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是最能创造奇迹的作曲家丨罗斯特罗波维奇解说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文字幕)
罗斯特罗波维奇解说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1)
罗斯特罗波维奇简介
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1927—2007),俄罗斯大提琴家,其父为莫斯科格涅辛学院的大提琴教授,从8岁起随父亲学琴,后拜科佐鲁波夫为师。1937—1948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进行严格的专业技术训练,除随科佐鲁波夫学大提琴外,随肖斯塔科维奇与金巴林学作曲。1942年进行首演,卫国战争期间以音乐学院学生身份,到战地演奏。1947年在布拉格青年联欢节获一等奖,1950年又获布拉格国际大提琴比赛一等奖。1956年成为莫斯科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
Rococo Variations Mstislav Rostropovich - The Romantic Cello (Remastered Historical Recording)
1970年起由于为持不同政见的索尔仁尼琴辩护,被苏联当局禁止出境演出。1974年他获准偕妻子出国3年,从此一去而不复返。1978年夫妇二人被开除苏联国籍,随后入美国籍。罗斯特罗波维奇是20世纪卡萨尔斯之后最重要的大提琴演奏家,他给予大提琴最浓郁的音质,他对大提琴作为一件男性乐器的歌唱性的强调使辉煌华丽、伤感抒情都达到了极美的境界。他最优秀的成果是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德沃夏克、肖斯塔科维奇和海顿的协奏曲,而他与里赫特合作的贝多芬奏鸣曲,与塞尔金合奏的布拉姆斯奏鸣曲,也都是录音史上的珍贵财富。(转自林逸聪编撰《音乐圣经》华夏出版社)
罗斯特罗波维奇解说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2)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史塔克、罗斯特罗波维奇、傅尼叶、马友友等无数大师都屡次争相诠释这一纪念碑式作品。
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演奏起来难度很大,演奏者必须具备很扎实的功底,同时表现空间也很大,所以时至今日,这个大部头仍令人“望而生畏”。同样,对听者来说,也须有持久的耐力和不俗的理解力。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作品编号BWV 1007-1012,舞曲组成如下:1、前奏曲,2、阿勒曼德舞曲,3、库朗舞曲,4、萨拉班德舞曲,5、小步舞曲(第1、2首)、布列舞曲(第3、4首)、加沃特舞曲(第5、6首),这三种舞曲又分别由两个情绪对比强烈的部分组成,6、基格舞曲。
I. Prèlude - Moderato Pablo Casals - Pablo Casals Interpreta Bach (6 Suites Para Cello Solo)
巴赫是最能创造奇迹的作曲家:
首先,他是精通了全部作曲奥秘的人,其他人如神乎其神的莫扎特也好,力拔千钧的贝多芬也好,均未能做到。难怪同时代的许多作曲家都猜测巴赫找到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作曲公式!
其次,巴赫一方面是时代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遥瞻未来。他的大提琴独奏组曲等于提前170年写出来。而贝多芬的晚期弦乐四重奏在写成50年后,已经逐渐为公众理解:在170年后(大致就是现在)更是早已成为高谈阔论的好题材。作曲家推旧出新的创作不被同时代人理解本不稀奇,但像巴赫这样遭受旷日持久的漠视仍属绝无仅有。
最后,巴赫的才能如浩瀚的海洋,漫漫无边。6套组曲,每套里面包含6 首舞曲,一共36首舞曲,令后来者目瞪口呆,无以为继。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尚有伊萨伊、巴托克续香火,虽然不及,倒也十分精彩。
大提琴独奏组曲,柯达伊只写了1首,已经江郎才尽、水枯石干;布里顿勉力写成3首,内容不乏创意,毕竟捉襟见肘。准确地说,究竟何时,为什么,为谁,巴赫写下了这些煌煌巨著,至今还是个谜。
这些乐谱已知最早的来源是一份1730年左右的手抄本,是巴赫的续弦玛德琳娜的手笔。但是几乎可以肯定,这些乐曲是巴赫1717至1723年间在科滕宫廷逗留期间写成的,那是巴赫硕果累累的时期。克藤宫廷年轻的列奥波德王子比一般的贵族音乐爱好者要高明许多,他是一位娴熟的古大提琴演奏者,“他热爱、熟悉并且理解音乐”,这是巴赫对他的评价。这些组曲也许是写给他解闷的。不过当时在克藤宫廷的乐队中,另有两位大提琴演奏高手阿贝尔和林尼克,巴赫写给他们使用的可能性更大。倘若这样的话,他俩该是多么了不起的演奏家啊!每首组曲都由一段前奏曲揭开序幕,然后是各具特色的法国风格舞曲,最后由一段吉格舞曲来结束。在巴赫时代,宫廷里盛行典雅精巧的舞步,而法国人在跳舞方面尤具特殊的禀赋。当年路易十四招募了大批“舞林”高手,跳得凡尔赛宫中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欧洲各地小宫廷群起效尤,余风所及,小小的克藤宫廷,亦在所难免。因此,卡萨尔斯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些乐曲的舞蹈性。——卡萨尔斯论演奏艺术丨“音乐不是出自装模作样、哗众取宠和过分夸张的,而是由于触动了他的内心生活,是情感丰富的表现。”
I. Adagio sostenuto. Allegro Mstislav Rostropovich;Sviatoslav Richter - Beethoven: Sonatas for Cello and Piano
每首组曲都反映了巴赫性格的一个侧面。
第一首明快乐观;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Prelude Mstislav Rostropovich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x Suites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1955)
第二首是悲剧性的;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Allemande Mstislav Rostropovich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x Suites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1955)
第三首富有英雄气概;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Courante Mstislav Rostropovich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x Suites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1955)
第四首表情宏伟,气势宽广;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Sarabande Mstislav Rostropovich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x Suites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1955)
第五首波澜汹涌,深不可测;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Bourree I, II Mstislav Rostropovich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x Suites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1955)
第六首的前奏曲是全套作品中最精彩的,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浩瀚流走,气宇奔腾,是巴赫一次神奇的发挥,可以称之为是大提琴上的“恰空”。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Gigue Mstislav Rostropovich - Johann Sebastian Bach: Six Suites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1955)
Adagio Mstislav Rostropovich - Rostropovich: Early Recordings
罗斯特罗波维奇解说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3)
余下的舞曲勾措了恬淡的田园风光,以一种幸福安记的心情,来结束这套美妙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用的都是舞曲形式,但却绚丽多姿,绝不单调。在情绪风格和声织体上的变化对比,层出不穷。这是属于越听越有滋味,越能领略变化之妙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