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记忆” 征文 | 吃在宣化街 | 作者:孔黎明

不记得是从哪一年开始喜欢吃的,那时候没有钱,多数是爸妈给钱,让去买些吃的带回来。后来有了自己的小金库,稍不留神自己就会买点好吃的,再后来有了工资,自由了很多,就变着花样吃,以至于现在组建了“吃货传奇群”,约着大家一起吃,全国各地跑着吃。
对于宣化街记忆,最深的还是那难以抹去的各种美味,我有很多的记忆点,下面我根据时间的顺序把这些宣化街上好吃的盘点一下,或许会触动到你的味蕾。
小时候,我在东街上小学,在文昌路与宣化大街交叉口向北一点有个菜市场,菜市场边上有一家胡辣汤店,冬天门口挂着大棉布帘。不知道这家店是不是济源最早的一家胡辣汤店,每次去都是爸妈给我发钱。我从老教委家属院提着一个塑料保温壶跑到这里打胡辣汤,因为偶尔能喝上一次,当时觉得真的好喝。而我对他家的油饼记忆最深,葱放的特别多,饼大且圆,真的是酥脆香,尤其是饼中间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拿手指戳出的那个眼儿,还有清一色盛汤的木勺子,每个碗边溢出的糊糊,已经成为胡辣汤永恒的记忆,以至于这么多年来觉得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油饼和感受到那种热闹的气氛。
初中考到了济水一中,记忆中最深刻的有两家店,一家是学校门口西边的“穆斯林饭庄”,记忆中的人生第一碗烩面可能就是在他家吃的,当时小碗7毛,大碗1块1,那种味道一直是我对济源老烩面的记忆。高汤吊底,海带香菜蒜苗陪衬,烩面玉带浮碗,端起来先美美的呲溜一口汤,喝完几口再添上一点,再对后厨吼一声“加点海带”,然后再吃面,尤其是舍不得吃最后藏在碗里的一小块肉肉,在嘴巴里再吧唧回味一下,顿觉人生不过如此。小碗总感觉不够吃,大碗太贵又不舍得吃,吃完后那种满足感现在怎么也体验不到了。如今这家店早就搬到了愚公像南面,还挂上了30年老店的牌子。
另一家店是济源宾馆对面的祝记包子店。初中时在他家吃过多次,当时喜欢蘸醋和辣椒,醋是散醋灌壶,辣椒是碗盛干粉,因为醋和辣椒免费,就可着劲放,弄它半碗,水煎包一元钱买10个。尽管这么便宜当时吃水煎包也是有点奢侈的,算是改善生活吧!后来这家店搬到了冶炼厂门口,前年歇的业。
1992年我考入了济源一中,便有了吃夜市的习惯那时没钱,同学几个人经常把爸妈发的每周的生活费通过各种方式节省一些下来,凑钱去文昌路与宣化街交叉口路边的夜市吃点、喝点,那时只会要盘素拼,来几瓶啤酒。十字路口有几家很不错的小摊,老字号馄饨、宝霞砂锅居、玫瑰元宵等。高中时学会了猜枚,在这里可派上了用场,但也有喝多的时候,夏天会躺在源园广场的椅子上睡到黎明时分被环卫工人叫醒。如果真的没钱还想吃喝,我们还会轮着把每个人的自行车押到夜市摊,待下一周拿到家里供给的生活费后凑一凑再去赎回来,周而往复,也就有了一个又一个的夜生活。
在源园的北门对面还有一家红旗饭店,记忆中去吃过两次,没吃过炒菜,就喝过烩面,如今鸿运楼十字口、荆梁街等几家红旗烧烤都与这家店的老板苏红旗有关。
上了大学,只能在每年的寒暑假回来吃喝,各种聚会也是应接不暇,当时家里从东关搬到了子弟中学家属院,但每次的吃喝还是以文昌路夜市居多。源园东门对面有一家大排档。记得有一次和同学在大棚里喝的从北京捎回来的二锅头和店里卖的烧刀子,真把人喝蒙了,菜也记不得吃的啥。酒后骑着二六的大链盒车不知道被宣化街的隔离墩碰倒过多少次,跌跌撞撞回家,第二天早上看着被吐得不成样的车前把,很是懊悔,但又能怎么样呢?毕竟年轻,下一场还是继续。
当然,西关夜市也去的不少,和大我几岁宣化电影院工作的磊哥、涛哥,每次放假我们都会聚上几次。那里有大亮家的烤羊肉串,还有野炮家的八宝粥、段小胖家的狗不理包子、黄小忠家的臊子面、小孬家的鸳鸯火锅、小臭家的砂锅面等,甚至夜市对面的那家新兴饺子馆都是我的最爱。我点了他家的辣椒饺子,把我吃得口舌喷火,满头大汗,但是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我们每次聚会都会喝大,几个人一起吹吹牛皮,说着不着边际的话,有时还会喝着喝着流泪,如今他们两个都混在我的吃货传奇群里,青春和回忆都在我们偶尔会提及的岁月里。
忘了说,每次放假回来,出了新汽车站,老爸来愚公像接我。我会和老爸一起去吃一家济水一中东边的鲜味砂锅店,这家店的铁板拉条是我的最爱,可惜早都不做了。多少年了我一直在回味,后来找到原来这家店的老板聊了几次,想让他把铁板拉条重出江湖,但他的餐饮规模做的很大了,也许无心再去找寻记忆中的味道,其实,做个单品也挺好的。
上班后,有了工资,感觉吃的就不一样了,品种很是丰富,但有时也吃的很下三儿。比如开在三八岗的太平洋大酒店,当时流行每位15元的涮锅,羊肉随便吃,我们都是奔着羊肉去的,刚刨完的羊肉总是被一抢而空,总害怕自己吃不回来。吃中间我一同学说下楼走走,一会就回来。结果她出去跑步了,就是为了让吃的羊肉在胃里坠坠,一会儿再回来多吃点羊肉,结果当天晚上回去凌晨难受被送去了医院,吃太多了,哈哈!
记忆中还有一家店不知道是不是被吃垮的。这家店在源园东门对面偏北一点,印象中是一家川菜店,当时店里的噱头是每位15元,炒菜随便吃,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和朋友一直去他家吃,每次去就只点孜然羊肉,几盘几盘的吃,不点其他菜,后来这家店突然间就没了,难道是被吃垮了吗?
上班后去的最多的应该是槐仙夜市,吃的最多的就是赵记重庆鱼档。当时我在大峪镇政府整体搬迁项目工地做监理,从工地回来监理所的几位朋友都会约着去吃他家的麻辣鱼火锅,如今这家店已搬到了南街夜市摊,老赵也退居二线,目前由儿子来经营,我也偶尔会去光顾。
后来到高新区工作,经常和我部门的小高骑着摩托车去吃槐仙夜市北门口对面那家瑞琴臊子面,一张小桌,一把板凳,一把面浇上臊子,再来一瓶冰爆爽,足矣!
在宣化街上还有几家记忆深刻的店,济源宾馆外餐部,在济源宾馆西南角,跟着老爸去吃过不少次,很家常的饭菜。
东方酒家,喜欢他家的奶汁豆腐汤和炒面,可惜去年因为拆迁这家店已经消失了。他家斜对面的美食城也很不错,搬到信访局外面后吃的次数最多,后来也歇业了。
地下餐厅在宣化街也是一家举足轻重的饭店,我哥哥以前在这里工作过,后来还跟着他去吃过饭,听他说他能一次吃上40多个大汤圆、100串烤羊肉串,我到现在都自叹不如。
在宣化街的西头还有一家北京烤鸭店,这家店生意很不错,但我一般不敢去,老觉得贵,后来是一次家庭聚会时全家去吃了一次,心理上得到了满足。
还有大十字的粤汉酒店和济渎饭庄,也都在亲戚的婚宴和满月席上去过,但是都记忆不太深刻。
我记忆中宣化街的这些地摊、饭店,有没有勾起你一点点回忆呢?

作者简介:孔黎明,网名姜太公,就职于河南济源虎岭高新片区管理办公室,“吃货传奇群”群主。


审核:赵公文 | 责编:王芳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