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小学生写作的通病之一
上期链接
小学生写作的通病之一
文/陆生作
原创作品,版权保留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出处
我说,今天写青蛙吧。
学生的反对意见不少。有的说,又写青蛙啊,再写青蛙我们都要变成青蛙了。有的说,只要不写青蛙,写什么都行。于是,我问他们,你们说写什么。写蚂蚁,写船,这两个声音特别响亮,所以我在黑板上写下了题目:船和蚂蚁。
我问,船是什么船?有的说是豪华游轮,有的说是木筏子,有的说是纸船……
我再问,蚂蚁在游轮上干什么?有的说偷东西吃,有的说看风景……
我又问,为什么偷东西吃?肚子饿了,游轮上有很多好吃的。
我跟学生的对话在继续——偷东西顺利吗?只是因为自己饿了而去偷东西,这样写好吗?蚂蚁会受到惩罚或者教训吗?如果蚂蚁是因为救助伙伴而去偷东西,会不会有意义一点?
我之所以追问这些问题,一是希望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搞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把一个故事讲清楚;二是希望他们写的故事不停留在故事的表面,也能有一点内涵,有一点意义。对三年级来说,有意义难为他们了,但是在轻松的对话中,花一点时间让他们给出不同的答案,把这些答案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思考,一定是有益的。
【原文】
船和蚂蚁
文/陈彦璋(三年级)
去冒险的第一个假日,蚂蚁决定开一艘小型快艇和一袋干粮去冒险。
到了傍晚,河面变窄了,还暴风雨不断,蚂蚁仍然镇定地操作,不时打手势让船员调方向。
不久,快艇行驶到了水势最急的一段河面。按探险书记录有漩涡。蚂蚁看到漩涡后,明白硬闯是闯不过去的,于是封锁了快艇,绕了过去。
第二天行驶,找到了一个小岛,于是就在岛上安营扎寨。岛上有蟑螂,蚂蚁找到了一个栖息地,就住下来了。
【陆生作的读后感】
这篇作文,有诸多问题,比如:句子成分残缺、前后不相照、表述不清楚等。但是,我非常喜欢第二段——有景,有人物,有细节,有画面,镜头在切换,语句干脆,用词恰当,甚至算得上老到——总之,我打了两颗五角星。如果全文都是这个水准,那就厉害了。
当我问陈彦璋的时候,他都能回答清楚,也就是说,他口语表达完整、清楚、让人明白,书面表达就出了问题。这是小学生写作的通病之一,为什么?
思维跳跃、不连贯。在写作的过程中,小孩子极容易分心,同学掉根铅笔、说一句话、打个喷嚏,他们都要扭头去管闲事,写作思路自然就停停走走不连贯了。
缺少读者意识。他们想当然地以为读者是读得明白的,所以省略了一些内容。好比我口袋里有钱。我自己当然知道有多少钱,但是,我若不说出来,别人只能猜。小孩子的作文,往往需要读者去猜。
语句表达不规范。一是欠缺积累,比如“马唐草”,如果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就写不出来,只能变相去表述“不知名的小草”。二是欠缺训练,作文是用来交流的,需要规范的表述,规范需要学习、训练。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比如:于是封锁了快艇,绕了过去。什么是封锁?读者就不容易理解了。这就好比用小鸟叽叽喳喳在叫,小鸟自然是听懂的,人就听不懂了。对话需要一个平台,当年秦始皇统一文字,就是搭建一个平台,制定规则,大家天南地北都可以交流了。
【修改】
船和蚂蚁
文/陈彦璋(三年级)
去冒险的第一个假日,蚂蚁们开一艘小型快艇,各自背一袋干粮去冒险。
到了傍晚,河面变窄了,还暴风雨不断,蚂蚁船长仍然镇定地操作,不时打手势让船员调方向。
不久,快艇行驶到了水势最急的一段河面。按探险书记录,这里有漩涡。蚂蚁船长看到漩涡后,明白硬闯是闯不过去的,于是他下令让快艇靠岸,大家上岸,背着绳子,排着队,把快艇拉了过去。
第二天行驶,蚂蚁们找到了一个小岛,于是就在岛上安营扎寨。岛上有蟑螂,蚂蚁们找到了一个栖息地,就住下来了。
【原文】
船和蚂蚁
文/陈诺(三年级)
有一只蚂蚁想去旅行,可是它没有船。蚂蚁找呀找,才找到了一条纸船。
蚂蚁把船放进水里,自己再爬了上去,突然,它发现还没有划船的东西,于是,它爬回岸上,找到了一棵树,然后爬到上面去,用牙齿咬了一个小树枝下来,把树枝叼到船上,然后再用力地划,船终于走了。
一开始进行得还挺顺利的,可好景不长,刚划到河中心,硬纸变得又湿又软了。又过了一会儿,纸船开始下沉,蚂蚁急了,它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要是再等的话,它就要成为“淹蚂蚁”了。
突然,蚂蚁想出了一个好点子:站在树枝上。它赶紧趴上去,可趴上去不久,它被风刮到了岸上。就在它上岸的那时候,船沉了下去。蚂蚁想:哦,幸好上岸了,不然要被淹死的。
从那以后,蚂蚁知道了:坐纸船不安全,不然会被淹死的。
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表里,有起伏,讲得也顺畅。注意作文稿纸上“纸船”“蚂蚁”“旅行”三个词,我要求他写下来的,这有助于构思。
如果要求再高一点,诸如“蚂蚁急了”这样的地方,还可写具体一些,什么东西能证明蚂蚁急了呢?写作文,就是证明。
小学生写作的通病之二,作文中不写景,或为写景而写景,不懂一切景语皆情语。
QQ群:聪明作文
群号:258952919 免费
QQ群:陆老师的聪明作文法
群号:528037856 付费 3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