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格缪勒,15-叙事曲(下)

(图片与音频均来自网络)

不要再怪我这么久没更新了,我发誓这个星期我真的累成狗啊!不夸张!哭一个~~

今天放的音乐仍然是布格缪勒的《叙事曲》,不过这是用电子合成器演奏的版本,加进了一些背景效果,更突显那种惊悚气氛啊!

呔!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上回讲到乐曲进入了具有对比性,抒情而歌唱的中段。

关键词:对比

中段把旋律从原来的左手交由右手来演奏,左手以“空-哒哒”的节奏模式伴奏,有点像圆舞曲;这里的术语是dolce(柔和的),音乐性格一改此前的黑夜神秘气氛,变得富于歌唱性,明朗而舒缓;调性也从c小调转到同名C大调,全部都形成很大的对比。

这里的左手带有很强烈的舞蹈性节奏,很有那种翩翩起舞的感觉,所以这里的跳音一定要弹得轻巧、干净,我觉得有点像女巫坐着扫帚在空中飞呀飞呀的得意感觉……

不过建议任何乐曲,最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老师千万不要拘泥于细节的具体描述。

另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3拍子的节奏包容性,从紧张的节奏营造到舒缓的舞蹈风都可以适应。

从第45小节到56小节是乐曲的过渡连接,为了先现出那种惊悚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减7和弦增加紧张感。

然后又回到了夜晚出现的芭芭雅嘎的狰狞的面孔,这里是完全静止的再现,没有任何的变化。

想特别说的是,在再现段开始(第57小节),乐谱上标示的力度是p,但我自己演奏时,喜欢把这个弹成f,去突出这个主音(上图画红圈圈的),右手的和弦一直保持p,形成一种比较另类的效果。当然这个是和作者原意违背的,不过大家可以试试这样玩。

布格缪勒这套作品的很多句法,都是浪漫主义时更流行的长短句,不再像之前的海顿、莫扎特、车尔尼那样对仗式的规整。比如这里的歌唱性句子,句法先是两短一长(31-45小节),接着再两短一长(47-50小节),就很能代表这种风格。

好好地断句,让学生演唱,这对于学生——特别是初学者的乐感、乐句掌握,都有很大的好处!

在尾声里(第87小节开始),核心素材重复了4次,从f开始,渐弱,一句比一句弱,然后接上三组同音反复,每组提高8度,就像乐队里木管组合奏的音色,配上pdim.

大家或者可以理解成女巫逐渐消失了,或者嚣张的气焰被压制下去,最后的一个sf仿佛是离去前最后不甘心的呐喊,就像灰太狼那句我一定会回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