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微童话课例(34),将观察特点与特点的用处糅合在一起
上期链接
2017年4月20日星期四
看图写微童话——给主人公找一个伙伴
杭州天长小学 高雅
原创作品,版权保留,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一、故事导入,示例童话
T:同学们,上一次课我们试着写了一个“蜈蚣和蛾子”的微童话,大家都写得特别棒!今天呀,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童话吧!
蚂蚁急救队
文/陆生作
苍蝇吃了脏东西,肚子痛,倒在地上,挡住了小蚂蚁的去路。小蚂蚁动动触角,咬了苍蝇一口,急急忙忙跑走了。一会儿,一条黑线从墙角洞里爬出来,越来越长,把苍蝇捆了起来。是小蚂蚁!它引来伙伴,齐心协力把苍蝇抬进洞里去了。苍蝇会有危险吗?不不不,那是医术高超的蚂蚁急救队,在救苍蝇呢。
T:(念童话,在“把苍蝇捆了起来”处停下)大家觉得苍蝇后来会怎样啊?
S:会被吃掉。
……【不完整,要讲出结局的反转】
T:大家开动小脑筋想一想,这个童话里有哪两个角色呀?
S:蚂蚁和苍蝇。
T:咱们上一回写的童话,还有谁记得里面有哪两个角色呢?
S:蜈蚣和蛾子。【引出找小伙伴,自然】
T:非常好!大家发现没有,微童话里有不同的角色,他们之间有对话、有行为,组合在一起才变成了一个有趣的童话。今天呀,我们就要给一只小蜗牛找个小伙伴。
【设计意图】导入先肯定学生上一次的习作,激发他们再次创作的欲望。以新故事和上一次授课中的两个人物引出本课主题——给主人公找个伙伴,既兼顾新知,又联系已知。【温故知新,不知不觉】比较了陆老师给出的两篇微童话,前一篇的另一个角色是“谷子”,虽然伙伴也可以是植物,但是显然这篇《蚂蚁救急队》的“苍蝇”更直观一些,更适合放在导入部分。
二、确定配角,观察主角
T:(PPT给出图片)大家看这只小蜗牛,图上只有它一个,吃饭的时候没人一起去食堂,玩耍的时候也只有他一个。她孤单不孤单呀?【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故事就是现实】
S:孤单。
T:对呀!所以它需要一个小伙伴,有了小伙伴就不孤单了。大家想想,它的小伙伴可能是谁?
S1:蚯蚓。
S2:小兔子。
S3:小猫。
T:还有呢?
S4:小蜗牛!
T:对,小蜗牛当然可以和小蜗牛是朋友。还有呢?
S5:小狗!
T:除了小动物,蜗牛还可以和植物是朋友呢,大家想想,如果蜗牛有位植物朋友,会是什么呢?
S6:小草。
S7:花。
S8:树。
……【什么伙伴与什么特点之间的衔接,很关键的,实录中要体现出来】
T: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蜗牛有什么特点呀?
S1:它有两只触角。
T:对,有触角,这个触角是什么样的?
S1:细细长长,顶上还有两个小眼睛。
T:你观察得真仔细,你有见过真的小蜗牛吗?
S1:有!
T:如果你拿手去碰它的触角会怎样呢?
S1:会缩起来。
T:为什么会缩起来?
S1:我碰痛它了。
S2:不是的,不是的,是蜗牛害羞了!【这就是故事啊。物性+人性,巧妙】
T:害羞了?和含羞草一样吗?碰一下就会缩起来。你可真有想象力。咱们再看看,这只小蜗牛还有什么特点?
S3:身体黄色的,没有脚。
T:没有脚吗?看看身体两侧扁扁的像什么?
S3:像吸盘。
S4:像吸尘器。
T:真有些像吸盘和吸尘器呢!吸盘和吸尘器有什么不一样?
S5:吸盘是吸住不掉下来,吸尘器是“吃”垃圾的。
T:它俩不同,你说出来了。我们再看看这只小蜗牛。
S6:它有个壳。
T:什么样的壳?
S6:和海螺一样的壳。
T:像什么颜色的海螺呢?
S6:黄色?不,泥土的颜色。
T:大家说说看,泥土是什么颜色的?
S:褐色。
T:非常好!这个壳上还有一圈一圈的黑色花纹,挺漂亮的。
S1:像是画上去的。
T:你觉得这个壳硬吗?
S1:硬!
T:有多硬?
S1:石头砸不破。
S2:我觉得不硬。
T:为什么你觉得不硬呢?
S2:以前踩到过蜗牛,壳就碎了。
(S同情)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情境描述,让学生对孤单的蜗牛产生同情,然后生成“为蜗牛找伙伴”的内在动机,并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朋友不仅可以是动物,还可以是植物。后半部分的追问,则将观察特点与特点的用处糅合在了一起;并通过追问初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吸盘和吸尘器有什么不一样?”和“有多硬?石头砸不破。”)
三、想象构思,讨论拓思
T:S1,你为小蜗牛选的朋友是哪一位?
S1:蚂蚁。
T:你觉得蚂蚁会对蜗牛说什么?
S1:蚂蚁会问蜗牛:“你要到哪里去?要干什么去?”
T:那蜗牛会怎么回答呢?
S1:蜗牛说:“我想要爬过这片叶子,到上面花朵上去看看。”
T:蜗牛为什么要爬到花朵上去?
S1:它想要喝花蜜。
T:那蚂蚁听到它想喝花蜜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S1:它会说:“我也和你一起去!”
T:于是它们就有两个人了,它们要互相帮助、各显身手。你觉得蜗牛可以帮助蚂蚁做什么呢?【问得关键!蜗牛的特点就用出来了】
S1:上面风大雨大,蚂蚁可以躲在蜗牛的壳里。
T:那蚂蚁可以帮蜗牛做什么呢?
S1:蚂蚁比较灵活,它说:“我头上的触角可以探测花蜜的味道,我给你当向导。”
……
【设计意图】受教学时间限制,选取个别学生通过追问方式构建童话框架。
四、学生习作,集体评价
S:(限时15分钟习作)
T:(集体评价)
五、设计心得
这次微童话写作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再一次的看图来巩固、复习上一次课中,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象图画中没有出现的角色。
从知识与技能维度来看,教孩子写微童话要有不同的人物,有碰撞,就方便故事的产生。还是上次说的,主角与配角的问题。
从过程与方法维度来看,教孩子从一个写作触发点(比如一只蜗牛),散发开去,给他找个伙伴,构思出故事。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来看,强调了“友谊”的必要性与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