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变淡,但情味依旧浓”:过年就是和爱人和家人黏在一起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不论在外拼搏怎样的艰辛

回家过年永远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即使受疫情影响,各地倡导就地过年的大环境下,也难阻挡回家过年的心情

如候鸟般,春运大军自2015年起,每年运送国民达37亿人次,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

每年此刻,这片大地,是世界的中心,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不知道这首习俗顺口溜还有多少人记得

我也是无意间看到这首顺口溜,才勾起我的童年回忆

印象里,过年就放寒假、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到处串门接压岁钱

大人们忙碌着大扫除,买东西,做菜

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过年就是要团圆

我也特别能理解,每年春运大军,那么辛苦的也要跋山涉水回家团聚

因为在中国人心里,和家人在一起才叫过年

年关渐近,回家的感觉魔咒般紧紧围绕每个国人,思家的情绪也愈来愈浓

家,有无可替代的魔力,每个人都深深眷恋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不同的乡音,走向最熟悉的路,心中只有同样的词:回家

还记得,以前到了腊月,就要杀猪了

还记得,以前到了腊月十几,就要开始赶集了

还记得,到了二十三过小年,就要吃灶糖

还记得,腊月二十四,怎么逃也逃不过的大扫除

还记得,腊月二十五,就要吃豆腐,抢头富

还记得,腊月二十六,就要开始煮年肉

还记得,过年一定有“蒸馒头”的习俗

还记得,年三十那一顿是一年中最讲究的

还记得,那时候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

还记得,正月里不能剪头

还记得,以前过年才能穿到盼了好久的新衣服

还记得,大年三十晚痴痴地盼着春晚

再过十多天就过年了

可是一点也没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好像少了小时候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

曾经,年味儿就是炖肉,香喷喷暖了整个新年

曾经,年味儿就是打糍粑,把所有的力气和情感都黏在一起

曾经,年味儿就是穿新衣、打扬尘,辞旧迎新,办年货,逛花市

好像这些年大家都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这是一个进步,还是一个遗憾

我觉得年味儿淡的原因可能是大家忙了

年前忙得不得了,顾及的事情特别多,年后又想着有一大堆儿事情要去做,并且随着年纪一点点增长,对年也就看淡了

可是对于小朋友来讲,年味儿并没有淡

其实年味儿淡不淡不在于是否讲老礼、老形式

微信上疯狂地发红包, 一样有年的热闹

遗憾的是,各个家庭的成员越来越少,人少了, 过年显得不热闹, 倒是真的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面,儿孙满堂、家庭和睦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很多家庭聚在一起的常常是四个老人、两个中年人加一个小朋友,后继无人的样子

小孩子越来越少,可能是年味儿变淡了的重要原因,因为孩子的欢笑永远是年节当中最浓的亮色

过年,不是一个人的节日

过年,是全家人的节日

平日里,大家星散于四方,各自打拼

只有过年,大家才有时间、有理由聚拢在老家,共同消磨这难得的闲暇与温馨

时代越是发展,过年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才越是重大

往日时光慢,一家人呆在一起的机会多

现如今脚步急,离多聚少,在所难免

过年,给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一个好好团聚的理由

所以,无论千里万里,都要回家过年

只有和最爱的人在一起才叫过年

因为这是一个中国人最踏实、最幸福的时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