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八家之陈鸿寿(篆刻)

查看篆刻知识技巧
一纵而一横,十荡更十决。
笑彼姜芽手,旋效虫蠡啮。
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行世,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嘉庆二十一年为周春撰著的《佛尔雅》提写序跋。《清代稿钞本》中收录有《陈曼生先生简札》。
――――
陈鸿寿最初似乎是作为一个一般的政治人物出现于世人面前的,对于他在朝廷为官的方面,我们了解得不甚多,只知他曾任江防同知和海防河务同知,还曾作宰溧阳。后又了解他还在赣榆任知县。在赣榆县(近山东的江苏海州地区)时曾“捕盐枭,筑桥梁”,更重要的是他在当地治理河道有方,据光绪二十年(1894年)《赣榆县志》记载:“陈鸿寿,浙江钱塘人,拔贡。清廉有惠政。先是大沙河壅塞水涨,轧溢没田庐,鸿寿之官即蠲金为倡,刻日疏 ,河以畅通,民无水患。书法宗董其昌,人至今珍之。” 陈鸿寿曾有过较长时期的政坛磨炼。据记载:“陈鸿寿……性爱交游,于学多通解。自以为无过人者,遂壹意篆、隶、行、草书,为诗不事苦吟,自然朗畅。阮元抚浙时,方筹海防,鸿寿随元轻车往返,走檄飞草,百函立就。暇与诸名士刻烛赋诗,群以为不可及。官溧阳知县,仿龚时两家法为茗器,撰铭词手镌之,一时有曼生壶之称。与苏家石并垂雅故也。”另据介绍,“陈鸿寿初以古学受知于阮芸台尚书,尚书抚浙时,与从弟云伯同在幕府,有二陈之称”,从此处可见他是以幕僚之身步入政坛的。
  陈鸿寿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能力很强,处理政务,起草文稿能“走檄飞草,百函立就。”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曾跟随的浙江巡抚阮元(1764-1849),是提倡“学术自任”的经学大师,他曾编辑《经籍纂诂》,校刊《十三经注疏》,道光时官至体仁殿大学士。另外,与陈鸿寿同乡、同僚中不乏文坛高手。在这样一个文人气息浓重的官场,居然有“群以为不可及”的评价,从中足可看出陈鸿寿的横溢才气。另外一条关于陈鸿寿的记载对他的生平有更详细的综合描绘,嘉庆六年(1801)拔贡以后,他被“考以知县用,分发广东,丁忧服关,奏留江南,署赣榆县,补溧阳县。后河工江防同知,海防同知。道光二年以风疾卒于任所,享年五十有五。”
  陈鸿寿年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道光二年(1822),寿五十五岁。嘉庆六年(1801)三十四岁拔贡以后步入政坛。但他的官运似乎并不“亨通”,只做到知县和海防河务同知等级别不太高的官职,最高的官职是江防同知和江南海防河务同知。有关他的任职情况,历来说法颇多,现在可肯定他未曾担任过宜兴知县而是出任溧阳知县,但任职时间说法不统一,不少人认为他在溧阳或宜兴只有一任即三年。《阳羡砂壶图考》等记载他担任宜兴知县是嘉庆二十一年(1816)的事。在溧阳地方上,至今还有他的当地只做过一任知县的说法。当然,他们知道嘉庆十六年时陈鸿寿就已在溧阳任知县,但不了解嘉庆十八年以后的事(有关这方面,后文还会论及)。在《溧阳县志》中,记录了不少嘉庆十七、十八年陈鸿寿任知县时的相关事宜。据清嘉庆十八年《溧阳县志.溧阳县知县》载:“陈鸿寿,字曼生,浙江钱塘人,嘉庆辛酉拔贡,十六年三月十九日到任。”因此可以确定陈鸿寿的到任时间为嘉庆十六年亦即1811年,此年他四十四岁。另外,有关陈鸿寿本人的文稿,多处在嘉庆《溧阳县志》中出现,如嘉庆十八年(1813)六月他为县志所作序言和十七年(1812)八月所作《平陵书院碑记》等。
  综观陈鸿寿的一生,虽然他在仕途上并不飞黄腾达,但在艺术上十分成功。他是一个通才,能书善画,尤其是书法,篆、隶、行、草皆能,历史文献和此次展出的上海博物馆等收藏的不少书法、绘画作品也充分说明这一点。他也懂得碑帖,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神龙本兰亭序帖,内附有陈鸿寿所作跋文:“此帖较定武本,肥瘦各别,字画结构亦颇有异同……嘉庆乙亥十月望后四日,钱唐陈鸿寿题于江宁承恩寺中。”从此文看,他对碑帖研究似也十分在行,这与文卖中关于他“酷嗜摩崖碑版,行楷古雅有法度,篆刻得之款识为多,精严古宕,人莫能及”的总结相一致。但能使后世为之折服的还不是他的书法、绘画乃至碑帖,而是他的篆刻。对书法、绘画、碑帖和篆刻等学科的学术问题,笔者不敢妄加评论,但从他对各门类成果所占的比重看,篆刻是他的突出部分,因为,能够称为“西泠八家”之一,意味着他在篆刻领域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就,上海博物馆等机构所藏的许多陈鸿寿所作印章都是明证。
  他的篆刻出入秦汉,继丁敬、蒋仁、黄易、奚冈,绘画精于山水、花卉、兰竹。山水介干明代姚绶与程燧之间,花卉兰竹虽源自陈道复、李鱓,但不拘于宗法,而有潇洒之趣,实为赵之谦的先驱。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他的书法以隶书和行书最为知名。他的隶书清劲潇洒,结体自由。穿插挪让,相映成趣,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风格。他广泛学习汉碑,尤其善于从汉摩崖石刻中汲取营养,在用笔上形成了金石气十足、结体奇特的个人面目。笔画圆劲细插,如银画铁钩,意境萧疏简淡,雄浑瓷肆,奇崛老辣。陈鸿寿的隶书较之以往的隶书具有“狂怪”的特点,说明他有创新的勇气和才能,但在结字和章法上,用笔仍然属守古法,笔笔中锋,力透纸背。其篆书略带草书意味,喜用切刀,运刀犹如雷霆万钧,苍茫浑厚,爽利恣肆,使浙派面貌为之一新,浙中人多学习他,对后世影响较深,与陈豫钟齐名,世称'二陈'。行书清雅不俗。蒋宝龄《墨林今话》中说:'曼生酷嗜摩崖碑版,行楷古雅有法度,篆刻得之款识为多。
 
 精严古宕,人莫能及。'除此,陈鸿寿擅长竹刻,博学能诗。著有《桑连理馆诗集》、《种榆仙馆印谱》。传世墨迹有《行书轴》、《行书七绝诗轴》。清代乾隆、嘉庆两朝,考据之风盛行,训诂、文字、金石、音韵等专门学科得到突破性发展,时称“乾嘉学派”。金石学研究,历代不乏人,学术成果不断问世。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正是其中身体力行的金石家。他出生于乾隆三十三年,活跃于嘉庆朝,至道光二年去世,恰好见证了清代由盛而衰的转捩点。陈曼生不凡的艺术成就,是基于他深广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人格和艺术思想。曾日:“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质朴自然,情意真切,乃其艺术宗旨,温柔敦厚乃其秉性。他曾自题三十九岁小像日“古人皆可师,今人皆可友”;“大事不糊涂,小事厌烦数”。皆显其磊落胸襟。曼生喜漫游,遍历燕齐楚粤,故乡钱塘更难忘怀,曾偕友苏堤偶步、虎跑试茗、玛瑙寺修禊、宝石山题诗,成就诸多名篇。其斋居“桑连理馆”,酒宴琴歌,座上恒满,论诗作画,留下诸多佳话。曾画秋菊茗壶一小帧,题日:“茶已熟,菊正开,赏秋人,来不来。”风趣隽永,极具幽默感。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琦,曼生逸致,由此可见矣!香港中文大学与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合办“书.画.印.壶:陈鸿寿的艺术”展览,展品汇集三馆及本地公私收藏陈鸿寿的书法、绘画、篆印、砂壶作品近百项,并出版研究专刊,深入探讨陈鸿寿的生平、交游、艺事、壶作、壶铭等,旨在较有系统地介绍陈鸿寿多方面的艺术面貌和成就。
  陈鸿寿于金石书画以外,以设计紫砂壶最为人称道。是中国第二代紫砂壶大师的领军人物,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主张制壶创新,因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形成壶界两大贡献。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现在我们见到的嘉庆年间制作的紫砂壶,壶把、壶底有“彭年”二字印,或“阿曼陀室”印的,都是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后人称之为“曼生壶”。陈鸿寿使紫砂陶艺更加文人化,制作技术虽不如明代中期精妙,但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与当时的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由他或是他的朋友题铭,这种富于文人艺术的紫砂壶,以“曼生壶”知名于时,尤为后世宝爱。上海博物馆藏有三幅陈鸿寿的册页,构图相近,均以紫砂壶和菊花入画,画面简洁,清秀可爱,足见曼生嗜壶之癖。三幅画有相同的题识:“茶已熟,菊正开,赏秋人,来不来?”而此幅多附一段题识,强调杨彭年制壶之精妙,以及自己有制壶之癖,尤为难得。

陈鸿寿篆刻作品摘选

◆※◆
◆※◆
◆※◆
◆※◆
◆※◆
◆※◆
◆※◆
◆※◆
◆※◆
◆※◆
◆※◆
◆※◆
◆※◆
◆※◆
◆※◆
◆※◆
◆※◆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

  • 清道光年间内府朱丝栏精写本《易经》,圆明园劫余流失海外

    清道光年间内府朱丝栏精写本《易经》,圆明园劫余流失海外

  • 隶书大家|西泠陈鸿寿书法欣赏

    陈鸿寿(1768-1822),为"西泠八家"之一.转自:网络,致谢~ 专栏 隶书笔法50种(系统全面)

  • 民藏魅力之藏友陈曼生紫砂壶一览!

    曼生时代,金石.篆刻等具有文人气息颇浓的艺术形式的流行,使印坛逐渐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气象,并随之崛起了灿烂的流派印章. 陈曼生结缘紫砂,是由于他自小就喜欢吃茶.他在<冷泉亭纳凉>就有&quo ...

  • 免费鉴定陈曼生紫砂壶

    为著 名的"西泠八家"之一,著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集>.<种榆仙馆印谱>.<桑连理馆集>等,艺名昭显.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 ...

  • 如何鉴定一幅陈曼生紫砂壶?功夫在鉴定之外

    "是一是二,我佛无说",这是由陈曼生开创的文人壶的黄金时代.他的诗词书画.金石篆刻也将随着那一把把美轮美奂的紫砂壶一代代地流传下去,让后人永世铭记. 论官衔,他只做到了七品县令,论 ...

  • 巧夺天工,叹为观止,陈曼生紫砂壶欣赏

    陈曼生追随阮元多年,对金石学也深有研究,他的篆刻成就更是一时之冠,名列"西泠八家".中国的篆刻艺术,可以追溯远古,秦汉达到高峰,至唐宋衰落,明清两代才再起.到乾嘉时期,篆刻再度成为 ...

  • 拿什么赞美你,我的陈曼生紫砂壶!

    自幼钟爱紫砂壶的曼生,一见到那温雅古朴的紫砂壶,他就怦然心动.爱不释手.经常是在暮色苍茫时分,避开了官场上那种对等的接风应酬,钻进窑头小屋,与一帮身份不符的人在一起喝酒品茶,交流玩壶与制壶心得,其实, ...

  • 看“西泠八家”之一陈鸿寿之对联

    看"西泠八家"之一陈鸿寿之对联,又会被人说成"丑书"吗? 陈鸿寿于艺术涉猎广泛,而且造诣极高,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浙江杭州人.他诗文书画兼长.印章刻得很好, ...

  • 西泠八家简介,篆刻代表作品高清欣赏,篆刻小站附印作解析 – 篆刻小站

    大师推荐,细柳系列手工冷作,鸟虫篆.朱文篆刻刀,49元包邮! 浙派的形成,来自于后学者对丁敬篆刻的追随或私淑.开创者为丁敬,继起的代表印家有蒋仁.黄易.奚冈.陈鸿寿.陈豫钟.赵之琛.钱松.因为八人同籍 ...

  • 西泠八家之陈鸿寿

    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 ...

  • “西泠八家”之陈鸿寿

    陈鸿寿(1768-1822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书画家.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曾任赣榆代知县.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 其工诗文. ...

  • 西泠八家之黄易篆刻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秋影庵主.散花滩人等.浙江仁和(杭州)人.丁敬入室弟子,西泠前四家之一.幼小即知向学,父亲去世后,家贫改习刑名之学,为人做幕僚多年,后官山东兖州府同 ...

  • “西泠八家”之首——丁敬篆刻作品及墨稿

    非经典  不传播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孤云.石叟.梅农.清梦生.玩茶翁.玩茶叟.砚林外史.胜怠老人.孤云石叟.独游杖者等,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清代书画家.篆 ...

  • 西泠八家——奚岗篆刻作品及墨稿

    非经典  不传播 奚冈(1746-1803) 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原籍歙县(今属安徽),一作黟县(今属安 ...

  • 印人传:“西泠八家”之六——陈鸿寿

    陈鸿寿名列"西泠八家",说明篆刻成就自然是了得的.但现在文化市场上,影响巨大的却是"曼生壶",显然,陈鸿寿(号曼生)是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曼生壶& ...

  • 500方西泠八家名作,史上印蜕最全、鉴审最精、著录最详《西泠八家印选》来袭|陈鸿寿|篆刻|印谱

    2020-04-22 22:03:30 来源: 民国画事  画事君说 浅 显 有 趣 的 深 度 艺 术 美 学 干 货 西泠八家,又称"浙派",清代乾隆时期篆刻家丁敬所创,由丁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