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气虚水停,温阳无益——双下肢浮肿医案一则
阮某,男,85岁。2008年4月20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浮肿近一年,午后为甚。伴见精神欠佳,双下肢酸困、憋胀,双足发冷干燥,纳食尚可,大便数日一行。舌质淡暗,舌苔薄白满布,脉沉缓无力。实验室检查:血总蛋白、白蛋白偏低,空腹血糖9.46mmol/L,尿糖(++),尿蛋白(++)。证属阳虚水停。治以温阳利水为法,方用四逆加人参汤加味。处方:制附子(先煎)12g,干姜6g,人参6g,茯苓12g,猪苓12g,泽泻15g,怀牛膝9g,炙甘草6g。4剂水煎服。
猪苓
2008年4月30日二诊:药后诸症不减,大便偏干。证属气虚水停。试进益气利水之品,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人参6g,生黄芪15g,生白术12g,车前子(包)15g,当归9g,陈皮6g,升麻3g,柴胡3g,瓜蒌仁24g,鸡内金15g,炙甘草3g。5剂水煎服。
2008年5月7日三诊:药后下肢浮肿尽消。大便10余日未行,腹无不适。上方加减继进。处方:人参10g,生黄芪15g,生白术15g,当归12g,陈皮6g,升麻3g,柴胡3g,瓜蒌仁24g,鸡内金15g,枳实9g,炙甘草3g。5剂水煎服。
源远流长的中医学,圣贤辈出,流派纷呈。作为一个医生,最关注的是如何能把面前病人的病治好,“流派”似乎是次要的。我始终这样认为,始终这样坚守。
2008年5月15日四诊:精神进一步好转,大便畅行。上方稍作调整,患者持方返回乡下。
按:患者年逾八旬,足冷肢肿,六脉无力,阳虚无疑。而温阳乏效,益气却效捷,个中差别,非细细品味不得知。
另,温阳利水无益,可有四种接方方式:一是病久非短期可效,原方继续服用,日久功效自见;二是病重药轻,姜、附倍量继投;三是方药选用不确,进一步加减或改投他方温阳利水;四是辨证有误,重新辨证选方。
处方难,接方更难。不囿门户之偏,广收博取,择善而从,可能更接近于中医的圆机活法。
本文摘自高建忠老师《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从张仲景到李东垣》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高建忠
编辑:釋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