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怎么划分“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

今年政府会计主体全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对于新旧制度衔接和新制度的实施有些堪忧,几乎是颠覆性变化,不要说新手,就是老司机们也头疼。我们日常会计核算最频繁最多的莫过于收支业务,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收入科目一个萝卜一个坑,还比较好落,但涉及到财务会计的“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科目的使用和区分,事业单位的朋友就有些傻傻分不清了,它没有象预算会计的“行政支出”和“事业支出”科目泾渭分明,望文生义,一目了然。

今天小编主要和事业单位会计朋友一起探讨“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的使用:

“业务活动费用”科目适用于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使用,“单位管理费用”仅适用事业单位使用,所以行政单位就不用操心了,支出直接用“业务活动费用”就可以。也不知道哪些专家设计的,难道行政单位就没有本级行政部门开展管理活动?没有统一负担的离退休人员经费、工会经费等吗?完全没有考虑实务中的可操作性,以企业的思维去设计会计科目,简单问题复杂化。

比如大家共用同一栋或同一层办公楼,甚至全部就在一个大厅里划格子办公,如何去划分出来业务用房和行政后勤用房的折旧费、水电费?每间办公室安个水表、电表吗?上厕所也各上各的?这不是折腾人,扯蛋添乱。

根据科目核算内容,事业单位都必须要使用此两个会计科目。用先简后易排除法,先得区分出单位本级行政和后勤管理部门,它们所发生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资产折旧(摊销)等费用,以及由单位统一负担的离退休经费、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等要计入“单位管理费用”科目。

我们先从事业单位从事的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的范围来看看:

专业业务活动

毫无疑问,事业单位的专业业务活动是体现其主要公益属性的主业活动,从单位主要职能分析,比如文化事业单位的演出活动、教育事业单位的教学活动、科学事业单位的科研活动、卫生事业单位的医疗保健活动、农业事业单位技术推广活动、水利事业单位的排灌和抗旱活动等。

辅助业务活动

辅助活动是指与专业业务活动相关、直接为专业业务活动服务的单位行政管理活动、后勤服务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

《政府会计制度》将单位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活动的支出从辅助活动总支出中剥离出来,加上离退休人员开支的经费,计入'单位管理费用”。

划分原则

我们需要划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以及专业活动的部门及人员,尤其是小型的事业单位,有些人既要搞行政搞会计,还要去搞业务,这分起来似乎有点难度。据统计,机构改革前全国约100万个事业单位,3000万人,除卫生、文化、教育、科研等行业事业单位规模较大外,其余大多是几个人或10几20人的麻雀型单位,当然按照机构改革的要求,小麻雀型的事业单位撤并势在必行,而且相信很快就会到位。

如果撤并的话,重新确定职能和岗位,对于专门从事专业业务活动的部门和人员相对就好区分一点。从现状看,按部门划分,象单位的党政办、人事、财务、审计、纪检、离退休、保卫、后勤等不直接从事专业业务活动的部门应属于行政和后勤管理部门范畴,除此之外的应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的部门。

如果从岗位划分的话,象人事、财务、收发员、司机、保卫、档案保管、食堂管理员、资产管理员等就属于行政和后勤管理人员,当然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还是以其承担的主要工作为判断。

如果按岗位分类确实较为复杂,也分不了那么清楚,所以建议还是根据单位的三定方案,根据内设科室的职能,以部门去划分,这样未必很精准,但大体上还是能区分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划分开来支出的归属科目。

一般人数较少的事业单位,建议按岗位去划分,而规模较大、内设机构多、功能分明的单位则按部门划分比较妥当一些。

但也有个问题,人员经费落实到人比较好区分,人随部门走,可是涉及到比如水电费、办公费、折旧摊销等公用经费的划分,就是个大难点,如果金额不大,建议全部归入单位管理费用,如果业务部门支出比重较大,归入业务活动费用也未尝不可。确定一个口径,至少一个会计年度内不要变动。

还有一个简单办法,对于小型事业单位将全部在职在岗人员全部视同从事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人员,对应开支记入业务活动费用,而离退休人员开支、统一负担的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等公共性开支全部计入单位管理费用。

因为《政府会计制度》刚刚全面实施,实践中肯定会反馈出很多操作上的问题,待财政部门去收拾烂摊子,补充修订完善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