊登载一项最新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人类在远古时代即从周围环境获得必需的基因(生物学上称之为「基因水平转移」),而且该研究首次证明基因水平转移会在多种生物的机体间发生。科学家表示,该研究打破进化论认为的生物完全依赖祖先基因的观点。剑桥大学科学家阿拉斯代尔‧克里斯(Alastair Crisp)说:「这是首次发现基因水平转移在动物及人类中广泛存在,并产生了几十甚至几百个活跃的外来基因。令人惊讶的是,基因水平转移绝不是罕见的,似乎涉及许多甚至是所有动物,而且现在基因水平转移仍在发生。这说明,我们需要重新分析对进化论的认识。」

从该文看,这项最新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即从周围环境获得必需的基因(生物学上称之为「基因水平转移」),首次证明了基因水平转移会在多种生物的机体间发生。这里的关键点在于“基因的水平移动”和“人类在远古时代即从周边环境获得必需的基因”。

这个结论,说明人类进化的原因不仅仅是从祖先直接获得基因,而且可以从周围获得必需的基因,这就表明了人类基因的来源途径不是唯一的,人类可以遗传自己祖先的基因,也可以从周边环境获得必须的基因。

这个结论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人类的基因,并不一定能反应人类起源的原始面貌,只能看到人类发展的最终结果,我们现代人类,就是人类基因进化的结果。

无独有偶,近期大同思想网又推出湖南大学教授杜钢建的文章。该文章谈人兽杂交的问题,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对于人兽之间,特别是人和狗之间发生交配的事情,我并不否认。这种现象在史前一个时期是存在的,我在《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是帝权(神权和君权合一)的象征物》一文中,谈过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姓族向氏族过渡时期的性控制,目的是维护女性社会的稳定,拒绝男权的崛起。但这种性控制,最终形成的是性苦闷,性的苦闷只能在同性之间、人和动物之间得到解决。同性恋、人与狗交、人与羊交,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所以我并不否认人兽交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也不否认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存在,只是认为那种情况是人类性苦闷的结果,不是普遍现象。其实早就流传了,艾滋病就是因为非洲人与猩猩性交产生的。

对照“基因的水平移动”和“人类在远古时代即从周边环境获得必需的基因”的新学说和杜刚健教授的“人兽杂交”的观点,可以说明两点:一是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换是普遍现象,所以生物新品种会不断在普遍的基因交换中产生。这就更进一步证明了人类基因的多样性和人类人种的多样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现代人类的想象力,现代的基因研究成果并不能反应人类进化的原始面貌和全部面貌。二是基因交换的普遍存在说明融合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生物之间的融合也在不断发生。这对于人类很重要,因为人类相对于其他生物来讲,还有智力驱动下形成的主动性。人类会进行主动的融合。所以不同种人之间的融合也在不断发生。融合推动着不同种人类不断走向同一化。在人类的融合中还有野蛮的杀戮存在,在杀戮中许多的基因消失于无形。如此,研究现代人类基因形成的“基因学说”又怎么能撑起“非洲起源说”呢?

综合考量古气候、古地理的巨变,如伴随人类成长发生的青藏高原的隆起和第四纪冰川期的巨大影响,可以得出结论就是:现代人类的起源地在中国南部,主要区域是滇黔高原及其周边的延伸地域。因为没有青藏高原隆起后形成的中国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延伸地那样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有利于人类成长的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其他地方的古人类,要么成为了人类进化历史上的中间产品被淘汰,要么被第四纪冰川期的多次亚冰期冻死了。在末次冰川期结束后,那些进化中产生的中间人种和其他人种的基因,都被崛起于中国南方的现代人消灭或融合而淘汰掉了。

我说过,以武陵山为前沿的滇黔高原及其附属地区,是中国传说中的古昆仑山。

一、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古人类(古生物)冰期避乱所,也是基因多样性和人种多样行的样品库

为什么呢?我用《人类起源于中国说》、《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理由和证据一》、《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理由和证据二》、《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理由和证据三》四篇文章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纪气候的显著特征就是冷暖交替,即亚冰期和间冰期(温暖期)交替。每一次的亚冰期都会对原始古人类进行一次清场,在间冰期来临时又可以使古人类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亚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无疑是对古人类的进行的自然选择和淘汰,促进了古人类的进化。

从现在的考古材料看,原始人类在末次冰期内才学会用兽皮制衣御寒,人工取火的发明也是在末次冰期内,说明在末次冰期(距今7万年到1万年)人类才有了初步的御寒能力。那么在末次冰期以前的多个亚冰期内,原始古人类要安全越过亚冰期,只能是借助于独特的地理小环境——冰期避难所。青藏高原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崛起,正好与古人类的进化同步,为古人类营造了滇黔高原及其附属山地这个古人类的冰期避难所。当然,滇黔高原及其附属山地,也是其他的喜温动物的冰期避难所。

青藏高原的崛起,还把滇黔高原从原始的沙漠草原地貌演变成了草原森林地貌。

大约在距今1200万年的时候,地球气候进入炎热期,地球进入荒漠化期。地球森林大量消失,森林萎缩至一些较小的区域。草原(灌木)沙漠地貌出现。生活于草原(灌木)地上的森林古猿逐步演变成了直立猿(人猿),在人类的历史上,人猿(直立猿)是最早的古人类。在草原动物世界体系中,新出现的人猿没有竞争优势,如果不产生新的地理环境为人猿提供庇护的话,人猿很可能被其他强势动物猎杀了。

什么样的环境对人猿有利呢?当然是森林草原环境。森林为人猿提供果实种子等食物,为人猿提供栖息环境和躲避灾难的场所,草原为草食动物提供食物。这样的环境,人类可以索取植物性食材,也可以猎杀到肉食性食材,还可以躲避其他凶猛动物的猎杀和自由的栖息。

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青藏高原崛起了,让滇黔高原及其附属山地演变成了山上是森林、山下平原是草原的优良的生态环境,还形成了众多的冬暖夏凉的溶洞环境和富矿的地质条件。其他地方的人猿,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他们不幸大部分被其他动物猎杀而消失了。

就是其他地区的人猿不消失,或者有少量的幸存下来,也越不过随后到来的第四纪的第一次亚冰期。在距今250万年到160万年,第四纪冰川期到来了,地球气温逐渐下降,在距今120万年以前到距今90万年,地球先后进入第四纪的第一次亚冰期,喜温动物大部分灭绝,其中当然包括最早的古人类——人猿。幸存的喜温动物(包括古人类)只好南迁。喜温动物的南迁大约有四次,也正好与第四纪四次亚冰期的时间相对应。

因为青藏高原的隆起,让滇黔高原摆脱了第四纪冰川期寒冷气流的控制,滇黔高原上的喜温动物(古人类)是不受影响的,依然保持着种群优势。南迁的喜温动物只有到了滇黔高原一带才有存活的机会,到其他的地方,没有生路。

为什么呢?因为青藏高原的隆起,让中国青藏高原东缘的滇黔高原环境优化了,却导致了北非、西亚、中亚到中国西北气候干旱,形成了贯穿北非、西亚、南亚、中亚、中国西北的沙漠带。如哈撒拉沙漠,就形成于距今250万年,正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同步,可以看做是青藏高原隆起的结果。喜温动物南迁如果进入沙漠带,也几乎没有生存的机会,就是越过了沙漠带进入了非洲,难以熬过寒冻。如果越过沙漠带进入南亚,他们最终的方向也就是跑到滇黔高原上去。

青藏高原的隆起,造就了中国滇黔高原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唯一性,有力支持着人类起源于中国的学说。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造就了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也形成了物种的多样性,其中当然也包括人种的多样性。

从种群数量上看,在冰川期,滇黔高原上的优势种群是原来就生活于中国南方的种群,外来的种群处于次要地位。

二、地理、气候、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的不同,远古人类的进化速度也不同,会形成不同等次的人类人种

本期人类的历史,可以从早期智人开始谈。早期智人生活的年代是距今25万年(或许更早)到4万年,在距今4万年以后,原始人类进化到了智人阶段。

智人是在第四纪最后一个间冰期(距今24万年到7万年)完成了初步的进化的。在距今24万年到7万年,早期智人扩散到了北半球很多适宜区,他们的扩散中心就是滇黔高原及其四周的延伸地。

如北京人的后裔、在滇黔高原上形成的桐梓人(距今24万年)的一部迁徙到了欧洲,成为了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中国也有尼安德特人分布,这些尼安德特性质的人,其实是桐梓人的后裔,而不是欧洲的尼安德特人迁入中国形成的,尼安德特人是中国本土形成的人种之一。

除尼安德特人外,还有其他的各种我们现在不知道的人种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存在过,这从古史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中可以得到证实。

地域环境不同,原始智人进化的速度也不同,这也会形成许多进化等次不同的人类品种。

在距今8万年到12万年,湖南道县福岩洞出现了最早的现代型智人,证明中国南方的智人的进化速度快于其他地方,最优等的人类人种就在中国南部产生了。

第四纪末次冰期(距今7万年到1万年)对新形成的早期智人进行了又一次大淘汰。剩余的早期智人或智人进入昆仑山,在昆仑山越过了第四纪末次冰期。所以第四纪内,滇黔高原上人类的种类是很多的,滇黔高原上人类基因的多样性和人种的多样性,远远超过现代人类的想象。

末次冰期内,有些古人类的智力发展到相当的程度,这个最高智力的群体,就是华胡原始群,华胡原始群在滇黔高原上分化成西部的华尼人群和东部的胡尼人群。有了成熟的智力为基础,人类就有了在冰期生活于北方的技术基础,所以在末次冰期内不少古人从昆仑山(以武陵山为前沿的滇黔高原及其附属地区)迁到北方生活,并成功生活于北方。从大地湾的考古看,距今60000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人类进入,其生活遗迹一直持续到距今5000年。

在末次冰期的晚期(距今20000年左右),一部分古人从昆仑山上下来,进入湖南南部,在这里开始创建文明。最早的陶片、最早的种子,都出现在湖南南部的玉蟾岩。最早的文明在中国南部的玉蝉岩诞生。几乎同时,人类文明之火也在南部的万年(江西)大地上冉冉升起。世界人类文明之火就在中国南部升起,然后烧遍全世界。

三、现在的基因学说并不能揭示人类基因的全貌,因为其他人种的基因被淘汰掉了

在《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延伸地区是人类人种之源地》一文中的第二部分,我专门谈了人类基因和人种的多样性问题。提出了以下观点:

人类基因的多样性和人类进化的不同速度造就了人类人种的多样性。中国的古籍和传说中,有很多的非黄种人的性状,如红头发、巨人族、矮人族,还有长得像狗的人、有尾巴的人、猪头、狗脸、狼耳的人、毛人等等。在考古中,南部的柳江人、东部的河姆渡人以及山东的大汶口人,都表现出与黄种人不同的生理性状和生活习性,这说明了史前中国大地上古老人类的基因多样性和人种多样性是存在的。人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进一步说明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和进化地。用简单的迁移说就解释不了为什么这些不同的人种都集中分布于中国的原因。

人类人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也能够说明人类进化是有等级和层级的不同的,也许还暗示了智能化是生物进化的终极目标,并不是仅仅一种古猿进化成了智能化的人。

基因的多样性和人种的多样性被最高智能的人所消灭掉了,导致我们现在看不到了,这也隐藏了人类的多地起源和多地进化的事实。人的选择的力量也是巨大的,与我们相同的被留下,与我们不同的被视作怪物被清除,这个巨大的清除行动,导致了其他人种的灭绝,掩盖了人类进化的真实。也许在进化的初始阶段,有不同的古猿同时在向智能化演进,也最终成为了智能人;同一种猿在智能化的演进过程中,也有快慢的不同,也可能产生进化层次不同的人种。总之,人类的范畴应该是与我们的想象大大地扩大。现在的人类,是在冰期淘汰和人工选择交替作用下,融合或消灭了其他并行的人类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类人种之间的基因交换,也会导致弱势基因被淘汰掉了。同种起源的人类在不同地域生活,基因会形成差异性,这导致了人类人种的分化。不同种的人类在同一区域生活,一些基因会在人类的融合过程中丢失,基因又会走向同一。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我只能说现代人类的基因,既是分化的结果,也是融合的结果。现代人类的源头,在以武陵山为前沿的滇黔高原及其附属地区,即中国传说中的古昆仑山。

四、有几个基因的研究成果是值得注意的,说明现代人类的确是经过竞争淘汰和融合后形成的,强势人种来自中国南方

1、根据西方的基因学研究结果,现在的中东人和欧洲人有1﹪——4﹪的尼安德特人的DNA。根据西方考古学公布的意向研究结果,发现尼安德特人的DNA系列与现代人类的DNA系列非常相似。

一个远古的族群能留下1﹪——4﹪的DNA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这可以证明尼安德特人的确是西方人的远祖。

2、根据一份由美国人研究出的世界人种基因图谱(Y染色体)可以看出雅利安(我所谓的华尼安)人的基因在欧洲的分布系列,也可以看出西方人中有雅利安人的基因,但雅利安人的基因并不是绝对的。说明西方人的元祖的确是尼安德特人,后经过了雅利安(华尼安)人的融合,再经过了尼夏人(即西方所谓的印欧人)的融合,以后还有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的融合才形成了现代的西方诸族。

在现代德国人中的雅利安基因占19.5%。可以说明与德国起源相同的一些西欧、北欧民族,与雅利安有基因交换,但其基因主要还是来自欧洲土著。他们是华化尼安德特人的后裔。

在俄罗斯人中的雅利安人基因占47%。在波兰雅利安基因超过50%。俄罗斯和波兰属斯拉夫民族。

雅利安人基因比重在欧洲自东而西衰减,自北而南衰减。在挪威人中占31%。在意大利却几乎没有。苏格兰人占7%。这与雅利安进入欧洲的路线是一致的。雅利安人是由东向西、由北向南进入欧洲的。

从基因来讲,斯拉夫人才是真正的雅利安人。斯拉夫人现在所生活在的东欧,也就是古代雅利安人西支萨尔马希安人所在的活动区域。他们与东方的塞西安人(中国史载的塞种)不断交战。最后被塞西安人击败西迁。有希腊历史学家记载他们被塞西安人歼灭或消灭。现在看来,萨尔马希安是构成斯拉夫民族的主要血源之一,但斯拉夫民族对于雅利安人并没有认同感。因为斯拉夫人只继承了雅利安人的基因,却没有继承雅利安人的文化。斯拉夫人的文化来自古罗马。

伊朗人以雅利安人自居,雅利安基因却只占到了18%,还不如中国的维吾尔族的21%。因为伊朗人是西亚人,主要基因来自尼夏人。但伊朗人受雅利安人文化的影响深刻,所以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雅利安人。

在印度操印欧语系的民族之中,雅利安基因占到了39.5%。说明印度人貌似欧洲人,实际还是亚洲人,他们是尼夏人和雅利安人融合后的产物。

3、中国历史记载中国北方在历史上有多次民族大融合,但在基因学上找不到证据。这说明中国北方的诸多民族或族群,实际上与中原的华夏人或汉人具有相同的起源,他们实际是同种。

五、非洲人类之间的基因巨大差异性并不支持非洲起源说

基因的有些研究,在无意中说了实话。比如,如果其他州的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性是百分之一的话,非洲人之间的基因差异性则是百分之六。任何两个现代非洲人之间的DNA差异比任何一个现代非洲人与其他洲人之间的差异性大。

非洲人类之间的基因巨大差异性并不支持非洲起源说,反倒说明非洲人本身就是不同种。这说明,要么非洲人在非洲本身就是多地、多种起源的,要么非洲人是不断从外地误入的结果。

如果非洲起源说是成立的话,那么,如果在非洲是一地一点起源的话,非洲人的基因应该是同一的。若果在非洲是多地多点起源的话,非洲人之间的基因差异就是有道理的。

在原始人类的发展历史上,环境因素往往是决定因素。现在地球处于温暖期,非洲是一个炎热而干旱的洲,环境相对于其他洲来说是很恶劣的。冰川期带来的变化,一是温度低,寒冷或寒冻。二是冰川扩张,液态水量大量减少,导致的是降水量的减少。那么在冰川时期的非洲,就是一个寒冷而更加干旱的洲,或者是一个寒冷和沙漠化的洲。在非洲,人类可以熬过温暖期的炎热和干旱,但难以熬过冰川期的寒冷的冻杀和沙漠化引起的荒芜。

这样分析,“每个非洲人基因之间的差异性远大于非洲人与其他州的人类基因的差异性”,只能证明非洲人是第四纪冰川期内的各个间冰期,因为气温的上升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的原因,有不同时期的少量古人类不断误入非洲的结果,这些不同时期的古人数量极少,彼此之间失去了融合或杀戮的力量,所以孤独的存在于非洲,形成了现代非洲人之间巨大的基因差异,这才是合理的解释。

远古古人类进入非洲是可能的,走出非洲则是不可能的。进出非洲要么是越过大海,要么是穿越非洲北部的沙漠带,这其中都要有大量的人口消耗。非洲的人口基数小,承担不起走出非洲的人口消耗代价。外面的远古人类进入非洲,因为人口基数大,这种人口消耗可以承受,但进入非洲的人口也是极少的。对于夏娃家庭的十几个人在距今十几万年以前能走出非洲,我一直是当神话来听的,毕竟夏娃也的确是西方的神话人物。

人类的起源应该是多地起源,但只有中国南部的古人类进化成了现代人,这是青藏高原的隆起给中国带来的福音。我的《人类起源于中国说》,也是基于此提出来的,因为其他地区的人类起源是无效起源,中国南方是主线。

黄饮冰2016年4月28日星期四于孝感。

附录:种间交配不是笑话和传说

人与狗交,在欧洲和中国都有传说,我还听说有的人有约两寸的尾巴,骡子是种间交配的产物,都说明种间杂交不是笑话和传说。

以下的资料查自网络,非原创,感谢原作者辛苦,并对原作者致谢!

盘瓠后裔。盘瓠,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传说远古高辛帝时,“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因戎吴将军作乱,高辛答应谁能斩下吴将军之首级,就能封邑赏金,把公主嫁给他。盘瓠咬下吴将军首级而归。后“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死后,“其后滋蔓,号曰蛮夷”,成为中族,大家都尊奉他们共同的祖先。这个故事在我国南方瑶、苗、黎族民族中也广为流传,据说那时原人民都非常虔诚地祭祠盘王。

《后汉书.南蛮传》:“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盘瓠死,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裁制皆有尾。其母白帝,赐以名山,其后滋蔓,车曰蛮夷。武陵郡夷即盘瓠之种落也。”

盘瓠神话不仅在《风俗通义》、《搜神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等诸多古籍中有完整的记载,而且至今在中国南方的苗、瑶、畲等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且作为始祖或重要的图腾崇拜。《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清《一统志》、《辰州府志》、《泸溪县志》等均记载着盘瓠文化的发祥地为湖南泸溪。在瓦乡人聚居区沅水流域的泸溪、沅陵、麻阳至今还流传着盘瓠神话。

匈奴与狼。相传匈奴单于有两个美若天仙的女儿,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单于却觉得:“我这两个女儿只有天神才配得上,怎么能嫁给凡夫俗子呢?”于是下令在荒无人烟的边疆筑起两座高台,将两个女儿安置在高台之上。转眼三年过去,不知从哪里竟然闯来了一只老狼,日夜守在高台之下嗥叫,不肯离去。小女儿见此情景说道:“父王将我们关在此地,原本是奉献给上天的,而今既然来的是狼,那它或许便是天神派来的吧。”于是她不顾姐的反对,义无反顾地走下高台与狼结为夫妻,从此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匈奴部落。为匈奴一支的突厥族,同样也将狼奉为始祖。《周书·突厥传》中记载:突厥阿史那部被邻国灭族,只有一个十岁的小儿幸存下来。一只母狼收留了他,将他哺育长大,并将他与狼相配。敌国得知,重新又派人将他杀害,并打算把与他相配的母狼一并杀死,身怀有孕的母狼于是逃往高昌国之北山,生下十男,子孙繁育,逐渐兴盛。正是由于这样的缘由,突厥族对狼顶礼膜拜。在突厥民族英雄乌可斯可汗的传说中,是苍狼引导他们,狼进兵进、狼停兵驻,最终取得胜利。而突厥可汗的侍卫也被称为“符离”,就是汉语中狼的意思。

维吾尔族与狼。维吾尔民间长诗《安哥南覆》中,神狼博坦友纳,带领维族先民走出大山。并在神狼的劝进下,维吾尔一位铁匠先祖戴上了王冠,率十万大军出山击败强敌。直至今日,维族人仍将狼看作勇敢无畏的象征,生了儿子往往说生了一只狼。在哈萨克族中,则盛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位青年男子与一只白狼相遇,在一座山洞里共同居住了四十天,彼此相安无事。后来狼化作美女,作了年轻人的妻子,并给他带来数不尽的财宝。

蒙古族与狼苍、白鹿。蒙古人远古的图腾观念。《元朝秘史》和《史集》都记载了关于蒙古人祖先的传说。远古时,蒙古部落与突厥部落发生战争。蒙古部落被突厥人所灭,仅两男两女幸存,逃到名为额尔古涅昆的山中。后来子孙繁衍,分为许多支,山谷狭小不能容纳,因而移居草原。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名叫勃儿帖赤那(意为苍狼),他的妻子名叫豁埃马阑勒(意为白鹿),他们率领本部落的人迁到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居住。这一传说反映了
蒙古先人从额尔古纳河西迁的事实,其时间大约在唐代末叶。苍狼白鹿的神话传说,反
映了蒙古先民的一种图腾观念。

狼人。早在希腊时代,就已经流传一种传说,有些人死了之后,没有埋在经过宗教仪式祷告的土地,或者是因为自杀、被开除宗教教籍者,死掉之后可以走出坟墓,这种现代我们称为「僵尸」的传说,希腊时代则称为「Vrykolakas」。根据辞源研究,「Vrykolakas」
是斯拉夫古语,指的就是「狼人」。
    希腊圣哲亚里斯多德曾经描述,定居在黑海岸边的希腊人有许多男巫,这些巫师可以将
自己转变成为狼的形貌。在罗马古籍中,也有多处记载人转变成狼形的描述,例如古罗马人Virgil就有很多相似的作品。一位专写狼人吸血鬼的现代小说家Finné Jacques曾经这样描述狼人:「双眼渐渐紧靠、凹陷下去,牙齿开始变长、变厚、变尖,指甲成了爪子,头发变成毛皮,力气大增,嗜血的欲念压过一切,抛开了所有文化的禁忌……」。Werewolf(狼人)“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近半个世纪以来,狼人无疑已经成为西方神秘文化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种怪物平时从外表看与常人并无不同,但一到月圆之夜就会变身为狼。其实,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里都有关于人变为野兽的神话传说,中国有狐妖,非洲有狮人,秘鲁有豹人,印度有虎妖, 这些野兽在当地人眼里都是令人生畏的;而欧洲人对于狼有着特别的恐惧,这种恐惧起源 于北欧和东南欧的一些民间传说,在这些地方,狼被视为致命的野兽,尤其对于穷人来说 。“Werewolf”是古萨克森语“wer”(义为“人”)和“wolf”(义为“狼”)的结合词,所以把“人”放在前面,把“狼”放在后面,是因为狼人的变形过程是由人至狼 ,而在《柏德之门2》里有一种怪物则正好相反,它们的变形过程是由狼至人,因此被称 为“Wolfwere”。希腊神话中的狼人被称为“Lycanthrope”,其中“Lykos”是“狼”的意思,“Anthropos”是“人”的意思。相传莱卡翁(Lycaon)是阿卡迪亚(古希腊山地牧区,以 境内居民生活淳朴与宁静著称,后来成为“世外桃源”的代名词)的国王,拥有许多妻子 、五十个儿子和一个名叫卡里斯托的女儿,有的故事说莱卡翁是一个残暴的国王,有的故事说莱卡翁是个好国王,但他的儿子们却不敬神,总之,宙斯在前往阿卡迪亚的时候因其招待不周而大为光火,遂将莱卡翁变为一匹狼。“Lycanthrope”这个单词用在医学方面表示“变狼狂患者”,指那些臆想自己为狼的心理病人。阿卡迪亚人在十八世纪遭到放逐,此后移居美国,居住在阿拉巴马南部和密西西比东南部,混有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的血统,他们将狼人称为“Loup-garou”。尽管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狼人的神话传说,但这一主题在文学艺术方面却没有太大的成就,不像吸血鬼那样有一部《吸血鬼达寇拉》作为现代吸血鬼的奠基石(见Vampire)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盖尔·恩多莱写于1933年的一本名为《巴黎狼人》的小说。生活习性:阴暗潮湿的污浊之地,食肉性,月圆之夜会变成狼人完全型,平常是人型平均寿命100-300年身体状态常人下与普通人无异,眼睛显兰色呈锥形瞳孔,狼人状态下身体爆涨为2倍左右为直立行走,狼的外型并且暂时失去记忆呈极度暴走状态攻击力速度暴升凶残且无畏惧怕物 银制品 液态硝酸银可以使他们丧失战斗力

罗马古城和母狼的故事希。腊人施用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城。侥幸生还的特洛伊人逃到意大利西海岸,建立了亚尔尼龙伽国。国王有个弟弟叫阿穆留斯,他生性残暴,野心勃勃,阴谋篡夺王位。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狼子野心,流放了兄长,杀死了侄子,并且强迫侄女出家当女祭司。侄女在梦中与战神结合,生下一对孪生子。阿穆留斯闻讯惊恐万分,为斩草除根,他下令把这对孪生子装在篮子里投入台伯河。谁知汹涌的河水非但没有淹没两个无辜的孩子,反而把篮子冲到岸边。婴儿号啕的哭声,引来了一只母狼,母狼把孩子衔去,不仅没有伤害,而且还用乳汁哺育了他俩。兄弟俩长大后,英勇善战,力量超群。最终,他们杀死了篡位的叔祖父,夺回了王位,并在母狼哺乳自己的台伯河畔建起了一座方形的城市。但是在给新城取名时,俩人之间发生了争执,最终哥哥罗慕洛战胜了弟弟,成为新城的第一任统治者,并以自己名字的头几个字母将新城命名为罗马。从此人们铸造起这座铜像,把母狼奉为罗马城的恩兽。

北美印第安部落中流传的一个人与狼的古老传说。远古时期,人类发现其他动物都有同伴,唯独自己是孤零零的。他向造物主问道:“为什么只有我落单呢?”造物主回答:“那么就赐予你能与你一同行走、说话和嬉戏的生物吧!”于是,神把狼赐给了人类,并对他们说:“你们彼此成了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前往世界各地。”人类和狼遵照指示行事后,又回到了造物主跟前,造物主又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各走各的路,但双方的遭遇也许大同小异,你们会使遇见你们的人感到害怕或心生敬畏或被他们所误解。”于是,人类和狼便各自启程。各自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到现在。直至今天,活动在北美大草原上的印第安人仍在自豪地歌唱:“我是一头孤独的狼,我东南西北到处闯荡……”

作者简介:黄饮冰,本名黄祥文,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镇人,以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史为己任,从1989年开始研究华夏起源史,是华夏文明起源史的独立研究者和中国中心论的倡导者。首倡人类起源于中国说和中国是世界人种和文明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即中国中心论,并把中国中心论系统化和理论化。研究成果汇集成《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一书(未出版)。黄饮冰在网易、凤凰、新浪均开有博客,在大同思想网和博客中国开有专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