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荣:文革时期的“流行歌曲”

文革时期的“流行歌曲”

文/ 王小荣
文革时期,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除了几部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外,国产电影故事片很少,电视对于老百姓几乎听都没有听说过,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国产故事片《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不知看了多少回,电影中的台词差不多都会全背下。
那年代中,少有的几部外国影片如朝鲜的《一个护士的故事》、前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尔窝》、前苏联的《列宁在1918》等就是希奇片了,一旦放影,就会吸引方圆几里甚至十几里的人来看。         记得当时一旦听说公社放影队在某大队放电影,不论路途远近,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我们一大邦子娃儿都要约起去看。有时是误传,到了之后并没有放电影,就算白跑了一趟。
广东汕头文化用品社1966年7月出厂的笔记本    作者藏品
回来后,别人问起时还自我调侃说,放的是“淋(宁)死不屈”(淋了雨。当时有部电影是《宁死不屈》)、“《英雄儿女》白跑路”。好在那时的歌曲(包括电影歌曲)还是不少,虽然翻来履去地唱,还是觉得有味道。
广东汕头文化用品社1966年7月出厂的笔记本   作者藏品
文革中的歌曲,最流行的还是语录歌。那时,背诵语录很流行,有许多语录都因为被作曲家谱曲而被广泛流传。如歌曲《下定决心,不怕牺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等。
另外也有把《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老三篇”中的部分文字分段谱曲传唱的,如“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侯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一直到“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那泰山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那鸿毛还轻”。
甚至还把毛泽东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也谱了曲进行传唱:“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写得多么的好啊,请同志们认真读一读,这张大字报和这段评论。
广东汕头文化用品社1966年7月出厂的笔记本  作者藏品
与语录歌相比,把毛泽东诗词谱曲成的歌其生命力和影响力都较强。那年代中,凡是公开发表了的毛泽东的诗词几乎都被谱了曲,有许多至今还时有唱者。如《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绝·为女民兵题照》等等。
还有把长征组歌中的《红军想念毛主席》里面的“红军想念你,……”改成“某某派战士想念你”的派性歌曲。
“革职”宣传队负责人王锦、李志芬向“群众”解释“这是初排,我们停下来暂不演,下来认真处理这个事”,要求“群众”把林麟送南山厂军管会处理而不送县公安局,这没有得到“群众”同意。最后双方各选出代表共同将林麟送到县公安局。
“革职”方代表是王锦、李志芬、熊××三人,而“群众”方是南山厂子弟校的一个教师、二中和民中的学生各一名。送到县公安局后,双方各诉情况,并不断诵读毛主席语录,还有人唱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语录歌。
“革职”代表王锦说,“林麟性质是严重的,同意公安局的意见,在我厂是有先例的,如于江、郁太田”。刘崇文说,林麟呼反动口号我是听清楚的,性质是严重的。但林麟自参加组织以来是积极的,表现好的。当晚,县公安局就把林麟放了出来。像这种情况在文革中是经常发生的事。
文革中对毛泽东的歌颂,也大量反映在歌曲上。那时,主要以歌颂毛泽东的歌曲为主。如《万岁,毛主席》、《毛主席是各族人民心中的红太阳》、《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毛主席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啊,我们永远忠于您》、《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毛主席派人来》、《北京的金山上》、《大海航行靠舵手》等等。
还有反映各行各业对毛席的无限忠诚的歌曲,如一首反映纺织工人热爱红宝书的歌曲就有“东方升起了红太阳,手捧书本心向党。要问我,要问我读的什么书。毛主席著作闪金光……”。还有一首《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中就有“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是多么令人向往。千万颗红心向你飞,千万双眼睛把你望。啊,韶山,你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当年大串连时,受到这首歌的影响,许多红卫兵就直奔韶山而去。也有反映贫下中农热爱毛主席的歌曲,那又是一番味道。如《贫下中农最爱毛主席》、《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日夜想念毛主席》、《老俩口学毛选》、《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毛主席的话儿记在心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反映出农民对毛主席的一片赤诚之心。
那时的儿歌也有对领袖的颂扬,有一首儿歌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其歌词“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这几句歌词按不同的曲调反复唱,还很有味道,至今还算得上是经典儿歌。
有作曲家还把林彪为毛主席语录再版时写的很长的前言也谱了曲来唱:“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广东汕头文化用品社1966年7月出厂的笔记本  作者藏品
到1976年时,周恩来、朱德相继逝世,歌唱周总理、朱老总的歌曲也流行起来,如《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十里长街送总理》、  《三唱周总理》、《绣金匾》等,表达出广大人民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文革中的歌曲,不只是对领袖人物的歌颂,也有不少是对普通人物的歌颂,反映劳动光荣,赞扬各行各业一线的劳动者。这些歌曲,贯彻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体现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反映了各行各业的工作场景及当时人们的心态,这也说明了当时人们那种神情激昂、心无杂念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歌唱工人的有《工人阶级硬骨头》、《石油工人之歌》、《我是海港装卸工》、《英姿飒爽女电工》、《铁路修到苗家寨》、《我为革命放木排》、《钢铁运输工人之歌》、《我们工人有力量》等。
反映农村农业生产方面的有《学习大寨赶大寨》、《普及大寨县,全党齐动员》、《社员都是向阳花》、《拖拉机手之歌》、《扬鞭催马送公粮》、《当代愚公换新天》、《瑞丽江畔栽秧忙》、《众手浇开幸福花》等。军歌有《边防战士爱红柳》、《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师长有床绿军被》、《我爱蓝色的海洋》等。
反映军民情谊的有《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其歌词中就有“毛主席教导记在心,全国学习解放军。解放军是亲人,‘五七’指示记在心。跟着毛主席,奋勇打江山,紧握手中枪,心中为人民”。还有《为咱亲人补军装》,有歌舞剧《雪里送炭》等。
还有其它如《我为革命下厨房》、《春风商店送贷来》、《地质队员之歌》、《我送报刊走得忙》、《劳动大学办得好》、《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等等,这些歌曲是对普通劳动者的颂扬。在知识青年下乡时,也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识青年下乡来》、《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我爱祖国的大草原》等知青歌曲。电影《青松岭》的插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哎,啪啪地响哎...”,歌曲乐观活泼热闹,传唱甚广,曲子至今还是催人奋进。
还有以少数民族曲调谱的歌曲如《敖包相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马儿啊,你慢些走》等,这些歌曲艺术质量上乘,为我国的歌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歌曲创作。这些歌曲,至今还有在传唱。
1965年四川省广播局等8家联合下发教唱歌曲通知   作者藏品
文革时代,流行的还有如《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上的歌曲。在当时的农村,不论是小娃儿还是大人,都会唱上一段,甚至在劳动中也会大声的唱上一段。这些歌曲至今还是称得上是经典。还有大型歌舞剧《东方红》中的歌曲,几乎都是今天无法超越的经典。
在上世纪,县上每年都要搞全县性的大型歌咏比赛,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参加歌咏比赛大合唱的歌曲就是《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当时是李祖荣老师指挥,那个气势可以说在当年征服了所有的评委和观众,以绝对优势取得了第一名。
文革中的歌曲,也不是全都一个腔调,还有其它,但都是体现积极向上的。记得在读小学时,一名下乡女知青被我的父亲安排到小学教书,她就教我们唱过一些歌曲,歌名虽记不得了,但至今还唱得。如有一首“路边有可螺丝帽,路边有可螺丝帽,螺丝帽。弟弟上学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螺丝帽虽然小,祖国建设不可少。捡起来,瞧一瞧,擦试干净多么好,送给工人叔叔,把它装在机器上,机器唱歌我们拍手笑。”
1965年四川省南溪县人委翻印要求学校教唱的儿歌   作者藏品
还有一首应该是大串连的,也记得几句子,“车轮飞齐笛叫,火车向着韶山跑,全国人民团结紧,迎着霞光千万道。阳光灿烂,照车厢。车厢两边红旗飘,红呀红旗飘。藏族大爷弹起琴,新疆姐姐把舞跳。蒙古叔叔唱起歌,一路歌声一路笑,一路笑”。当然,她还教了一些歌曲,当时觉得很好听。
想想解放前的那些年,看看那些年特别是国统区的经济民生状况,再看看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我国的各方面建设成就,特别是科技发展、两弹一星成就,你就会明白说这些话、下这些结论的所谓专家学者应该有别的用意了。文革的那些年,也不可否定的是,不管从思想上行动上讲,那都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近照及简介:

王小荣,四川宜宾南溪区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物理系,中学高级教师。爱好读书、游山玩水、集邮,收集地名邮戳、各类文史材料
(0)

相关推荐

  • 【远方】 《高高的烟筒山 弯弯的嘟噜河 之十 初恋的小河》 作者:王立坚 主播:曲萍

    作者:王立坚 主播:曲萍 编辑:小鹿 高高的烟筒山 弯弯的嘟噜河 之十 初恋的小河 终于想出,把那封接近情书的信,交给辛红的好办法,准备借买东西时送给辛红,也巧正好寄家书的邮票用完了,天赐良机,晚饭后 ...

  • 没劲,受力时螺丝帽都能给你蹦了

    没劲,受力时螺丝帽都能给你蹦了

  • 涂帆·忆当年的步行串联 ——文革中的一次出逃

    终于找到一队人马,他们都是红五类,去北京接受毛泽东检阅后要再去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朝圣,管他什么类,能跟着逃离学校就好.12月下旬的一天,我们出发了.背包里舅舅给我的糖果是我带上路的唯一非必需品.出发 ...

  • 《原创》难以忘怀的年代

    珍贵的老照片 <版权归原创作者> 毛主席最新指示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读毛主席的书,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五七指示放光芒 全国山河一片红 革命圣地 文革老照片 文革样板戏 六十 ...

  • 王小荣:我与校长协会有个约会

    我与校长协会有个约会 文/王小荣       学校是搞教育的地方,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也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因此,学校除了做好教育工作外,还是要参加社会的各类活动.就我知道的并参加过活动的,就有宜宾市 ...

  • 王小荣:票证年代的记忆

             票证年代的记忆                      文/王小荣 计划经济时代,各类生活物资都是凭票购买.买粮有粮票.面粉票.水面票.买肉有肉票.买布买衣服凭布票,买食盐有盐票, ...

  • 王小荣: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学校工作

      上山下乡中的学校工作                      文/ 王小荣   "下乡上山,参加农业生产,是知识青年革命化的重要道路",这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最为广泛而且深入的 ...

  • 王小荣:​学校的红卫兵组织及红卫兵运动

     学校的红卫兵组织及  红卫兵运动 文/王小荣 1966年8月31日,在南溪一中学校关于是否组建和如何对待红卫兵组织的座谈会上,参会人员谈了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情况.邓树臣首先说,(学校)要在高三学生 ...

  • 王小荣:渐行渐远的儿童游戏

    渐行渐远的儿童游戏 文/ 王小荣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文化娱乐不多,玩具对小孩来说,那是一个很奢侈的东西,农村的小孩甚至还没有玩具这个概念.农村小孩多数是玩一些土得不能再土的游戏. 记得在读小学时,有 ...

  • 王小荣:枫 林 凄 凄 鬼 吟 哦

          枫 林 凄 凄 鬼 吟 哦 -读<野狗>和<公孙九娘> 文/王小荣 <聊斋志异>是一部写鬼写狐的奇书,其中有两篇鬼故事<野狗>和<公孙 ...

  • 王小荣: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一)

    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 文/王小荣 在南溪农村乡下,现在还有许多诸如"张家坡"."刘家坡"."李家田"."苏家坳".&q ...

  • 王小荣 :上世纪的劳动生产竞赛

      上世纪的劳动生产竞赛                    文/王小荣     劳动竞赛是那个大搞工农业生产年代中的一大特色.全县各公社.各大队都有自己的"突击队",比勤出工. ...

  • 参加安平县王刘乡村王小荣饺子宴感悟

    参加安平县王刘乡村王小荣饺子宴感悟 扬人善即行善. 在孝德之乡安平县生活十来年,算来安平县的公益人士几乎我都一一写文章赞扬过,但是,有一个叫做王小荣的人物,她的事迹经常在报刊,网络看到,她先后被评为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