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书三次突破及出路的思考(三)

张旭光,字散云,1955年10月出生,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副秘书长。现为荣宝斋艺术总监,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书法专业首席采访专家。清华大学张旭光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客座教授,兼任全国总工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联合国特聘书法教授。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三次突破后的创作思考——创作人类审美的通感形式

人类学科学认为,全世界的人,东西方也好,各个人种也好,首先他们味觉上的苦辣酸甜,听觉的音色节奏,触觉上的力量痛感,视觉上的审美感受,都是没有差别的。第二,人的80%的信息通过视觉来获取。这就有了以书法线条创造人类审美通感形式的土壤和市场。因此我们创造的这个通感形式,不是为了识读,它的美感是靠视觉审美能力去把握,我们认为美了,西方人看了也会认为美。从这种视觉性的、平面性的、展示性的感受上,我们认为美了,我们觉得无懈可击了,我们觉得这个线条的感染力够了,他们也会感受到,这是可行的。尽管如此,他们跟我们仍然有区别,我们是汉字的母国,是使用汉字的人,所以对汉字本质的理解和由此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永远他们没法比的,他们只能理解到一定层次。更重要的还有两个底线,一是汉字的文化内含。另一个是草书符号的经典性和民族性。讲到这里,我想说明,我们绝不是迎合西方。我们好好想想,你说我们文化水平高,人家不接受,人家也看不懂,你自言自语还真成不了世界艺术,只能获得一个世界身份;但是你要说人家喜欢了、接受了,它就具有了国际价值,它才能成为世界艺术。中国文化如果不能比较强的影响世界,就谈不上伟大复兴。
书法对世界已经产生了影响,像毕加索有一个时期的作品其实就很像我们的中国画,中国画的基本语言就是书法,基本线条就是书法,所以也能感受出来。像乌尔的作品,就是点和线,曲线和点的组合。伯洛克大家比较熟悉了,书法里经常会讲到,它其实是用了一种书法的语言,尤其是狂草的那种感觉去创造一些东西,表达一种情绪情感。他们不懂汉字,但他们把草书的狂给用出来了。再看井上有一的作品,他回到原本上去,它已经不是汉字了,但还是有意象的。它本质上还是书法。这些外国艺术家的创造,也能反回来给我们以启发,有益于寻找“通点”。
要创造人类审美通感形式,有几个方面能力需要关注:
(一)研究和应用现代审美心理学
现代审美心理学,尤其视觉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线条和内心审美的关系,它是一个实验科学,它不是逻辑理论推导出来的。比如从视觉上看,我画一个圆,画实线是一个圆,画虚线你也会感到是一个圆,画三角全是虚线你也会看到是一个三角,为什么?人的视觉有一个自动把造型补充完整的能力,这个能力的研究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也叫完形心理学。现在画熊猫中间不用画了,在头部画四个大黑点其实就可以看出是熊猫了。没画的东西,自己的视觉是能够给它补上的,这是人类的一种能力。运用到书法当中怎么用?比方说心理学研究一条直线让你感觉是平静的,一条曲线让你感觉是波动的,一条直线和两条曲线的关系,或者两条直线和三条曲线配合起来给你的心理感受是什么?比如你写一个“三”,学书法肯定不能写三个横一边长一边宽,你可以拉开,前面两横离得近一点,后面两横离得远一点,这就是讲变化。可以拉开,但是有一个界限,拉到什么程度不再成为“三”,这就是完形的界限,我既能拉远,还不能超过这个临界线。让底下的横和下一个字组合在一起,让上面的横和上面的字组合在一起,但是从视觉上感觉还念“三”,没超过“三”的临界线。尤其是写草书,你就有了主动权。我想写多远我自己知道,我能自觉把握这个底线。这就是现代审美心理学的作用之一,这对我们搞书法创作,任何一个书体都是有价值的。
这两个人头,两个人头中间又出来一个图形,这是补充,也是借用。我们看刚才王献之的有些地方就是借用了,那个“行”一拐弯,既是“行”的一笔又是“多”的一笔,原理就是这样的。
还有更妙的,这是三个动物。最大的狗,狗下面是猫,猫下面有一个小兔。狗前面的腿和后面的空都是猫的部分,有猫的尾巴,还有猫的前腿。是对上下关系、左右关系的借用。
还有节奏问题。比方说一条线和一条线距离两厘米,第三条线三厘米,第四条线五厘米,第五条线七厘米,这是一个节奏。如果又出来了一组,里边稍微还有点变化,这变化的重复就是旋律。
我对草书的组合关系,一节一节去写、一组一组去写也好多年了,有这种意识好多年了。
下面把我去年参加“狂草四人展”的一组九个斗方,请大家看看。这里面其实就贯彻了这个理念。还有我写的《风雨送春归》,八尺整纸。这个写的时候就有点瞄着徐渭的感觉,就是想描写漫天大雪的气氛和意境。回到每个字看的话,我觉得每个字都还符合经典标准。这是利用了草书的符号,我想把草书的符号最小化,按照现在的审美意识重新在空间布局,想密就密、想疏就疏,想干就干、想湿就湿,这个空间完全是自己审美的理解和把握。
张旭光  《风雨送春归》
(二)自作诗词,训练诗性思维。
我看部队的理事都在写诗,我觉得很好。关于写诗,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说当代人再写也写不过古人。这话也对也不对。也有人说我们书法再写也超不过古人。难道我们因此就不写了吗?写书法一是文化传承,二是享受其间,三是服务时代,四是影响世界等等。写诗亦然。老实说写诗我们超过古人不太现实,我们也没那个野心,重要的是训练这种诗性思维。诗性思维我的理解它是一切艺术源头性的动力。比如齐白石画了几棵芦苇,底下画两个黑不溜秋的芦雁准备起飞,还不太兴奋,好在哪儿?但他题了一首诗,一下子情感上来了!这首诗就是老爷子与芦雁的对话,你们不要抱怨每年来回飞的辛苦,你们作为伴侣一起飞多么让我羡慕啊!我没有这个自由,北平被日本人占领了,我想回老家湘潭回不去,何日我能到星塘!星塘是他家后院的池塘。几句诗一写马上感情就不一样了,成了大师真挚情感的载体。中国画讲“诗书画印”四绝,诗是第一位的。原诗更精彩,大家要找一找读一读。林散之的书法我喜欢,他为书法史贡献了墨法的现代审美价值。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他自己写的“万里我归来,诗稿携满袖。口口阿弥陀,佛光照大地”。那种感情是真切的,直接的,看一次感动一次。诗性思维是形象的、类比的思维,像小朋友对着一个小板凳能说半天话,用形象来表现理念,来表现思想、表现情感。这个对艺术家、对书法家非常重要,对表达人类审美的通感形式也是应有之意。如果搞得很理性了,干巴巴的,感染力就不够了。
张旭光·呼市之夏
草书《呼市之夏》是我到内蒙古展览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倒也没有特别狂,但是它还是一个草书,是自作诗,诗写得不好,但是表达清新。正是北京雾霾的时候,暑天里面去了呼市,白云蓝天,空气清新清爽,口占一首:“大青山下暑天云,打扮长空无雾尘。飒飒清风吹两袖,周身爽了爽精神。”是一个顺口溜式的,但表达了真实感受。同时我把它写成草书作品,又在呼市展出,作者与观众的感情就亲近了。
写诗写好很难,但在不违背声韵前提下写出真实感受还是比较容易的。我喜欢清新的形象,比如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小镜头大视野,不同人看了有不同感受。而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有哲理,但把人带到一个角度上,反而境界窄了。
张旭光·追摹王右军
我写了一首学书法的诗《追摹王右军》:“常年漫步山阴道,惯看幽兰兰自幽。岭上白云来又去,依然香气驻心头。”我自己的情感表达是“常年沉浸、徜徉在王羲之书法体系中,看多了,看懂了,更觉得王羲之书法之高雅幽远。书法之山即书法史上名家作品很多,我也吸收,但只为研习王羲之服务,王羲之的流美、文雅依然俘获着我的全部身心。”读者看了不一定这样理解,他可以赏兰,会稽山上白云的飘动,山阴道上幽兰的优雅,选谁最重要,等等。还可以有别的对比和追求的选择,如搞对象的也可以用这首诗表达恋情,忠贞不渝。
(三)借鉴姊妹艺术,增加审美元素。

这是个老话题,在这里不展开讲,只提一提相关的要点:
一是美术。美术是最自由的空间造型。在一张纸上画画,可以从任何一处下笔,而书法更遵循时间顺序,从头到尾,受很大限制。但美术的原则可以借鉴,创造多样化通感形式,不一定都那样,不一定都搞上齐下不齐。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更开阔了。美术最讲究色彩的运用。书法也讲墨分五色,而且墨色变化是当代书法最具感染力的元素,我们重视运用的还不够。美术设计最讲符号化运用,而且更讲视觉心理上的美学运用,也值得草书借鉴学习。
二是音乐。音乐主要靠音色、节奏、旋律打动人。音色对应我们的线条感染力,节奏对应我们的速度、墨色、轻重、虚实之变化,旋律对应草书中的一组一组的变化中的再现。京剧里的抢拍、空拍,对应书法的疏密关系。抢拍、空拍在演唱中往往打破听者的心理期待而增加特殊效果,获得满堂彩。这与书法的留白极其相似。音乐是与书法最接近的艺术。
三是舞蹈。舞蹈被称为立体的书法。其三要素为表情、节奏、构图。其实它是人体作为符号在舞台上书写,更像草书。难怪张旭当年能观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笔法呢?书法的线条即笔画也是有表情的,有欢快的、流畅的、悠闲的、优雅的、雄浑的、沉郁的、刚强的、老辣的。节奏前面已经讲过了。舞蹈构图就是我们的章法。张旭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的草书家要多看看舞蹈,体会二者的关系。
古人讲“世间无物不草书”,与草书相关的形式还很多。我常说,你什么都不会,你炒菜好也有用,烹调与书法的共性就是“火候”,火候把握好了,味道就足了!
最后,我还要重申一个标准、一个底线。草书所创造的通感形式,无论多么美,多么动人,那只是外在形式,而构成这外在形式的线条和结构必须是到位的、经典的、无懈可击的。此时,这经典的、到位的,以及到位前提下合理生发的线条与结构转化为作品的内容,我以为这是通感形式的底线。也应该是书法走向现代艺术的底线!

张旭光草书《登鹳雀楼》

(根据讲课录音整理)

(0)

相关推荐

  • 周高勇浅谈书法艺术章法形式

    摘要:书法是我国五千年来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也是文明四大古国唯一保留悠久历史的基础.书法以汉字特有的规律和线条,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运笔.章法和气势,反映人们的气质及审美思想,不断的实践美化书法形式,创造 ...

  • 书法记事功能与艺术性。

    汉字是由抽象的陶绘.符号.图腾等发展而来,之后人们逐渐赋予它音.形.义成为实用的文字.中国书法源于文字,是文字的书写,指出也是记事.记录信息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书法成为艺术,又随着时代的进步,书法的 ...

  • 看大师们如何把审美情感转化

    作者:可一 编辑整理:宣琪 <欢喜书法禅>四期学员 我们怎么把通过生活提炼典型化了的审美情感转化为书法的点画造型形式?比如当你诗兴大发时,当你有了书法创作的兴趣时,这种情感的意向和书法点画 ...

  • 没有“神采”的书法,最多只是“能品”

    王羲之书札局部 王世国/文 王羲之的侄孙.南朝书法家王僧虔指出: "书之妙道,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神采"就是书法作品显示出来的精神风采 ...

  • 狂草艺术中的抑扬顿挫的音乐之美

    宗白华在1935年的<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演讲稿中指出:"中国的书法木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它有形线之美,有情感与人格的表现."他还给中国书法高度定位, ...

  • 中国书法的意境美

    在书法中,古人称之为"神"."神采"."神气"."精神"等等,都是讲的书法的意境美.一件书法作品,如果总体上缺乏一种贯穿 ...

  • 张旭光:关于草书三次突破及出路的思考(一)

    弘揚國粹兿術  傳播經典文化 結交天下朋友  交流學習心得 \/ 张旭光,字散云,1955年10月出生,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 ...

  • 张旭光:关于草书三次突破及出路的思考(三)

    张旭光,字散云,1955年10月出生,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副秘书长.现为荣宝斋艺术总监,中国书法家 ...

  • 张旭光|关于草书三次突破及出路的思考

    草书的三次突破 (一)第一次突破:王羲之突破了可识规则 大家对书法史都很熟悉,如何以现代审美重新解读书法史上的事件,最后梳理出符合时代又指向未来的理念通道,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价值所在.我认为草书在历史 ...

  • 关于草书三次突破及出路的思考(二)

    张旭光,字散云,1955年10月出生,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副秘书长.现为荣宝斋艺术总监,中国书法家 ...

  • 张旭光:关于草书三次突破及出路的思考(二)

    文/张旭光 三次突破的价值 (一)进入纯粹艺术,确立新的标准 草书新的标准就是美,这个"美"里面比如空间的组合,线条也好,符号也好,在一个空间按照时代审美重新组合.这组合有上下关系 ...

  • 关于草书三次突破及出路的思考(一)

    张旭光,字散云,1955年10月出生,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副秘书长.现为荣宝斋艺术总监,中国书法家 ...

  • 思路决定出路 | 模型思考下的一题多解 精选资料

    来源:李清强初中数学工作室,作者:李清强:

  • 净水技术|方卫国总工:关于水厂排泥水处理出路的思考

    <净水技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追踪行业热点与焦点,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多一点 关注 对水厂的排泥水的处理,真正提到议程上来的也是近几年的事.在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很少有水厂配套完整的排泥 ...

  • 白糖|| 糖价突破6000后的思考!

    国际原糖7月合约面临摘牌,持仓从本周一开盘的6.7万手一路下降至29日周三晚上的3.2万手,期间糖价上涨了10%,预计今晚30日收盘持仓将下降到2.5万手左右,最终交割量125万吨左右. 从历史上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