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与学中的文化整合

摘要 

近年来对于外语文化教学的研究体系日渐成熟,但是文化教学的重要部分——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却经常被忽视,直接导致了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整合,是目的语文化教学的要求,也是传统文化输出及母语文化正迁移作用的要求。通过对母语文化的重构和输出可以实现中西方文化的整合,从而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外语教与学中的文化问题分析

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教育一线的教师们都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外语学习十分重要。所谓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语言学习者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来加工和整合目的语相关文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者具备目的语的思维模式,可以较为细致地梳理目的语系统内部的诸多要素,并且可以将目的语文化体系与母语文化体系融会贯通。因此,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外语教学既要培养出知晓外国文化并能熟练运用外语表达的学习者,也要培养会用外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这就为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目前我国传统外语教学的过程来看,存在许多亟待完善之处,尤其是文化整合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外语教与学双方都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局限性:

首先,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对于文化的理解往往较为狭隘。随着人们对外语文化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外语教学中不断渗透目的语言的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己经初步达成了共识,但是不少教师却人为地将文化与语言割裂开来。比如许多教师选择专门设置几节课来讲授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逻辑思维,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等等内容,这样做实质上就是将文化与语言割裂开,导致学生将语言和文化一分为二地学习,感觉学习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文化因素本身就涉猎甚广,需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单独提炼出文化内容加以传授,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为学生自己还不具备将短短的几节文化背景知识课程内化为语言技能的能力。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承、发展都离不开语言,语言的交流发展也无法脱离文化,因此,决不能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割裂开来,二者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次,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一般也较为狭隘。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慢慢也意识到了熟悉了解目的语言文化背景、建立目的语言思维模式的重要性,但是不少学生将文化教学的内容片面地理解为单一的西方文化。母语对于每个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都存在正迁移或负迁移的作用,学习外国文化知识体系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彻底忽略母语文化,外语学习过程就不会那么顺利,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有些学生英语口语还算流利,表达还算顺畅,但是对本国的文化和外国历史文化都知之甚少,导致一遇到具体的文化情境就容易出错而贻笑大方。外语学习的过程要充分地利用好母语的正迁移的作用,外语文化教学既要体现对母语文化的传承,也要注意与西方文化的结合,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对待中西文化的整合。也就是说,当前大学的外语文化教学要以母语文化输入为源头,将母语文化进行改造重构,进一步将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相整合。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

二、中西方文化整合的必要性探讨

(一)目的语文化教学的对比性特征的要求

目的语文化教学的对比性特征指的是在外语文化教学时,需要以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为参照物展开对比,通过这种中外文化的差异对比,才能更好地“消化”目的语言的交际规则。换句话说,在学习目的语言时,我们首先要用比较熟悉的母语文化过滤下目的语言及其文化所传递的各类信息,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轻松找出二者的共性和差异。这种对比可以刺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目的语言。这种对比表面上反映为词汇对比、词组对比、句法对比、语用对比等形式上的对比,其实质是通过对比的方式帮助学习者了解目的语言的语言组织规律、思维模式等等。这种对比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难点、重点,使得教学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从而大幅提高教学效率。目的语文化教学的这种对比性的特征要求我们的外语文化教学工作必须以母语文化教学为基础,也就是说文化教学中必须考虑目的语文化教学与母语文化教学并重的问题。完善文化教学应该在外语教学中采取兼容并举的措施,要不断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抓好目的语言文化学习的同时,兼顾母语文化的有效积累。

(二)传统文化输出的要求

大学阶段培养的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当代的大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外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纯熟的外语技能更好地与国际友人交流合作,还肩负着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重任。因此,外语教学其实是为了双向交流而提供服务,并非是单向性的。近年来,母语负迁移的理论十分盛行,不少学生甚至产生了误区,觉得完全摒弃了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说好英语。其实脱离了母语的外语教学,恰如无源之水。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不能一味强调目的语言文化的单向导入,相反,我们要重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和重组。肩负国家发展希望的青年一代,必须要重视母语文化的学习和弘扬,了解我们的文化精华,将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试想一下,通过多年的外语学习,即使英语口语非常流利地道,说起圣诞节情人节多么涛涛不绝,但是与外国友人谈论我国传统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时却感觉无从谈起,这是多么的可悲!开展目的语文化教学的同时重视母语文化教学,既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传承,也可以避免青年一代产生自卑、媚外等消极心态,从而有效促进青年一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的要求

多年以来,众多专家和学者对于母语文化对目的语言学习过程的干扰机理、避免方式的研究较多,也导致这种负迁移作用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放大。然而随着人们对于母语文化研究的深入,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母语与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相似之处较多的情况下,母语和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作用就更加明显。学习者要想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一方面不能简单地用母语文化完全套用目的语文化,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拒绝母语文化的参与。学习者必须要具备母语文化的坚实基础,这样才能更加敏锐地捕捉到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异同,才能更有效地学习目的语并利用目的语展开地道的外语交际。许多学者都认为如果在目的语学习中不与母语展开对比,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因为我们每个人大脑中都存在着母语语言构成等相关内容的知识,以这些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结构为前提,可以更快速地建立起目的语言的思维,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

三、目的语言文化与母语文化整合的途径探讨

(一)通过重构母语文化促进中西文化的整合

首先,在日常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不断输入和强化母语文化。比如为学生介绍一些文化气息浓厚的中英文学习网站,多创造一些机会跟学生交流探讨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给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或者应用方面的乌龙事件,组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角活动、英语辩论赛活动、英语演讲活动等等;也可以在教材编写和选择上适当地加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这些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既可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第二,既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中外文化信息,也要设置专门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方面的外语课程。课程内容的设置注意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只有如此,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学生们普遍关心的政治问题,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或者用英语表达我国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引导学生去主动总结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第三,培养中西文化素养突出的骨干教师。在教师培养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培养机制,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并为教师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意识地主动提高自身的中西方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还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走出去学习外来文化的机会,让他们切身地去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走出去不仅能够扩宽教师的知识面,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扎实教师的英语语言功底,而且还可以让教师以文化传播者的身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带出去。只有教师自身对于中西方文化有了深刻的体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整合中西方文化。

此外,目前许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较为功利,受四六级考试、升学考试等各种考试制度的影响较大,鉴于此,应该适当地调整下语言考核的内容,比如在各类英语等级考试和升学考试中加入一些对我国传统文化方面以及中西方文化对比等方面的内容。考试无疑是一个比较奏效的风向标,可以指引学生更好地参与文化教学的过程。只有从课堂教学、师资培训、考试内容改革等各个方面持之以恒地贯穿母语文化的输入,才能切实地加强学生重构母语文化的能力,才能为母语文化的输出、中西方文化在教学过程的融合做出贡献。

(二)通过输出母语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整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青年一代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母语文化的重任,要注重文化的双向导入,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因此,青年一代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和交融整合。当代的大学外语教学必须树立文化教学的意识,重视文化的双向导入,积极利用西方的文化框架揭示我国文化的精神,理解和重构我国的汉语文化,积极推进汉语文化的输出。具体的传统文化输出途径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一些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国外报道,并引导学生自己撰写一些类似的报道;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系统地编撰我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资料,尝试翻译我国古典名著等等。重视外语文化教学中我国汉语文化的导入和重构,是实现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础。只有借助外语这一“国际媒介”,中国文化才能实现文化的输出,才能获得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应有的地位。

四、结语

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充分认识到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外语教学中通过重构母语文化和输出母语文化,从而促使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进行整合,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升,最终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

(0)

相关推荐

  • ​错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

    (2010-11-07 09:13:13) 转载▼ 前两天在一本外语类的期刊上看到了错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觉得这种理论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同样有借鉴意义,刚在 ...

  • 新《纲要》与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与学中的儿童发展观(一)

    华东师范大学  华爱华 应该说,幼儿发展的问题,是幼儿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整个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正是围绕着这一最根本的问题而展开的."幼儿是怎样发展的",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

  • 在课程的教与学中潜移默化育人

    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学文化批评"这门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自身要有坚定的政治站位,良好的思想素质,优秀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一门课程的含金量往 ...

  • 写作:“拼图游戏”中“拼图单片”与“完整拼图”高中语文教和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拼图游戏中,完成整幅拼图需要一个个拼图单片的恰当拼接.而这小小的拼图单片,如果视自己为孤立的个体,就难以确认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只有嵌在恰当的位置上,它们才是不可替代的 ...

  • 常识积累 | 那些年学过的古文中的文化常识

    那些年学过的古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 ...

  • 学中研、研中教、教中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原来习以为常的.使用起来很顺手的策略和方法,忽然间都不适应了,需要从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策略.对教材的 ...

  • 在文化整合中走向课程理解

    曾令格 目前,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诸多质疑,实质上反映了以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现代教学文化和以接受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学文化的冲突. 在文化整合中走向课程理解 近来,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质疑不少,诸如" ...

  • 如何教孩子学外语

    能说两种语言有很多好处,所以家长们自然很早就开始教孩子外语.寻求外部的教育资源,加强在家里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一门外语. 第一部分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1.越早越好.孩子在小的时候学习外 ...

  • 全国各地名校最新联考之文化常识考题汇编(含答案)高中语文教和学

    全国各地名校最新联考之文化常识考题汇编(含答案) 1.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q ...

  • 且读且思系列其三: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编者按: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杜拉斯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漫漫长夜".书籍贯通了个体与群体,当代与未来,让人的双脚还不够坚实时,眼光便能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