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陈瓒的传说(五)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明代陈瓒的传说(五)
编者按:关于陈瓒的传说和轶事,今整理成文,分五期发在《诗眼看世界》上,就是让将历史与当代接壤,让淮镇人对以陈瓒为代表的本土乡贤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让历史的古与当今的新紧密结合,颂传“古贤”、培育“新贤”,以期继承和弘扬淮镇乡贤文化,让其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家风。
十四、 礼让三墙
这个传说和安徽六尺巷的传说大同小异,可能是淮镇人或是文人墨客演义的,就无从可考了,这个传说在淮镇、在献县一直在流传。 陈瓒祖辈是在淮镇圈头村居住的。陈瓒发迹后,搬到献县县城,和牛家作邻居。牛家是大财主,两家盖房时为一墙之争打开了官司。县官见两家有权势财势,都不敢得罪,官司迟迟不能结案。陈家给陈瓒捎去一信,想借用陈瓒的官势压倒对方。陈瓒看罢书信挥笔写下写下了一首诗,叫人捎回来。陈家人打开书信,只见上面写道:
千里捎书为道墙,让他三墙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按陈瓒所说,就让了对方三墙,牛家见陈家让了三墙,深为感动,于是也主动让出三墙。两家房中间就留出一条过道,当时人们把这条过道叫“宽街”。从此,两家和相处,世代为亲。
十五、不畏强权(二)
陈瓒在任职期间,古北口和山海关两处的官员都是皇帝的外戚,依仗皇家势力巧取豪夺,民愤极大。两地正直官员纷纷上奏朝廷。陈瓒奉旨巡查,这些外威对陈软硬兼施,但他不为所动,并亲自深入民间调查取证。在掌握了大量真凭实据后,如实上奏朝廷,朝廷念及至亲,不忍严办,陈瓒搬出大明律条,使皇上不得不大义灭亲,严惩了这些贪官污吏,民心大快,也为朝廷提高了威望,更震慑了那些皇亲国戚。
注:此版本与前期所录略有不同,故事大同小异,作为故事资料,故录之。
十六 陈瓒之死
关于陈瓒的逝世,淮镇流传这么一传说,当时的越南叫“安南”,从唐代开始就是中国的附属国,他们年年向中国进贡称臣。时间长了也就有了不臣之心,这年他们进贡了一支上千斤的大蜡烛作为贡品。这蜡烛做得十分美观,表面绘制成二龙戏珠的图,颜色鲜艳,中间有“满殿明”三个馏金大字,嘉靖帝十分高兴。在除夕晚,嘉靖让人点燃上这个大蜡烛,照得金銮殿通明,并大宴群臣。文武百官朝拜完毕,宴席开始,都赞扬这蜡烛好。唯有陈瓒向皇上奏道:“万岁!此蜡烛虽好,恐怕其中有诈,不得不防。”嘉靖把脸一沉说:“有什么诈,独你扫了联的兴!”这时红笔御史陈瓒素与北陈瓒不和睦,趁机奏道:“万岁!黑笔御史陈大人有慢安南使臣,像他这样疑神疑鬼,别的附属国恐生异心,于国家不利。”陈瓒听罢十分气愤,暗想,如果这蜡烛没诈,我落个欺君之罪,如果有诈,君臣难免遇难,也难免一死。想罢悄然退出席来,回到家中吞金而死。嘉靖帝,虽说不满陈瓒所说,但是经陈璣一提醒,他也恐怕这蜡烛有问题,于是就命人把蜡烛熄灭,砸开一看,只见蜡烛中间有一口小锅,里面装有炸药和碎铁片。如果继续点燃,定会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嘉靖皇上一看十分后怕,当场免了红笔御史南陈瓒的职。当他要加封陈瓒时,却有人来报说,说陈瓒吞金而死。
十七、 六部立碑
嘉靖帝为表彰陈瓒的功德,不但厚葬,还念其政绩显著,追封为太子少保、赐谥简肃,世称简肃公。同时并命六大部各立一碑。刑部素与陈瓒不和,立碑之事故意拖延,并上书“按我朝惯例,入阁者死后方能立碑,如给陈瓒立碑,有违前规”。嘉靖立即刷下圣旨:“追封陈瓒,死后入阁,六部立碑缺一不可”。当时,五部的碑都已运往献县。唯独刑部还没动工,如果到了限期,有违圣命是要杀头的。刑部只得雇高级石匠,运石碑的车上赶制碑文。行至河间二十里铺,时辰已到,随行御史就将刑部的大人就地正法,斩于车下。因此,陈瓒的墓地只有五通碑,独缺刑部之碑。据说刑部之碑立于河间的二十里铺御路旁,1966年尚存此碑,“文革”后,此碑不知去向了。
注:陈瓒死后在献县县城东五里许建坟,墓道有石人石马石牌坊,墓地有望天猴一对,颇为壮观。陈家族人为看守坟墓方便,便在坟墓旁盖起房舍,世代繁衍,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村落,后来其他外姓也迁来居住,但是把这个村叫“陈家坟”,简称陈坟,这是因淮镇人而立的村庄,淮镇人也感到自豪。
作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