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太学生的伙食是怎样的呢?
突然,对古代学生的食宿产生兴趣了,今天就来聊一聊宋代的太学生吧。
为什么选择宋代呢?因为宋代是很多文人向往的时代(武人可恨透了),能在宋代做一个文人,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能如愿,条件优厚了,竞争的人也就多了,争得头破血流也是平常的事,就看谁更有本事了。
太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机构呢?
它和现在普通意义上的大学是不一样的,因为大学是不包分配的,而太学则是主要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只要毕业就能上岗,而且还是国家机要公务人员。
所以能上太学的,基本上都是非贵即优。
既然有了太学,科举考试又是拿来干什么的呢?
科举考试是针对所有平民子弟都可以参加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相当于大浪淘沙,要在这之中脱颖而出,那简直比登天还难。只有最终考中进士的,才有机会正式进入官场,而举人、秀才这些,只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做个临时替补。
而太学就容易得多,它是由地方官学推荐到中央的“保送生”,只要通过入学考试、在学校修够足够的“学分”,即使不参加科考,一样可以被赐同进士出身而入仕。当然,你也可以凭自己的真本事硬过科考而登科及第,做一个真正的进士,或者状元之类的,这种就是牛人了。
总的来说,宋朝的太学生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范仲淹,一个是王安石,如果不是他们的教育改革,太学(前身国子学)只是一个摆设。
好了,针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宋朝官方给他们的待遇是怎样的呢?
抛开学业不说,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生活状况。
太学生的一个最大的福利就是:他们的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承担,不用自己掏一分腰包。也就是说:全部免费(达到了现在的义务教育待遇)!
那么太学有多大规模呢?
宋徽宗的时候太学生达到了3800人,这些人的食宿都由学校包了,按照等级(外、内、上三舍)住不同的宿舍(斋),但伙食是差不多的。他们吃些什么呢?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太学生的伙食,但我们可以从宋朝人的饮食习惯来推敲一二。
宋朝时已经开始吃3顿了,就像我们现在一样,一日三餐。
北宋都城汴梁位于北方,所以这里的人主食以面食为主,大米其次。
1、早晨
估计就吃武大郎炊饼吧,还有包子,再加一碗小米粥或者胡辣汤,哈哈,搞定。
2、中午
吃各种特色的面条,或者炒菜加馒头或大米。
荤菜以猪肉为主,因为宋朝是禁止杀牛的,羊肉又特别贵,当然鱼这些可以有,河豚都有人吃,只不过要把毒祛除干净,还是有吃死人的;素菜比较丰富,那个时候还有很多野菜可以吃,大文豪苏东坡就经常去挖野菜。
3、晚上
晚上比中午略简单,还是那些东西,可能会加一些点心之类的。当然,也有可能吃东坡肉。
当然,宋朝的太学生肯定也不会满足于学校的这些伙食,他们还是会跑到外面去加餐,甚至会斗殴、进娱乐场所等。
所以,学校在管理上也抓得非常严,列出了很多校规和惩罚措施,特别是夜不归宿这块是最大的禁忌,严重者会开除学籍。
别小看这群太学生,他们在东京(汴梁)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政治力量,靖康之耻的时候,你就可以看见他们的强大。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