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电池是有害垃圾,它到底哪里有害,你能说得清吗?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而对于接触垃圾分类不久的我们而言,有时难免对一些垃圾的归属心存疑惑,比如干电池到底应该属于什么垃圾,这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大多数的电池都是有害垃圾,比如纽扣电池、充电电池、镍镉电池以及汽车中所使用的铝酸电池等,而唯一存在争议的就是干电池,什么是干电池呢?干电池就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电池,比如家中遥控器里所安装的电池。要弄清干电池到底有没有害,还得从干电池的结构和原理说起。最常见的干电池就是锰锌电池,因正负极的反应物质分别为二氧化锰和锌而得名。锰锌电池的结构其实很简单,在正极凸起的部位是一块石墨物质,石墨外包裹着一层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之外是呈现浆糊状的物质,这些浆糊状的物质就是电解液,其材料是氯化铵。

锰锌电池的最外层就是电池的外壳,而由锌所制造的,所以电池皮又被称之为锌皮。

干电池的正极是石墨,但其实石墨并不参与反应,参与反应的是包裹石墨的二氧化锰,所以干电池的正极物质是二氧化锰,而负极物质就是电池的外壳,也就是锌。当我们将一个用电器连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用电器便可以工作了。

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很简单,负极的锌因电离而产生锌离子和电子,电子通过用电器的连接线而前往正极,于是电流就产生了。此时,由于电离的关系,氯化铵电解液将在电离的过程中释放出氢离子,随着负极所产生的电子到达正极,于是二氧化锰加上电子再加上氢离子就生成了三氧化二锰和水,这就是干电池内部完整的化学反应流程。

用过干电池的人都知道,有的时候电池用久了可能会出现“流汤”的现象,这是因为干电池反应的过程中会持续消耗锌,如果电池使用过久,锌过度消耗,外壳就会出现漏洞,于是由氯化铵构成的电解液就流出来了。

可见,干电池的电量实际上就取决于锌的消耗量,锌消耗得越多,电压就越低,电池也就慢慢没电了。那么,干电池有害吗?看来是有点害的,因为干电池之中有锌,锌是一种对于土壤、水源乃至空气都存在危害的物质,进入土壤的锌会导致土壤失去活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进入水中的锌则会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命安全。但废弃的干电池中,锌的含量是有限的,真正把干电池列入有害垃圾的原因是另外一个。我们再来看看干电池的结构,锌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跃的金属,它与氯化铵电解液直接接触真的没有问题吗?

锌与氯化铵电解液直接接触当然是有问题的,因为锌会电离为锌离子以及电子,而氯化铵会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加上电子就会变为氢气,而电池是一个全封闭结构,内部如果不断有氢气产生,最后就会“砰”的一声爆炸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不能让锌与氯化铵电解液发生直接接触,于是就要在锌的表面加上一层汞,使其与氯化铵隔绝,有了汞,自然就不必说说,干电池肯定是有害垃圾无疑了。汞是一种对人体神经系统具有极大危害的物质,通常会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所以任何含汞的物质都是有害垃圾无疑。既然干电池中含有汞,那么自然应该是有害垃圾,为什么又会产生争议呢?因为现在的干电池之中汞的含量是非常小的,甚至于没有。

现在干电池中的汞含量已经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很多干电池甚至可以做到完全无汞,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酸性的氯化铵电解液换成碱性的氢氧化钾电解液,碱性物质不容易与锌发生析氢反应,所以也就不需要汞的保护了,所以很多碱性电池也把“无汞”作为自己的宣传卖点,所以说无汞的碱性电池是其它垃圾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这只是单纯地从电池的结构和原理来探讨干电池的分类,而在实际的生活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干电池的归属问题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定,我们还是要按照当地的规定来进行垃圾分类。可能对于很多人而言,垃圾分类给我们增加了不少的麻烦,但凡事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些许的付出,收获的是巨大的环境收益,既是为了地球、为了子孙后代,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