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时,如何让语言有魅力?
网络上曾经流行过一个段子:
当你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鸟飞过的时候,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里吵吵,“哇,好多鸟”;当你去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时,心中默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说,“落日好大,沙子好多”。
这个段子一经发布,让众多人都感到多读书的好处。
读书确实有好处,意境优美、用词凝练的语言能让人体会到吟诵者较高的修养和审美。但是你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未必所有人懂,但是“哇,好多鸟”,几乎所有人都懂。
优美的文辞固然吸引人,但是如果平日与人沟通文绉绉,或者写文章满篇“之乎者也”,就未必那么尽人意了。
毕竟,语言是用来沟通的,你说出的话、写出的文别人听得懂、看得明白,才能达到双向沟通的目的。
美国作家T·E·休姆说,“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公众事物。”
既然是公众事物,那么公众听懂看明白才能真正发挥语言的作用。
因而平日交流时,最好说别人能听明白的话(除非你不想让别人懂),写作也如此,不要掉书袋,要用别人能看得懂的语言写。
简单说,写作时语言要简洁、明白,接地气,说人话。
写作中,如何让语言简洁、明白呢?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作者介绍了让语言简洁、明白并且有力的方法。
01.词语的运用
作者建议,在写作时,尽量多使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
文案广告圈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最好不用形容词。经典的广告中,几乎看不到形容词。
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旺仔牛奶:再看我,再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喝掉。
红牛:渴了累了,喝红牛。
益达口香糖:关爱牙齿,餐后嚼两粒益达。
粥左罗在《学会写作》一书中这样形容形容词的:
“它(形容词)华丽,空洞,只能用来修饰句子,做不了主干,成不了主角。它可以到处修饰,傍谁的肩,都亲昵,有青楼气。”
也就是说,形容词给人很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表达时容易触发人的想象,不利于自己准确表达观点。
比如“我看到一个漂亮的女人”看到“漂亮”,你想象出这个女人的样子吗?
比如你说“江南风景秀丽,景色怡人”。你能根据“秀丽”“怡人”想象到具体的江南美景吗?
形容词比较含糊,不利于清楚表达自己观点,尽量少用。
名词告诉我们“是什么”,动词会告诉我们“怎么样”
比如:“我看到一个长头发,白皮肤,个子1米7的美女。”这样你脑中是不是有了具体的画面?
“江南有小桥流水,有古道长亭,有亭台楼阁,有飞檐清湍”,这样,江南的风景是不是呈现在你面前?
在写作中多使用名词和动词,既能准确表达观点,也可以让读者有画面,从而印象深刻。
02.句式上化长为短,长短结合
举个使用长句的例子:
信息时代,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超越了人类,人类的的智商,人类的知识积累量,甚至人类的反应速度都明显滞后很多。
修改为短句1:
在信息时代,人工智能的智商远远超过了人类;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知识量远超几代人的积累量;电脑的反应速度,能够赶上最优秀人的反应速度。
修改为短句2:
人工智能,聪明过人;网络信息,知识过人;电脑反应,敏捷过人。
上面那段话表达得更清楚、明白呢?
作者说,“通过拆分长句,使文章更清晰。”
“而且短句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好的短句(三到五个词)能迅速抓住人的眼球,偶尔使用能为文章增加一份灵动。”
当然,长短句要搭配使用,错落有致,从而能创造出欺负错落的风格。文章如同音乐,时而舒缓,时而高亢,这样听起来才动听,也能打动人。一味的舒缓,让人犯困;一味的急促,让人心累。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从古至今,很多写作者都在语言上下功夫。虽然,一下子改掉我们常用的语言习惯不公义,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微小的一点出发,来刻意改正,刻意练习。#笑薇书评班##读书笔记##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