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诗坛】第二十三期|《二泉映月》,孤独者的哀吟
每个人都是孤独发光的星体,至亲、爱人、朋友,构成了我们的星系。星辰会陨落,轨道会迁移,或许再也见不到你。我会记得,你的光芒温暖过我的眼睛。而我,也曾闪耀在你的夜空里。 by 路明
《二泉映月》,孤独者的哀吟
文|袁胜民
编者按:
我不懂音乐,唱歌跑掉,但我爱听音乐,特别是伤感的音乐。小时候记得听过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忧伤的二胡曲调,加上阿炳的瞎眼,给我深深地震憾。今天,再看到袁老师的这篇故事,我又想起了民间艺人,他们走街串巷的样子如一张底片,刻在岁月的流波里,久久不曾散去,反而越加清晰,木匠、瓦匠、焗匠、弹棉花匠人……
记不得什么时候了,我曾在沈阳的街头见到一个卖艺的儿童,那孩子约摸只有七、八岁的样子,脸上的稚气全无,神情茫然,面前摊开的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家穷,无钱上学,卖艺挣学费”的字样,手里握着一把与他肩高的二胡,演奏的曲目中有一首就是“二泉映月”。
演奏很难说精彩,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拉弦的基本功可能算是超群的,但毕竟缺乏生活的阅历,声音是相当苍白的,没有感染力的。
有人告诉我,是那孩子的父母想靠这孩子赚钱。
对此,我感到无比悲哀,比那“二泉映月”所能引起的更为深切悲哀。
我在想,聆听“二泉映月”,须在月挂枝头的乡间夜晚,在人迹罕至的荒郊旷野,在鼻息可闻的千年古刹,或在粼波不起的辽阔水面。总之,需要清静,需要超然于世俗纷争,你方能体味到那一份凄迷的伤感,那一份幽深的哀怨,如泣如诉,如哀鸿鸣空,如子规啼血。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需跪着聆听。每次听罢,他总是感动的掩面而泣。
在民族交往中,语言或许成为障碍,而音乐总是相通的。我想,这位谙熟西洋音乐的大师应该更能理解东方民族的苦难与悲壮。
“二泉映月”的曲作者为民间艺人阿炳,据传其早年曾为柳巷纨绔,乃至身染梅毒而双目失明,最后沦为街头艺人,形同乞丐。
他是在纵情声色,放浪形骸之后,饱尝了人间冷暖,世事沧桑,从至喜到至悲,他这一独有的人生经历和深切的感受,才是形成“二泉映月”这一千古绝唱的特殊原因。
然而,乐曲本身所包容的民族性已远远超离了作曲家一己的痛苦与悲伤,成为全人类共性的一种悲哀。
前不久,我曾与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饮酒畅谈,这位好友向我谈起他凄苦的身世,历经的磨难,到如今却又妻离子不肖……酒酣半至,老同学默然取出二胡拉起“二泉映月”,悲从中来,席间闻者或肃穆沉思或怆然泪下。
乐曲中的“二泉映月”似将人的心魄悬于一线,并使之随声音的抑扬起伏而震颤不绝,绵长而凄惋,是孤独者的哀吟。
这是令我今生难忘的一幕,也是我所听到的最好的一场音乐演出。
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说“悲剧是比喜剧更为深刻的艺术”,为什么说“苦难才是人生最有价值的经历”,等等许多道理。
如今事情已经过去许多年,而现在“二泉映月”的曲子依然在我的心中回响、激荡……
(责任编辑:夏红霞 排版:王志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袁胜民,辽宁沈阳人,1958年8月生人,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高级政工师。喜爱散文, 些有作品见媒出版 ,现为国企管理人员。
欢迎辽海的乡土作者投稿,暂定赞赏的8成归作者,两成用于平台维护。无赞赏或者赞赏少于10元没有稿费。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来稿附简介和照片。
邮箱:94124915@qq.com
夏虫冬草微店经营蚕丝制品与皮革皮草,热爱品质生活的你,可以扫描微信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
微信:caihongge1989
一个辽阳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舞台,一个传播辽阳正能量的舞台,欢迎关注转发投稿。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
衍水文学展示辽海人民的风采。
▼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衍水文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