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两个人会不会发生“爱情关系”,第一次见面就决定了

有的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好像认识了很长时间一样,无话不说,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有的人哪怕是见过好几次面,也还是无动于衷,彼此的关系只勉强停留在朋友的层次上,再更进一步都不行。

有人说,一见钟情不如日久生情,时间会深化很多东西,但我们忘了,时间也会淡化很多东西,尤其是爱情这件讲究缘分的事情。

其实啊,有时候有缘无分不一定就是努力就可以改变的,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

两个人会不会在一起,能不能在一起都是讲究缘分的。

事实上,两个人会不会发生“爱情关系”,第一次见面就已经决定了。

不具备吸引力的两个人,初次见面就决定了两个人不会在一起

01)、来自美国心理学家罗兰·米勒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写道——“人与人之间产生吸引力和爱情的最基本假设,是对方对于我们有奖赏意义。”

简言之,我们去买衣服的时候,有些衣服我们只看了一眼,就觉得这件衣服的款式和颜色很吸引自己,穿在身上也一定很好看,于是我们就会试穿这些衣服。

而有的衣服第一眼看上去就觉得配色款式都老气横秋,穿身上一定不好看,自然就不会有任何想要试穿的欲望。

02)、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有社会目的性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只有认为对方的出现对自己有好处的时候,或者是对方可以让我们产生某些情绪价值。

由此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有让我们继续深交的兴趣,由此我们才会愿意与对方建立亲密关系。

在初次见面的,对方地出现带给我们的奖赏价值越大,对我们的吸引力也就。

相反,如果对方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让我们觉得这个人对自己的奖赏价值不大。

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对方吸引,自然也就没有想要继续发展下去的欲望了。

一见钟情,其实是值得参考的

01)、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存在一个图式,所谓图式,其实就是指个体的一个认知结构。

简言之,假使我们脑海不断地去描绘一个苹果的轮廓,那么这个苹果的大小、颜色以及形状,就是我们形成的一个图式。

当然,我们的认知结构并不是物质的结构,而是来自心理层次的一个组织。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图式能够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环境的特征,对事物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并且还可以将周围环境的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等。

在我们情窦初开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脑海里去描绘有关于另一半的图式。

例如对方的身高体型,高矮胖瘦,是瓜子脸还是国字脸,眼睛是大还是小等等,随着时间地推移,我们不断地在自己的脑海中去深化对另一半的一个“图式”。

02)、然后在之后的岁月里,这种认知的结构就自发地形成了一种经验,当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和图式很吻合的人的时候,明明是第一次相见,但就像是认识了好长时间一样,而这就是一见钟情的由来。

就像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明明在此之前两人都不曾见过,但是在看到林黛玉的那一刻,贾宝玉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好像在哪见过?”

一见钟情并非见色起意,是我们生命当中出现了一个人,让我们感觉到无比熟悉,然后想要进一步去了解。

所以,两个人会不会发生“爱情关系”,第一次见面就决定了。

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

虽然两个人会不会发生爱情关系,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因为一见钟情,而去一劳永逸,觉得自己拥有了爱情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管不顾了,事实上,再美好的爱情若是不能够好好经营的话,也还是会枯萎的。

好的爱情就是一个老师,它让我们在体验爱情带给自己的美好的同时,还能够从中学会一些什么。

例如两个人之间,懂得了尊重差异,懂得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及宽容;例如我们明白爱情不是一个人的圆舞曲,它是两个人的事情,要两个人一起努力才有意义。

所以,第一次就已经有好感的情况固然重要,后续维系感情地发展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再美的花朵,盛开过就凋落,唯有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才能够让它保持生命健康,然后经久不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