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喜欢看好人故事里的“花絮”
图片选自网络(下同)
最新一期《清风》杂志,有一个“'好人’的力量”的主题策划,推介了湖南郴州“好人协会”以及他们办的报纸《好人好报》,其中刊首文介绍了郴州宜章莽山“土里巴吉农庄”的何勇,一个曾经的大学老师,在广州供职年入几百万的知名律师,毅然放弃大都市,走进大山深处,用湘西黑猪和莽山野猪杂交,培育了莽山黑豚牲猪新品种,通过成立公司进行营销,使贫困的跳石子村脱贫。
对这样的人物称为“好人”似乎不够,至少是扶贫功臣。上述叙事虽然精彩,却不能满足我对一个活生生的好人的“窥探”。我总以为,真正的好人不会简单。好在文章末尾,用很小的篇幅介绍了他忙里偷闲作的古诗词,其中有一首《忆秦娥。归田》:“雾漫漫,东风吹散云为伴。云为伴,牧豚归来,烫酒一碗。七干八干埋头干,千难万难功名难。功名难,田园归去,青山浪漫。”短短几十个字,呈现了这位好人丰富的内心和高雅的情趣。郴州一城好人,独有他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有一种若到此城,必见此人的欲望。
最近,我有机会了读到一个在近二十年来,十次获得全国性荣誉的基层检察院的相关史料,这里面无疑有许多类似《人民的名义》一样的反贪惩腐、维护正义,与违法犯罪份子作斗争的精彩故事,在激起人们那种法治威严、正义必胜、未来有望的情怀之后,那些故事中的细微末节,丰满了故事主人翁在们心中的职业形象;那些检察官办案之余的一些情感与遐想,像春风,拂面而来;像雨露,滋润心田。他们可亲、可敬。
办案人员已经掌握了嫌犯犯罪事实,上门调查时手记中写着,“开门的是和谒可亲的犯罪嫌疑人”;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侦察人员在碰到资深老道的计算机犯罪嫌犯时,称对方在专业上应该是自己的前辈和师傅;在法律上对嫌犯犯罪事实锱铢必较的年轻人,在与案件无关的场合,却称呼年长者为“叔叔”;在办有些大案要案的为首要份子时,不仅考虑到所在公司的正常工作和生产,还细心呵护嫌犯家中正在进入高考的女儿。最终,罪犯得到了惩处,女儿也考上了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享誉业内的检察官“小丹”,面对一个涉嫌犯罪的花季少女,与其说是在办案,不如说是在一场风雨中抢救风摧雨淋的孩子,在呵护一棵艰难生长的幼苗。
我没有从事过司法工作,以为“对人民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就是他们的标准像,但这个尘封的印象被那些惊心动魄间不经意的细小表达给刷新了。原来法律是可以有温度的。这个单位多年潜心建设人本文化,培育有人文素养的法律“工匠”。一群检察官,粲然成章,从容自信,气宇轩昂。在此,我仿佛体会到,检察官原来的武官服装,在2000年换成文职服装的意义。当然,人文精神岂止是靠换装就能得来。
扶贫功臣胸中漫溢诗情画意,法律工作者心里释放人文情怀,我更喜欢这样的“好人”。他们是事业的成功者,更是精神世界的富翁。因为后者,我更相信他们对事业的选择,对职责的坚守,对正义的维护是自觉的,是符合现代文明的,是有永恒价值的,是人民可以托付的。他们貌似高于其它普通人,其实他们是符合普通人审美的更为健全的人。
电影《芳华》中的刘峰也被称为好人,最终跌落到社会生活的边缘。捺开后来社会急骤变化的因素,他当初当好人做好事,有一些“花絮”我们不可忽视。比如他为什么把上军校的机会让给别人,直接起作用的是她要留在文工团里守候和等待爱情。为什么他要对每个人都好,那是因为有掩盖对林丁丁更好这个秘密的必要。同时,我们知道他来自农村,读书不多,才有他轻易放弃强大自己提升自身价值的机会,却心存守株待兔的侥幸。
刘峰本质上质朴善良,所有的暖行固然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但囿于时代的局限,其中有外在的扭曲(包括过度驱使和懈怠),也有主观的刻意,并非内外天然一致。如果说刘峰那样的好人,后来顺风顺水,那只能说是幸运,不会是一种必然。但是,不管好人或者英雄有什么不足甚至缺点,都不是他们被“欺负”的理由。
笔者同是那个时代的军人,见识过做好事做得风声水起的人,后来以至下半辈子,有些人并非保持了当时那样的行为风范。这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理,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个好人;做一时的英雄容易,做一世的好人难。
反思刘峰,要摒弃简单的同情和抽象的肯定,但不能因此否认在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的急难险重时刻的英雄和先进人物,后者的壮举和善行,也许也没有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力量作为支撑,但特殊时刻的使命感,足以让他们作出利国利民的选择,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安全和亏欠父母亲人。这样的好人,他们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有些旁观者无视这些好人作出勇敢选择时的不得已,把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无限拔高,使他们远离人间烟火,从而失去了真实的审美价值,反而损害了好人的形象。
很多相似的好人,都有不一样的情怀。或抱朴见素,或抱朴守真。而真正的好人,应该是双赢而不是单赢;不仅能够赢得事业,也能赢得生活;不仅能面对人民,也能面对敌人;不仅被别人尊重,也会有自己内心的自尊;不仅能够向今天走来,而且能够向未来走去。他们至少有对人格健全完善、人伦的幸福、个体与群体、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他们所做的好事,符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恰如其时,不打扰,很体贴,不张扬。而这些品质不见得是显见,很有可能是缕缕花絮。
花絮,作为好人精彩故事的边角余料,它也许就是事情的真相,也许就是人物的本质,也许就是“好人”的未来,也许就是精彩故事的真正价值。好人的花絮,有心人才能看见,它值得我们鉴赏和品味。所以,我愿意有一份心境,把更多的余光投向精彩故事的背后,甚至寻觅一下好人的“野史”,不忽略一篇文章的边角与旮旯,读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史资料与附件,去触摸真实的人性与灵魂。
祝天下的好人一生平安,好人也要努力,全社会更要珍视并尊重。
该文首发于2018年10月25日《红辣椒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