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艺国际】庄学兵 | 一声吆喝留住“乡愁”!

▼ 一声吆喝留住“乡愁”!
作者/庄学兵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庄学兵,男,1961年生,1980年入伍,1983年退伍回乡。30多年来一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并对摄影情有独钟。从1981年开始,先后在《解放军报》《大众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徐州日报》《经济新闻报》《彭城晚报》报等全国多家报刊发表新闻、艺术摄影作品500余幅。《农民喜领涉农补贴款》获2008年江苏省徐州市“欢乐农家”—农民摄影大赛一等奖。2014年春赴美国采风创作,2015年1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个人散文集《故道他乡》,现为《中国摄影家》杂志中国摄影家俱乐部会员徐州市摄协会员、睢宁县摄影家协会理事、睢宁县王集镇文化站长。
【作家/诗人作品】 
一声吆喝留住“乡愁”!
作者/庄学兵
“勥刀磨剪子、、、、、、”这一声儿时就听惯了的声音,多年没有听见了。如今再次听到仍觉得那么耳熟、那么亲切!
上个周日中午时分,在睢宁县王集镇东外环一居民楼前,笔者有幸巧遇老“艺人”—吴全学。
出于职业和好奇,在不影响老人家工作的前提下,我近前与其唠起了“家常”。
采访中得知:吴老时年86岁,依然面部红润,两眼有神,手脚麻利。他家住王集镇鲁庙村“四姓庄”(乔、吴、陈、蔡),从16岁开始就操持起“家伙”干了起来,一干就是一辈子。60多个春夏秋冬,他吃苦受累,硬是靠着这门祖传手艺和几亩责任田,双手敲开了“致富门”,养活了四儿三女,供他们读书,分别成家立业。在十里八村,称得上了不起的“乡土人物”!
“过去的日子不能提,提了让人伤心,六、七十年代,磨一把石刀1毛钱,一把剪刀5分钱”。吴老一边说着,一边抹着眼泪。
“如今日子好过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俺不给他们添麻烦,趁着还能干得动,每天没准能挣个七八十块钱。”吴老边干活边给我介绍。
采访中,我留意老人家的双手戴着薄线手套,仅露出十指指尖,双腿膝盖处打了补丁。看得出来老人家十分节俭、能干。吴老告诉我,如今他和80岁的老伴宋爱琴住在一起。若没有雪雨,每天骑上电动车,带上油石、小锤、钳子,走村串户,磨一把刀5块钱,一把剪子2块钱。“价是这么定,乡里乡亲的,有时候也拿不到这么多,收入多少倒也无所谓,靠着手艺服务乡邻,日子过得充实、开心有意义。”吴老说。
与老人交谈中,我问起手艺是否传给了儿子?“没人干喽,这门子手艺快失传喽!”老人家摇摇头,话语不多,显得有些失落和无奈。
岁月悠悠情悠悠,一声吆喝留乡愁,乡愁是一碗酒,醇香到心头!
祝老人家健康长寿,愿这一声吆喝经久不息,留在乡间!
~~~~ 诗艺国际 ~~~~
文学殿堂,文友栖园
,砥砺前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携手并肩,与时共进
给句子化点妆,让文字活起来
给我一堆碎片,还你一篇美文
传播正能量共创正平台
无限精彩,尽在【诗艺国际】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