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师傅故事新编(10) 2024-04-24 02:53:18 第十篇 难忘九六年 回首我在公交行业的风风雨雨几十年,有一些难忘的年份、值得念道的年份,1996年就是其中一个。这一年是我回城进入上海公交的二十周年,在这一年里,上海公交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沪上沿用了87年的公交月票被取消了,第二件是上海第一辆空调公交车诞生了。第一件事是上海公交转型的标志,与每一位公交职工切身利益攸关,第二件事是我参与“助产”的,所以都是终生难忘的。一、月票取消势在必行 公交月票起源于1908年10月英商电车公司对在沪外国人发售的有轨电车月票,近一个世纪来,在上海公交事业和城市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是公交月票的历史在1996年1月1日戛然而止,一张月票随便坐车的日子,连同“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的公交职业用语一去不复返了。 造成公交月票消亡的缘由是,在全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上海公交也遇到了转型瓶颈,表现在:1987年上海公交出现了亏损,到1994年亏损已高达八个亿,必须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过日子,而且“乘车难”的矛盾依然突出,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96年1月,上海公交开始进行以票制、体制、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 票制改革主要就是取消公交月票。因为公交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月票的价格背离价值。上海的月票在1956年2月定价为6元/张,经过34年后在1990年2月调高为12元,1993年7月为20元,1994年9月为25元。月票连年涨价,但是据测算,其使用价值(46.75元/张)还是其价格(25元/张)的近两倍。据我知道,当时还有一种测算数据更甚,上海公交每天客流量是1400多万人次,按单人单次5角钱的车费算,每天营收700多万元,一年营收25亿5千多万元,可是实际售票收入只有10多亿元,而运营支出是18亿元。所以,取消月票,才可能解决亏损问题。 月票还有一个“弊端”。月票的通用性,把十几个营运公司在经济利益上联为一体,掩盖了各公司的经营实绩,造成各营运公司缺乏开辟新线和增开班次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月票人次无法和司售人员的利益分配直接挂钩,使司售人员对持月票乘客的服务看成是无偿服务,导致厌客、甩客现象发生,服务跟不上乘客需求。所以,取消月票,各企业主体间分盘核算势在必行。(当年如有今日之IT网络,月票的这一弊端就不存在,故弊端二字加了引号) 于是,1996年的三改,一改票制,上海在全国率先取消公交月票,改用普票;二改体制,撤销公交总公司,打破垄断经营,形成多家公交经营的竞争格局;三改补贴机制,切断后路,背水一战,以市场运作方式经营公交企业。二、月票消亡引起阵痛 1996年元旦,上海取消公交月票的第一天,公交客流量,从1400多万人次,一下跌到600多万人次,减少约60%,公交企业的营收呈断崖式下降,特别是市中心的三家电车公司,乘车人次跌得最厉害。例如三电公司(原法商的电车三场)一天的营业收入才十几万元,与我所在的五汽公司95路一个车队的差不多。 当时上海市政府以1995年10月份各单位的月票购买数为基数,对全市企事业单位给予补贴,使原来使用月票的职工上下班、学生上下学不增加支出。但是月票时代一票在手随便乘,能乘尽量乘,现在每乘一次都要买票,于是一站二站路的改为步行,路远一点改骑自行车,高峰时段马路上自行车如潮涌,只是苦了公交企业,原来测算的“如意算盘”哪里去了?说好的“1400万人次”呢? 客流骤降,营收腰斩,入不敷出,资金紧缺,公交企业面临巨大压力,改革的阵痛袭来。接下来就是减少富余人员,减少企业支出,减少经营性亏损。政府给于的支持,一是按分流富余人员数给予公交企业定额定期专项补贴,二是给于公交员工提前退休政策,一部分非技术工种的男50岁、女40岁,可以提前退休,享受正式退休待遇。有的职工还可以卖断工龄回家,最高可拿6万元,当时的6万元可在彭浦新村买一套一室一厅的商品房了。 如今回头看,1996-1998年的“三制”改革,在企业层面取得成效,主要体现在:一、亏损局面扭转,1996年政府对公交的补贴就从前一年的8亿元减少到1.64亿元,1998年底,公交基本实现减亏持平;二是服务面貌改观,1996—1998年,新辟延伸线路168条,线路总数近1100条,更新车辆3000多辆,车辆总数发展到1.5万辆,比改革前增加一倍多;三、劳动生产率提高30%,在市政府给予定额、定期专项补贴的支持下,分流2万余名富余人员(改革前上海公交8万职工),人车比从原来的8.4∶1下降到5∶1左右。(摘自《公交行业改革》原载于《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城市公共交通卷》) 但是在普通员工层面则承受了莫大的牺牲,首先是四分之一被分流人员的生计问题(1996年10月公交总公司撤销,同年7月建立上海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处,12月建立公交控股公司,所以领导自有去处),其次是公交职工的收入、福利、社会地位的下降。 1996年之前,公交职工的工资收入居于全市人均工资水平之上。1996年后公交职工的工资收入降到全市人均工资之下,属于中下水平了。特别是三家电车公司,司售人员无法完成车队规定的营收指标,收入剧减,听说个别车队还闹出了罢工抗议的事件。 公交公司的职工福利历来是较好的。医疗上除本人劳保外还有家属劳保(俗称大劳保),每两年发一套质地蛮好的职业装。伙食也很好,各单位食堂24小时供应,饭菜品种和质量在当地都是首屈一指的,一电食堂的蛋糕、二电食堂的糕团,以及各公交食堂的花色菜汤面等等都是特色,凭公交的饭菜票可以吃遍全上海(公交13家营运单位遍布上海全城)。可是公交改革后职工食堂改没了(若干年后得以恢复),三家电车公司职工的就医费用也无法及时报销,少则几个月,多则年余才能解决。 就社会地位来看,在计划经济时代,公交职工一直以工作稳定、收入高、福利好而被大众羡慕,小青年谈恋爱、寻上海老婆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可是1996年后,公交职工的收入低了,社会地位低了,许多小青年连上海老婆也寻不到了,只能去找“外来妹”。公交职工从吃香到吃瘪,只有几年时间。三、上海首辆空调公交车 公交改革的出路之一是“增收节支,广开财源”。1996年的初夏,我所在的公交五汽公司给美国开利空调公司做广告,开利公司无偿给两辆46路公交车安装空调,这是上海滩有史以来的第一、二辆有空调的公交车。 当时上海公交车都是5角钱单一票价,取消月票后,乘车人次下跌60%,公交企业都相当困难,在这种形势下,空调车的票价怎么定?五汽公司沈建新总经理交给我任务,去市物价局商定空调车的票价,争取定为2元。 记得那天我与五汽公司业调科的两位负责人沈培国、郁志勇(黄山茶林场八队的农友),一起前往江西中路上的上海市物价局。物价局负责公交、出租车、轮渡、火车、航空票价的干部华志雄,是我在黄山茶林场十队关系很好的一位农友。 华志雄认为,根据公共场所夏天开空调可加收15%服务费的规定,空调公交车的票价应该是5角的115%,也就是6角5分。我就跟华志雄说:“现在公交公司很困难,5角车票是亏本价,不宜作为空调车计价的基数。何况空调车是新生事物,乘客可以享受冬暖夏凉的优良乘车环境,现在只有2辆,如果票价定得太低,挤也要挤塌了。因此我们建议空调车票价暂定为2元。是否先试一段时间看看,如果乘客没有意见,市物价局没有收到投诉信,那就确定为2元。”华志雄听我说得在理,笑了笑,此事就定下来了。 1996年7月23日,是载入上海公交史册的日子,上海第一辆空调公交车在46路公交线上亮相,吸引了大批市民争相体验。许多乘客情愿多等几分钟,也要乘空调车,许多新闻媒体报道的大标题都用了“全城轰动”的修饰语。事实证明,空调车2元钱的票价被市民接受,没有人投诉(后来部分市民对不开空调的春秋季也需支付2元提出了异议,公交公司采取空调车、非空调车间隔发车的形式,满足了乘客的不同需求)。当时一辆空调车每天可载客2000多人次,营收5千元左右,1个月就是15万元,既改善了乘车环境,又增加了营业收入,一举两得。从此各公交运营单位,逐年增加空调车的比例。 后来,市里搞过一个上海市开启空调公交车的纪念活动。我公司开上海首辆空调车的46路驾驶员柏光勇参加了此会,回来告诉我,会议上说二汽公司49路空调车是上海公交的首创,这不是指鹿为马吗?!去市物价局问一问就知道了,是谁去市物价局商定空调车票价的?!不过,现在你到网上去搜一搜“上海第一辆空调公交车”,跳出来的还是“46路”,所以,历史并不都是可以任人涂抹的。(事后我了解过,因为46路的空调车是改装的,49路的空调车是原制的,有关部门就只认49路,理由太牵强) 至今我还记得当年报道上海第一辆空调公交车的新视新闻里,一位女乘客说:“我希望全上海的公交车都是空调的”,如今,25年过去了,这一愿望早已实现多年(2013年,上海公交非空调车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空调车的票价还是2元,还是在下的“手笔”,哈哈哈! (2021年3月17日写于新西兰奥克兰) 撰文/毛伯钧 编辑/王云飞 附注: 赞 (0) 相关推荐 12月1日起,济宁公交空调车继续实行季节性票价 根据济宁市物价局批复,济宁公交集团所属公交线路空调车自2020年12月1日起继续实行季节性票价,在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空调车执行2元票价,并同步开启空调,请相互告知. 来源 ... 上海公交6路公交车路线 武进路河南北路 → 长白路图们路 运营时间:05:05-23:30 - 04:30-23:30 票价信息:单一票价:2.00元 站 点:18个 更新时间:2015-01-29 07:33:06 1 武 ... 上海公交8路公交车路线 松潘路杨树浦路 → 三门路市光路 运营时间:05:00-23:00 - 05:00-23:00 票价信息:单一票价:2.00元 站 点:14个 更新时间:2015-01-29 07:33:06 1 松 ... 毛师傅故事新编(1) 编者按 本文作者毛伯钧先生是上海70届知青,50后,是原上海黄山茶林场十连知青的热心人.多年来,他一直积极组织知青农友聚会活动,热情地为大家服务,还多次做东,举办知青茶话会.聚餐会,并多次筹划.组织朋 ... 毛师傅故事新编(2) 第二篇 知青农友们 黄山茶林场地处皖南山区,峰恋叠嶂,云雾缭绕.其前身是隶属安徽省公安厅的劳改农场,1965年移交给上海市管理,改为上海市黄山茶林场,成为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农场.1968年大批风华 ... 毛师傅故事新编(3) 第三篇 农场老职工 在我1971年到黄山茶林场十连务农的几年里,十连二百多名员工,主要是1968年来的66.67届中学生,一般统称"老三届":其次是1971年及以后来的70.72. ... 毛师傅故事新编(4) 第四篇 黄山金钱豹 当年上山下乡在黄山茶林场,相对于其他农场或山村来说,如果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地理位置毗邻世界闻名的黄山.按照今日大黄山的概念,则位于黄山东麓的茶林场就是其中一部分,既是黄山的东大 ... 毛师傅故事新编(5) 第五篇 巧遇四不像 黄山是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之地,我在茶林场四年多,经常在林间山路看到一些野生动物,其中最为珍稀的要数1974年在聂家山巧遇的"四不像".事情要从那年端午节前一天 ... 毛师傅故事新编(6) 第六篇 菜泡饭印象 菜泡饭是一款传统小吃,在江南地区较为流行. 经济困难时期,江南地区普通人家剩余饭菜,到了下一顿,有的是连饭带菜加水,混合煮成一锅菜泡饭.不仅物尽其用,而且烧得好的,也不乏美味.随之 ... 毛师傅故事新编(7) 第七篇 黄山学英语我是70届初中生,1966年文革开始时是小学五年级.拜时势所赐,在小学.中学里没学过多少文化,基本半文盲.1971年分配到上海市黄山茶林场,说是知识青年,其实是高抬了,"知 ... 毛师傅故事新编(8) 第八篇 公交车趣事 我在1976年3月离开黄山茶林场,结束了四年零三个月的农场生涯,上调回城,到上海市公交公司汽车二场工作,从售票员做起.今天就讲讲售票员眼中看到的一些小故事. 一.享受一个月 我在公 ... 毛师傅故事新编 编者按毛伯钧先生是上海70届知青,50后,是原上海黄山茶林场十连知青的热心人.多年来,他一直积极组织知青农友聚会活动,热情地为大家服务,还多次做东,举办知青茶话会.聚餐会,并多次筹划.组织朋友们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