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新简·建武七年窦昭公到高平还道不通军情书

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木牍一枚(原始编号:74EPF22:325),正背面两行书写,长22.7厘米,宽1.7厘米。此简是汉代官府办公所用的标准“两行”木牍。简文记载了几件不同时期发生的事件,其中有甲渠塞守尉某致掾的记书;有东汉初年割据河西的窦融与初建东汉政权的光武帝刘秀的来往情况。该简对《后汉书》中东汉建武初期河西地区的史事记载有重要的补证价值。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建武七年窦昭公到高平还道不通军情书

居延新简红外照片

阅“牍”延伸

一、汉简里的驿路通道

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后霍去病数次河西之战,击退占据河西走廊的浑邪、休屠部匈奴势力。自此以后,中原与河西地区开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在由长安通往河西的路上存有南北多条驿道,有名的如“高平道”,又称“安定道”,即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从长安出发,沿泾河谷地西行,到安定郡高平县(今宁县固原原州区),继续往北沿六盘山北部向西经过甘肃靖远过黄河,直达武威。南道即沿渭河谷地西行,从今宝鸡溯汧河(今千河)而上,于陇县过大震关西越陇山,又沿今清水县通往上邽(今甘肃天水),过陇西,临洮到今甘肃兰州,再由兰州渡黄河去往武威,至此南北二道并合为一。

在河西地区出土的数量众多的汉代简牍中,1974在甲渠候官遗址所在地居延破城子遗址上出土的居延里程简与1990年发掘出土的敦煌悬泉置里程简中,详细记载了由长安发往河西四郡的驿路里程。两枚简恰可补正,对丝路东段南北道的记载,即借此可以判知。

丝绸之路东段示意图 图源自初师宾文章

二、道听途说的军国大事

“建武七年窦昭公到高平还道不通军情书”简,记载了建武初年,河西窦融与光武帝刘秀通好,共同合作夹击隗嚣的史实。《后汉书·窦融传》记载建武五年夏窦融遣使入汉,曾派同产弟窦友前往洛阳,“友至高平,会嚣反叛,道绝,驰还。”窦融字周公,该简所述昭公或为召公笔误,当为其弟窦友的字号。《后汉书·光武帝纪》及《隗嚣传》皆载隗嚣反叛在建武六年,建武八年刘秀亲征隗嚣,窦融亦引兵与光武会于高平,所以整理者认定此简所记时间当在建武七年。简文后半部分及简背文字记录了河西及居延地区应对隗嚣及羌人叛乱的相关史实。

(0)

相关推荐

  • 东汉第一名将,比白起还残忍,灭4国屠城300座,最后却能富贵而终

    文/格瓦拉同志 两汉之间是一个超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而生的,则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名将的经历堪称传奇,他年仅23岁便成为东汉的开国元勋,戎马一生曾灭掉4个国家.不过,跟显赫 ...

  • 《光武中兴》之二十二:窦融诚心归汉

    更始帝时,平陵人窦融世代在河西做官,知道当地的风俗,他和更始右大司马赵萌友善,私下对兄弟说:''天下安危未知.河西(今甘肃一带)殷实富足,张掖属国有精骑兵一万多人,一旦有事,可以截断黄河渡口自守,这是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三》(八)

    初,窦融等闻帝威德,心欲东向,以河西隔远,未能自通,乃从隗嚣受建武王朔(跟从隗嚣接受建武的年号):嚣皆假其将军印绶(授予窦融印绶).嚣外顺人望,内怀异心(表面顺从刘秀,实则怀有异心),使辩士张玄说融等 ...

  • 025卷23 窦融列传第十三

    <后汉书>卷23 窦融列传第十三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也.七世祖广国,孝文皇后之弟,封章武侯.章武,县,属勃海郡,故城在今沧州鲁城县也.融高祖父,宣帝时以吏二千石自常山徙焉.融早孤.王莽 ...

  • 居延新简•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例

    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内.简册由10枚简组成,每简长22.8厘米,前两简宽2.5厘米.其余8简宽1.4厘米.全文200字(编号为EPF22:70-79).内容为东汉建武三年(25 ...

  • 居延新简·建武四年甲渠言部吏毋犯四时禁者书

    1974年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内.木牍2枚(编号EPF22:49.50).牍长22.8厘米,宽1.6厘米.第1枚为标题,第2枚是正文,转述府书内容,背面署有"掾谭".该简 ...

  • 居延新简·建武六年尚林等被劾状

    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第68号探方中.木简11枚,原编号分别是:EPT68:111.109-110.113.108.112.114-105-107.116.顺序是出土后复原的.内容是候长擅自 ...

  • 居延新简•建武三年七月万岁候长宪上书

    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木牍2枚,编号EPF22:61-62,长22.4厘米,宽2.8厘米.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简文所记为甲渠候官万岁部候长宪上报甲渠候官书.上报的具体事情如简文记载: 建武 ...

  • 居延新简·塞上烽火品约

    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16号房址内.共17枚(简号为EPF16:1-17).松木,每简长39厘米.宽1.5厘米.厚0.2厘米.每简文字前有一墨点,作为每条品约的起始处.每简容字多者50字, ...

  • 居延新简·捕斩匈奴虏、反羌购赏科別

    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内.简册共14枚(原始编号EPF22:222-235),多残断,完整者长23厘米,宽1厘米.能释读者248字.中间有缺简,内容略残,但整个文书内容是清楚的. ...

  • 居延新简·《苍颉》篇

    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竹简1枚(简号EPT50:1),正反面书写.简长23厘米,宽1.1厘米,厚0.3厘米.该简是目前河西汉简中所见最为完整的<苍颉>篇首章部分文句.简末二字&qu ...

  • 居延新简·居延令移甲渠吏迁补牒

    1974年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简册一共5枚(编号EPF22:56-60),这是一份东汉建武五年八月甲辰(公元29年8月31日)由居延县令签发的一份官吏任免草拟文件.简牍均长22.7厘米,其 ...

  • 居延新简•甲渠候官祠社祷祝文

    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木简6枚(编号EPF22:830-832.544.835+836.866),均有残断.文意不连贯,当还有缺简.这六枚汉简均出土于甲渠候官编号第二十二号房址内(EPF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