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新简·建武七年窦昭公到高平还道不通军情书
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木牍一枚(原始编号:74EPF22:325),正背面两行书写,长22.7厘米,宽1.7厘米。此简是汉代官府办公所用的标准“两行”木牍。简文记载了几件不同时期发生的事件,其中有甲渠塞守尉某致掾的记书;有东汉初年割据河西的窦融与初建东汉政权的光武帝刘秀的来往情况。该简对《后汉书》中东汉建武初期河西地区的史事记载有重要的补证价值。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建武七年窦昭公到高平还道不通军情书
居延新简红外照片
+
阅“牍”延伸
一、汉简里的驿路通道
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后霍去病数次河西之战,击退占据河西走廊的浑邪、休屠部匈奴势力。自此以后,中原与河西地区开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在由长安通往河西的路上存有南北多条驿道,有名的如“高平道”,又称“安定道”,即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从长安出发,沿泾河谷地西行,到安定郡高平县(今宁县固原原州区),继续往北沿六盘山北部向西经过甘肃靖远过黄河,直达武威。南道即沿渭河谷地西行,从今宝鸡溯汧河(今千河)而上,于陇县过大震关西越陇山,又沿今清水县通往上邽(今甘肃天水),过陇西,临洮到今甘肃兰州,再由兰州渡黄河去往武威,至此南北二道并合为一。
在河西地区出土的数量众多的汉代简牍中,1974在甲渠候官遗址所在地居延破城子遗址上出土的居延里程简与1990年发掘出土的敦煌悬泉置里程简中,详细记载了由长安发往河西四郡的驿路里程。两枚简恰可补正,对丝路东段南北道的记载,即借此可以判知。
丝绸之路东段示意图 图源自初师宾文章
二、道听途说的军国大事
“建武七年窦昭公到高平还道不通军情书”简,记载了建武初年,河西窦融与光武帝刘秀通好,共同合作夹击隗嚣的史实。《后汉书·窦融传》记载建武五年夏窦融遣使入汉,曾派同产弟窦友前往洛阳,“友至高平,会嚣反叛,道绝,驰还。”窦融字周公,该简所述昭公或为召公笔误,当为其弟窦友的字号。《后汉书·光武帝纪》及《隗嚣传》皆载隗嚣反叛在建武六年,建武八年刘秀亲征隗嚣,窦融亦引兵与光武会于高平,所以整理者认定此简所记时间当在建武七年。简文后半部分及简背文字记录了河西及居延地区应对隗嚣及羌人叛乱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