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此方剂应用范围之广,可解患者危难之急

太阳说易

发布时间:05-0315:39健康达人,优质创作者

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也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胃气的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之证。其原方组成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芍药三两,枳实(灸)四枚,大黄二两,生姜(切)五两,大枣(孽)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张仲景关于大柴胡汤的论述条文共有四条,其中,《伤寒论》中有三条,《金匮要略》中有一条。《伤寒论》第103条说:“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第136条说:“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第165条说:“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说:“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从上述条文来看,条文中的“心下急,郁郁微烦”,是胃脘即两胁痞满,烦为有热,热结成实,当然会烦。“热结在里”为阳明里热,热结表现在大便上。“往来寒热”是少阳病的典型症状,而且在第103条中“下之则愈”,说明大柴胡汤是攻下逐邪的方剂。“心下急、心中痞硬、心下满痛、呕吐下利”,此处的“呕吐下利”,是有语病的,一般情况下,上吐下泻的患者,是不能再用大柴胡汤下攻的,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见屎而只下水,这是气机被邪热、水饮郁阻,肠胃不通的急迫感觉,应给予大柴胡汤以和解少阳、攻逐阳明。阳明热结成痞,连及胁下满痛,为并少阳疏机不利合阳明里实证,当然得用大柴胡汤外解少阳,内攻阳明里实。

本方证属于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没有离开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的心烦喜呕要严重,但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的呕,其共同点是病位都在半表半里,邪热犯胃,胃气上逆致呕,同时,大柴胡汤因热结在里导致胃肠气机不通,气机不降而上逆,从而引起呕吐的发生。再加上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在治法上,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并见的情况下,就必须表里兼顾。故《医方集解》说:“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

上文说了,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中去人参,甘草,是因为里实证,故不用。而加入大黄,枳实,芍药,均是阳明药物。枳实配芍药是枳实芍药散之义,可止痛行滞化积,调畅气机,调畅气血。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故吴谦,等在《医宗金鉴》中说:“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的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的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临床中大柴胡汤方证是比较常见的。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凡属肝胆胃肠不和,气血食水凝聚不通所引起的病证,均可使用本方治疗,所以说其应用范围极广。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于少阳阳明合病者。若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现代医学扩大了其使用范围,用于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生殖系统,以及消化系统诸症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