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客观角度看待钢结构坍塌的事故,警钟长鸣

2020年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福建一钢结构七层楼房坍塌,内部有一家酒店,因为正好那会我国处于疫情时期,里面住了70多人是属于隔离人群,要说这些人也够倒霉的,躲过天灾还是没有躲过人祸,好巧不巧一楼又是一家4S店,那下面肯定是没有什么支撑的。

网上对此次事故分析也很多,大概率的原因一个是原结构可能设计本身就不合理,或者可能是没有经过专业人员进行设计,7层的钢结构框架结构采用了窄翼缘H型钢柱,钢柱的截面形式可能不合理,钢柱弱轴方向极易发生失稳破坏;再有就是施工质量可能也存在着问题,可能由无资质、无经验、无施工能力的施工队伍进行搭建的,焊接质量也可能不合格,焊缝强度不足;还有就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装修改造可能破坏了梁柱的主结构,或者可能装修改造中增加了太多的吊挂重量,或者可能增加了太多的砖砌体分隔墙,或者可能局部楼面堆载过多。可能某个因素导致了结构局部破坏,进而引起了整体连续垮塌。

这样的事故不是第一例,18年莆田钢结构办公楼坍塌也是类似的事故,导致事故的原因就有很多了:1、企业可能违法违规组织建设工程施工;2、建设工程可能施工管理混乱;3、可能严重忽视重大可以事故征兆;4、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位;5、“两违”综合治理巡查不到位;6、组织开展“两违”综合治理执法可能检查不力,土地转让可能不规范。

那么从技术角度讲什么样的钢结构建筑才算是正规合法的呢,建筑是人类智慧高度凝练,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就以钢结构办公楼来说吧,它涉及的各类干系方多达上百个,其中包含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建设单位、施工总包方、设计院、中介咨询企业以及各类的分包商、物业公司等等,建筑的复杂由此可见一斑。

一个建筑的诞生通常会经历决策、设计、采购、施工、运维等五个阶段,它们构成了建筑的安全周期,在我国通常会由政府部门通过公开平台来发布一块土地的招标信息,有意向的建设方经过可行性分析后就会参与此地块的招拍挂,建设方中标后,通常会向金融机构申请土地抵押融资,并向政府部门进行土地使用证等,报批报建申请。

当这一切准备完毕,我们将进入项目的设计阶段。对于设计方面建设方会进行设计招投标,中标的设计院提交方案设计、专项设计,例如:节能分析、日照分析、人流疏散分析、声觉分析等,以及施工图纸设计,包含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等,在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建设方会向政府部门进行规划许可证等一些列报批报建申请。

接下来就要进行采购,在采购阶段,建设方开始进行施工方、中介公司,如监理、造价咨询等,及建材厂商的招投标工作,并且要向政府部门进行招标条案,申请施工许可证等,施工方在中标之后同样也会进行分包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招投标等一系列招投标工作,材料设备采购招投标等一系列招投标的工作,在这个阶段当中,金融机构可以为厂商提供订单融资、保理等各类金融服务;到了施工阶段,建设方以及中介咨询企业会有专门的团队,按各自职责进行项目管理工作,施工总包方则需要进行深化设计,现场施工与项目管理等工作,而数以百千计的施工分包、厂商与劳务人员都将参与这一建设过程,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会进行相关质量安全等监管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金融机构可以运用在建工程抵押融资的方式为建设方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而施工方则可以利用工程征信服务,向金融机构申请代理保险、贷款融资等多种金融服务。

建设方、中介咨询、监理公司、施工方、政府部门等进行多方验收后建筑物就正式开始了运维管理,在运维阶段,业主可以自行对建筑物进行空间、能耗、环境、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也可以通过招投标或者委托的方式交由物业公司进行物业服务与运维管理,当然,政府部门还将进行资质审查、备案、安全管理等各项管理服务工作,金融机构也可以继续通过保险、贷款、设备金融租赁等各种方式为业主及物业公司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这就是一个建筑物从无到有的复杂过程。

参建各方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互可能多达上万次甚至更多,现在的互联网+可以让这些沟通与交互更加快速和高效,并且形成了一个真正协同运作的环境,它将直接改变产业链各方的生产关系与工作模式。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欢迎关注,一起学习成长,有关于本文你的观点可以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