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确诊母亲疑似,13岁儿子淡定打游戏:白眼狼都是怎么养成的?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件事,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家三口居住在武汉,父亲已经被确诊患了新冠肺炎,危在旦夕。母亲也是疑似患者,夫妻俩沉浸在恐惧无助悲怆绝望的情绪中。

可家里13岁儿子却好像没事人一样,不闻不问,黑白颠倒,淡定打游戏。

母亲稍微说他几句,就暴跳如雷。母亲万念俱灰,想着自己和老公万一不幸了,这个孩子怎么活呢?

01 不知感恩,不懂心疼父母的孩子,令人心寒

无独有偶,这让我想起去年一个作者讲过的一个故事,也是令人唏嘘。

一母亲被查出宫颈癌,幸亏查出的早,医生建议尽快手术。毕竟是癌症,全家人都很担心。孩子的小姨在手术当天到姐姐家,帮着一起收拾东西。

打点行李的时候,父亲喊女儿道:“我和你妈要去医院了,你怎么还不快换衣服?”

结果,女儿竟然不耐烦道:“我去干嘛我又不是医生,不去!”

忘了说了,这个女儿已经22岁了。

父亲听到这话,气得不行,憋红了脸,想骂却不知该说什么。也许,女儿说的没错,她又不是医生,去了也没用,但接下来的事,更让父亲气得无法辩解。

女儿玩了会手机,又说:“妈,你们都去医院了,那谁来给我做午饭呀?”

小姨实在看不下去,但看在生病的姐姐份上,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在临出门的时候狠狠瞪了外甥女一眼,希望她能跟着一起去医院,但女儿依旧无动于衷。

午饭时间,小姨正陪着母亲做术前检查,外甥女又打电话问:“小姨,你问问我妈,我中午吃什么?”

小姨失望道:“你都这么大了,自己去外婆家吃都不会吗?你妈可是生病了呀!”

结果电话里传来抱怨声:“哎呀,外面很晒的,热死了。小姨,还是你回来开车送我去外婆家吧。”

最后,小姨气得直接关机了。

22岁不是2岁,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居然这么不懂事,妈妈生病了,还是严重的大病,一点不懂心疼妈妈,就知道想着自己,真是无语。

虽然倾尽全力养育一个孩子,是父母亲的职责,也不图有什么回报,但是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一点都不知感恩,不懂得心疼父母,着实令人心寒。

这是孩子从小养成的价值观使然,许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了白眼狼,真是家庭教育的悲剧。

02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不知感恩呢?

1、父母常常以“为你好”的名义实行控制的家庭

很多家里,孩子的大小事务都由父母决定,父母说一不二,小到买什么玩具穿什么样的衣服,大到选什么专业,找什么样对象。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习惯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是自我实现的途径,是自己梦想的延续。

孩子如果未能满足父母的预期,父母会非常失望,甚至恶语相加。因此,很多孩子,总是无缘无故的承受父母的负面情绪。而这种负面情绪却被麻木的父母伪装成“为你好”,孩子无法独立生存的时候,只能讨好父母。

但那些父母给予的负面情绪会一年又一年的积攒下来了。孩子成年以后,尤其是有了一定学识以后,明白了父母教育方式的错误,也意识到了自己曾受到了伤害,与父母提前当年自己的感受,希望父母向自己道歉,而父母多半会选择性遗忘。

他们只会把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所有不幸,归结于为了养育孩子,却对孩子多年来的包容无动于衷。于是,怨恨就产生了,就像那个北大学生拉黑父母一样。

真正高级的父母,从不会以“为你好”的名义控制孩子,让孩子来听自己的话,走自己指的路。相互独立,才能真正相爱。

2、喜欢用“情感绑架”的方式教育孩子

“爸爸妈妈这么累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我在你身上花了那么多钱,你就这样报答我!”

“我自己舍不得吃穿,把最好的都给你,你这样,对得起我吗!”

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有些父母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这样说话,他们希望孩子懂得父母对他的爱,但这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它的潜台词就是“我为你付出的,你是要偿还的”。

我想大多数父母这么说,不是真的要求孩子还债,只是希望孩子明白他们的良苦用心,可以努力上进。可孩子可能难以明白父母的深层意思,误以为造成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心中充满自责内疚。

还有一些父母会喜欢和孩子诉苦,总有意无意的和孩子强调,自己是如何省吃俭用,如何忍辱负重,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就是为了孩子,所以孩子要懂得感恩。

美国的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将这种行为非常形象的定义为“情感勒索”。

在亲子关系中,无论是威胁还是感动,当父母把付出或要求摆上台面的时候,孩子就已经陷入情感勒索中。

《情感勒索》一书中也讲到:当亲密关系和安全感被摧毁以后,孩子的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也就随之消亡。被家长情感勒索的孩子会陷入突如其来、有苦难言的窘境。

所以,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会有疑问“难道没有我,你们就不用努力了吗?”,也使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中,反而难以感恩父母。

感恩应该是让一个孩子更加热爱生活,而不是戴上生活的枷锁。

3、刻意“富养”孩子的家庭

刻意“富养”即父母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家庭不宽裕,他们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心自己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娇惯、宠溺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于是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用着最新的电子产品,穿着时兴的大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很多父母可能错误地以为,当孩子提出要求,你越满足他他越感恩,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份溺爱不会让孩子觉得感恩,反而让他觉得他的需求是最优先的,你必须对他有求必应,等到将来他长大了,你稍微不满足他,他就会心生怨恨。

虽说爱孩子没错,但万事都要有个度,一定在自己承受的范围之内,太过溺爱就走向了极端,父母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刻意的给予孩子“富养”,只可能换来孩子的自私自利。

03父母怎么做,孩子才会懂得感恩?

1、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爱父母

很多时候感恩教育,不是父母教会的,也不是父母要求孩子你得对我好,孩子就对你好了。而是日常生活中,孩子通过父母的相处中,发自内心爱父母。

在知乎上,有一个话题:为什么会有人对父母不好?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因为父母从来就没有给我爱,他们只是把我当成橱窗里向别人夸耀的东西,只要求我优秀、优秀、再优秀,从来不问我开不开心,不问我幸不幸福。

在这样冷冰冰的家庭中长大,我不知道怎么对他们好。

那些不懂感恩的人,是在他小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高品质的爱,那他长大也没有爱的能力,对父母当然也没有爱了。

想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爱你,我们就要真正的爱孩子。

父母一定不要让孩子觉得,我对你好,是希望你能学习好,给我们争一口气,将来回报我们什么的。毕竟,我们给孩子的付出和爱,并不是交易。

明智的父母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工作,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尊重孩子,充分享受与孩子的亲情,而不是利用父母的身份来胁迫孩子。

真正的感恩,是基于父母之爱,并非父母的养育,没有爱的亲子关系才需要感恩。

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当孩子想帮助你做事的时候,我们要开心的接受,而不是以孩子做不好或耽误学习为理由,而拒绝了孩子对自己表达的关心和爱意。

作家梁晓声说:“爱是双向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孩子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是不完整的。父母养育孩子,子女尊敬父母,爱是人间共同的情怀和关爱。”

是啊,爱是相互的,在爱与被爱中,孩子会渐渐长大,慢慢学会责任。这样,孩子才能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理解、尊重别人对自己的好。

2、父母要以身作则

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首先,家中温情的爱是土壤;其次,父母对感恩的态度是种子,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感恩,自己也该学会感恩拥有的一切。

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妻子李蕙仙独自扛起家庭的重担。她既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又要在战乱时,带着年幼孩子回老家避难。

梁启超明白这些本该由两人共同承担的,只因他身在海外,只得全都托付给李蕙仙。

他频繁向家中寄信,信中处处可见对妻子的感恩之情。父亲的家书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在父亲的的影响下,梁家几个子女都对父母孝顺尊重。

著名画家丰子恺说:“护生者,护心也。”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孩子感恩的榜样,对于他人给我们的帮助、关爱,记得说声“谢谢”。

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性格冷漠、不知感恩的时候,需要反省自己,是否呵护好了孩子那颗与人为善的心。

end

干货/有料/有用

所谓育儿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