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马训练,这里有些让人抓狂的说法
『跑你』普及跑步技术,科学训练,运动营养,急救知识——跑步不受伤,小白快入门。愿跑友亲们更健康不受伤,一起跑一辈子。
原创技术文章,真实案例分析
文 | 老Q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跑步学院主办的PoseMethod Level2的教练课程在广州,罗曼诺夫博士和国峰老师再次携手,给几十位教练带来两天精彩内容。老Q早早安排好时间,赶过去回了个温馨炉。两天下来,感觉收获比上一次在北京的东西要丰富得多。
PoseMethod的Level1是讲姿势跑法技术的教练课程,从16年开始老Q前前后后听了有七回了(足迹横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Level2是讲训练的课程,已经在国内办了两次(据说全球也是这两次)。头一次是去年9月初特意跑北京去听的,然后听完顺便跑了个北马,活学活用之下,本来打算酱油马居然P了个小B。
听了两次L2,那咱得说一说让人深(zhua)刻(kuang)的地方,亲们也一起来感受下呗。看起来会有点乱,见谅:
总体的训练逻辑:以知觉为中心;
速度是耐力的基础(这点是不是很颠覆?划下重点呗);
从短距离2K为目标开始周期化训练,逐渐拓展到5K,10K,半马最后全马;
无测试不训练;
跑量和强度并不大,知觉才是训练重点;
如果你能用200m训练时的知觉跑5K,5K成绩当然会提高;
也关注心率,但地位不算太重要(跑后才检验心率);
按不同人的承受能力,划分大猴子,中猴子,小猴子。关于猴子的内容几年前写过,可以看一下旧文,这。
每周自己测量IR指数(评估疲劳度),根据测量结果调整训练内容。还可以结合RPE量表做评估。RPE量表以前也说过,看这。
慢跑(有氧)是为了提高人的恢复能力,但不能低于AT(有氧阈);
最大摄氧量是结果,不要刻意去练;
影响耐力的因素很多,专注、技术、能量、速度等;
训练的目的在于让身体和环境(重力/O2)有良好的互动(适应);
头脑就象一个银行家,如果你恐惧,就借不到钱(能量);
训练短距离(如200m)的速度,要用常态(轻松达成)的速度,不能用PB成绩(偶发的高速度);
归根结底,跑步成绩还是依赖于你运用重力的能力;
大脑占用的能量比例比肌肉高,要锻炼大脑(知觉)而不是肌肉;
现在各种训练方法(并非系统),把体能、最大摄氧量等抬得太高;
体能/肌肉/最大摄氧量的提升幅度是有限的,很容易见顶;
不需要刻意去练肌肉/心肺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要围绕动作进行训练,在这过程当中,这三大块生理系统自然就会被训练到。
一定是先练技术(知觉);
训练更多是艺术,当然会有科学(数据)的成分,不过你没有办法精准计算每天的事情。
就说这些了,有一些共鸣吗?或者完全没办法接受?
没问题,欢迎留言,说啥都行。
前面说的动作也包括了力量训练动作,来感受一下两个训练动作真相呗:
先来个图片:
再来个视频:
最后,要特别说一下老罗和国峰老师,他们能凑一起讲课现在着实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