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三十二史论篇:《资治通鉴之》之一、礼治论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郑熙亭文存之三十二史论篇:

《资治通鉴之》之一、礼治论

郑熙亭

事由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起。此事,即史家通称的“三家分晋”,从此进入战国时期。兼并更加剧烈,历 史就要结束奴隶主制变为封建主制了。这预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司马光对此深恶痛绝,在开篇写了十四个字之后,就发表了第一篇“臣光 曰”,我们把它称作礼治论。原文如下: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 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 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 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 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 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春 秋抑诸侯,尊王室,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以是见圣人于君臣 之际未尝不惓惓也。非有桀、纣之暴,汤、武之仁,人归之,天命 之,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故曰礼莫大于分。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 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 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易曰:“履霜坚冰至,”书曰:“一日 二日万几,”谓此类也。故曰分莫大于名也。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 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 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 国,天下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 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

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 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 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 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

呜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 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类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这一篇文字很生涩,其实礼本来是极普通的,是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 的,它源于上古先民们的风俗和习惯,即祭天地祖宗的仪式,儒者是喝礼的人。在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学者做了数百篇文章,以记其事。至西汉武帝时,戴德、戴胜叔侄二人删订为54篇,就是《三字经》上的“大小戴,著礼 记”,至唐代列为五经之一。礼记内容丰富,“凡礼之大体,体天地,则阴 阳,顺人情,故谓之礼”。王制篇载六礼:“冠、婚、丧、祭、乡饮、相 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八政: “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司马光为其所用,删除一 切,只剩纲常名教,政治教条,一句话,奴隶社会的等级贵贱名分制度。这 一篇“臣光曰”,就是为维护这一制度而写的。

人类社会是不断进化而来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旧的政治制度就 要被打破,这是不可抗拒的。晋国在春秋时期曾经称霸中原八十余年,晋献 公酿造了骊姬之乱,开始衰退。至春秋末期,出现了六卿专政,即韩氏、赵 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财力和武力强过公室,旋即韩、赵、魏、 智四家,分了范氏和中行氏之地,继而韩赵魏又灭了智氏,到晋国最后一位 国君出公,“独有绛和曲沃二城,幽公淫妇人,夜出邑被盗杀死”,从而发 生了三家分晋,这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治乱兴衰,朝代更替,从秦汉魏晋以至隋唐,走马灯一般,到了五代,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司马光的“宋太祖”赵匡胤则以殿帅代后周, 神宗皇帝就是他的第六代传人,司马光不是也一样在他的属下称臣吗?这有 什么大惊小怪的呢?此时,社会经济、政治与战国初时,完全不同了,而他 还在迷恋西周的“大封建”,对1400多年前的“三家分晋”,仍然这样激烈 的抨击,不能容忍,也太不合时宜了。

礼治,是儒家政治思想核心。司马光以前的儒家巨子们,虽然均崇尚礼 治,但还有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 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就是说君王有错误不改正,就把他换掉。即使是“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也还说:“夏无道而殷伐之,殷无道而周 伐之,周无道而秦代之,秦无道而汉伐之,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历经 魏晋、隋唐、五代而北宋,历时一千四百多年,出了个司马光,礼治思想比 他的先师们还陈腐。一切的礼教、纲纪、名分都动不得了,坚持祖宗之法不 可变,与“王安石变法”势不两立,既变,司马光则辞官不做,在洛阳专治《通鉴》15年。司马光算得上孔子之后维护封建旧礼制、旧纲纪最坚定最彻底的卫道士,而且雷厉风行,功业赫赫,在宋神宗死后,他一旦为相,一夜之间便把宋神宗和王安石苦心经营了18年的“变法”大业全部摧毁,所行新法尽废。酿成党争、内斗,终于导致北宋沦亡。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