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评丨山东齐鲁晚报公信“反噬”的惨痛教训
万万没想到,上篇刚刚点赞支持山东临沂蒙阴快速处置后,紧接着会以严厉谴责角度来就齐鲁晚报不当报道一事来发表舆评。
但该讲的还是要讲,我坚信“好客山东”有直面问题、改正问题的勇气,同时也希望其他地方务必要引以为戒,特别是权威主流媒体报系的网络端、移动端等新媒体阵地。
我们知道,新闻媒体是舆论聚光灯最直接、最主要的使用人,如果方向对、聚焦准、强度合适,就能对社会起到正面引导和反面监督作用,既让线下问题解决的效率加倍加速,又能帮助公众更加准确地看清事件本质。但如果方向就出现了问题,导向发生了偏差,聚焦又失去了准心,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不仅达不到积极传递现场声音、客观还原事故真相、引导社会理性判断的效果,还会因一些违背新闻伦理、滥用舆论聚光等严重错误,而让自身乃至整个所在区域里的媒体公信力陷入持续“反噬”。
以此次事件为例,舆论一致认为,齐鲁晚报涉事记者“你老伴和你亲戚因为给你过生日去世了,你现在心情怎么样?”线下采访询问,是造成坍塌事故80岁当事人李大爷无辜下跪的重要原因,涉嫌恶意主观诱导,已经严重违反新闻媒体道德伦理,建议齐鲁晚报应当给予公开澄清道歉。
进一步回顾可以发现,近年来,不少媒体为了单方面求传播、求影响、求眼球,频频在采访报道类似突发事故、恶性案件时,使用一些带有制造强烈话题冲突、情绪挑唆、人群对立的误导标题和诱导语言,越来越成为折损媒体社会公信力的风险隐患,亟需加强教育治理。
这次齐鲁晚报持续引发舆论公愤,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是滥用舆论聚光权力最终可能“反噬”自己。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虽然会比普通网民拥有更强的舆论聚光指挥权,但这种指挥权也会同时受到更高层级、更大范围、更广人群的监督和制约,无形之中形成了主要针对媒体本身的自发的“舆论权力制约”机制。以此事件为例,如果刊发类似口吻报道的是一个不知名不入流的营销号,我想当前舆论公愤的烈度会小很多。希望不止齐鲁晚报能吸取这次事件的深刻教训,其他地方的新闻媒体也要引起警醒,要心存使用媒体聚光灯权力的敬畏之心,否则难免会因自身轻浮恃骄等原因而遭到舆论“反噬”,届时悔之晚矣。
二是主流新闻媒体更应恪守道德伦理。公开资料显示,齐鲁晚报是山东省唯一省级晚报,一直是山东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权威主流的媒体印象已经根深蒂固,导致公众对其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要求要高很多。分析认为,正是这种潜在的高要求、严标准情感预期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巨大道德落差,客观上造成了公众以强烈的道德谴责来提醒当前主流新闻媒体更应恪守道德伦理的舆论表象,对此我们一定要清楚地看到舆论深层次的民意部分,实时提醒、时刻警醒。
三是警示其他地方媒体要引以为戒。事件总会过去,风波总会平息。但我认为,不止齐鲁晚报,其他地方的媒体也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特别是对仍然怀揣着类似“嗜血眼球”报道想法的媒体及其主管部门而言,要尽快将新闻伦理、媒介素养、道德教育等课程列入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常规轮训、定期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对类似重要新闻稿件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动态测评,以最大程度促成“新闻伦理与专业素养有机结合”的良性报道循环,从根子上真正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
齐鲁晚报,闪电新闻...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