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也称为自我分辨、自我辨别,是由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鲍恩提出的,是鲍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依照Bowen的家庭系统理论,可以从内心分化层面与人际关系分化层面来界定自我分化。在内心 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即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个体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在人际关系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在与人交往时能同时体验到亲密感与独立性的能力。 [1]
自我分化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把自我从他人那里分化出来,另一个是分辨理智过程和感受过程。
自我分化良好的个体在与人相处时能够维持独立自主与情感连结的平衡。他们在与人相处时能够保持一个清晰的自我感,能够处理好“我”的位置,面对压力时也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去迎合他人的期望。因此,这样的个体在与人相处时能保持灵活的距离,能分化情绪和理智,坚持自己不被别人的感受所控制。
自我分化水平较低的个体,其行为只能依据情绪反应,容易依赖他人,容易产生融合状态,在处理问题时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缺乏理性的判断。尤其当面临压力时,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可能会采取两种极端的适应模式:一是回避他人,以避免因害怕失去自主性而产生的焦虑感;另一种是通过亲近、依赖他人,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