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人因战力太强,常被误认为是开国上将,其实军衔都只是中将
综述
现代社会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高速更迭的情境中,三百六十行,无论在哪一行,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跟随既定的方程式,而是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也就是潜力能够得到最大发挥的方向。
不管你是演员、厨师还是白领,抓住了风格,基本上就抓住了在行业当中的一席之地。其实战场上的将军也讲究风格,面对敌军的进攻,不同的将领会有不同的打法,最终的结果也许都是胜利,但是那些风格突出的人物往往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我们的开国中将里,就有这样5位,因为独特的军事作战方法和尤其出色的战绩而为人称道,他们的战斗力之强甚至常常让大家误以为他们是上将头衔。
陶勇
中将陶勇,安徽省霍邱县人,原名张道庸,小的时候是一个典型的农家放牛娃,因为父亲早逝,所以年轻轻轻就开始自力更生,十六岁的时候加入了游击队,从那里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陶勇在指挥作战方面非常有天赋,进入红军队伍之后得到了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进步神速,收获了不少嘉奖,十八岁的时候已经是红四军的连长和营长了。陶勇的部队以出其不意的谋略和敏捷高效的作战为特点,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陶勇参与了许多重大战役,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战场上都还有他的身影。
他生擒过杜聿明,炮击过英国军舰,与宋时轮默契配合进行了多次大兵团作战,可谓是战功赫赫,军功卓著,最后被授予中将军衔也不免让许多人都觉得是个遗憾。
王近山
王近山,湖北黄安人,比起这个名字,他的外号王疯子要更为人所熟知,从这个外号也不难看出他的作战风格是什么样了,简单来说就是爆发力强,只要决定发起攻击,一定会拼到最后一刻,也正因为他这种令人闻风丧胆的打法,给他的事迹添上了不少戏剧性。
著名的抗战大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人物。王疯子的外号来源于一次绝处逢生的战斗经历,在那场战斗中,王近山为了冲出包围圈,在枪林弹雨中冲上了敌人所在的高地,与对方展开了殊死搏斗,在和一名敌军缠斗时直接把人抱着滚下了悬崖,这种不要命的打法把他身边的同志吓得不轻,也就有了王疯子的称号。
王近山所领导的战斗以凶猛著称,就连蒋介石提到他也头疼不已。可惜王疯子虽然参战无数,却没有做过一级正职,所以在授衔时只拿到了中将。
王必成
王必成的革命生涯开始得非常早,十四岁他就开始参加农民运动,随后凭借在那里积累的斗争经验得以加入工农红军,1938年,王必成成为新四军的参谋长,先后带领部队开辟了江南和苏北的抗日根据地。
内战开始后,他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在莱芜战役中给予国民党主力重创,在孟良崮战役中,更是彻底歼灭国军的整编七十四师,王必成沉着果决的作战风格在军中给他带来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响。
1953年,由他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军开入朝鲜,先后在反登陆作战和金城战役里承担了重要的作战任务,因为突出的战斗表现,他还获得了朝鲜共和国为他颁发的自由独立勋章。在1955年的授衔中,因为职务上的级别要求,这位骁勇的大将与上将的头衔失之交臂。
秦基伟
秦基伟和王近山一样,也来自湖北黄安,1927年的时候,黄安和麻城的农民自卫军发起了武装起义,秦基伟跟随他所在的义勇队加入到了这场暴动当中,也借此机会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1935年开始,秦基伟担任红四军师长,跟随主力部队开始了长征,在一次协助西路军作战的过程中,他的队伍被骑兵包围,险些没能逃走,凭借顽强的意志,最后硬是靠自己冲出重围,顺利回到了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后,秦基伟先后在太行区、晋东南、晋冀豫等地区领兵作战,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战争,立下了许多战功。此后,从洛阳战役到渡江战役,从西南剿匪到上甘岭战役,他的军队都以坚不可摧的战斗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就了这位坚韧无畏的开国中将。
梁兴初
梁兴初,籍贯江西吉安,因为家里贫穷,小的时候没念过几年书,十三岁开始给人做学徒学打铁,十七岁的时候,梁兴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个机会他十分珍惜,所以在组织工作中非常努力。
在进入军队后,只要是梁兴初带领的部队,都会因为良好的纪律和优秀的作战而被当成模范,他自己多次获得模范连长的称号,自己的连队也获得了战斗模范连的荣誉。
长征结束后,梁兴初为了提升自己的军政素养,进入到当时的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在之后的抗战岁月里参加了许多重大战役,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抗美援朝中把自己的部队打出了万岁军的称号,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全面的部队标杆,1955年,他被授予了中将的军衔。
结语
这五位将领都在战场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为开国付出了数不清的血泪,他们或是勇猛剽悍,或是坚定沉稳,又或是刚毅不屈,各有各的风格,也各有各的本事,在军事史上留下了浓烈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