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这次地震,遇难人数超过83万,余震足足持续了5年
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发生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也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大地震——华县地震。
现代科学家根据史料记载推断,此次地震强度为8-8.3级,烈度为11度。这次地震的死亡人数《明史・世宗本纪》记载为“八十三万有奇”,《续文献通考》的记载为“八十二万有奇”。要知道在明朝这一时期我国的人口总共才6000万,也就是说这场大地震一下子就死亡了全国至少1.3%的人口。
世界上最大的灾难地震——华县大地震465年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深夜,也就是公元1556年1月23日午夜,在我国现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华县地发生了一次极其强烈的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级超过8级,经地震学家考察认为震级为8¼级 。当时大半个中国都有震感,地震波及周边方圆几十万平方公里,震动强烈,地动山摇,无数建筑物顷刻坍塌。由于睡梦中的人们毫无防备,致使83万人在大地震中遇难,造成了世界地震灾害史上最大的灾难。
华县大地震的位置
根据各县州府志记载,当时全国101个州县遭受了地震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五省。据记载“潼、浦之死者什七,同华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临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因此在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中心地带,当地70%的人口都死于地震。当时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关中地区除了空前的人员伤亡,也蒙受了巨大财产损失。陕西关中、山西、河南等地区几乎沦为一片废墟,繁华的城镇夷为平地,导致数十年无人烟。此次地震在世界历史记载中是灾害极其严重的,死亡人口之多,为古今中外罕见,因此被称为世界上灾难最严重的地震。
地震灾害的记载
我国地震工作者对这次地震做了大量研究,翻阅了地震涉及地区的大量历史资料和各种记载,基本确定这次大地震的宏观震中为北纬34.5度,东经109.7度,震级定为8¼级,震源深度约为20到40公里,极震区的地震烈度为11度,发震时刻为1556年1月23日22时至24日2时之间。地震波及面积达90万Km²,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河北、山东、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区,有感范围甚至远达今福建、广东、广西一带。重灾地区分布在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五省区,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最大烈度分布在今陕西省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大荔县朝邑及山西省永济县一带,总体走向北东方向,表明地震地表主破裂带,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可以推断导致如此强烈华县大地震的原因是汾渭裂谷地下断层活动的结果。
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如此惨重,其重要因素是由地震引起一系列地表破坏而造成的。震中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滑坡和崩塌造成的震害尤其严重,当地居民大多数住在黄土窑洞内,半夜坍塌的窑洞使大部分人在睡梦中遇难。当地地下水在地震时急剧液化,喷砂冒水,造成房屋倒塌,也是伤亡重大的原因。震后水灾、火灾、疾病等次生灾害更加重了灾情。地震时,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城楼、宝塔、宫殿也都纷纷倒塌。起源于唐代的西安碑林,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它历经数代而不毁,但在华县大地震中损毁过半,著名的《开成石碑》甚至被震裂为40多块。
地壳运动使华县凤谷山石泉干枯,地表出现大规模形变,如山崩、滑坡、地裂缝、地陷随处可见,华县“原阜旋移,地高不尽改故迹”。永济至临潼之间出现长100多公里的地震断裂带,断裂的垂直断距超过5米。
华县大地震烈度分布图
1556年大地震的形变现象十分强烈,但时过境迁,如今保留下来的遗迹不多。经地震工作者的努力,发现了一些这次大地震的遗迹。
小雁塔原有15层,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直到现在只有现存13层。
小雁塔
著名唐代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在华县地震时,地上的陵园遭到了几乎完全的破坏。今天乾陵中有61座石像,他们是臣服于唐朝的61位外国君王的石像,在这次地震中,石像的头部都被震了下来,成了无头石像,据说现在只有36个人身份能够得到确认,剩下的25个至今不得而知。
乾陵的石像
华县县城东柳枝镇张桥村是华县大地震震中所在地,在张桥村附近可以看到被称为“半截山”的地震遗迹,可见当时地震破坏之大。
华县地震遗迹半截山
我国地震工作者一直对华县地震进行着研究。为了使世人对这次巨灾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中国地震局还专门组织了《一五五六年华县特大地震》课题组,较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了前人关于华县特大地震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此次地震开展综合研究,并于2010年出版《一五五六年华县特大地震》一书。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史上灾害最大的地震提供了详细资料。
《一五五六年华县特大地震》一书
华县大地震已经过去465年了,人类在和自然灾害的斗争一天都未停止。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展览馆有一句格言,那就是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铭记历史,探索科学。铭记华县这样的大地震历史,让我们更加增强探索科学,减轻和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
作者:陈会忠
明朝陕西华县大地震有多严重?是如何救灾的?
明朝陕西华县大地震,指的就是发生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十二月十二日的一场大地震,这次地震即使放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101个县受灾,因这次地震死亡的人数仅上报名姓的就有83万之多。由于交通断绝,信息不通,当时朝廷对于这次地震的救助实为有限,这也是造成人员大规模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十二月十二日,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发生8级地震,《明史》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华县大地震为何伤亡如此惨重
根据以上记载不难看出,这次地震不仅波及范围极广,且对地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而之所以会造成如此惨重的损失,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2、时间原因:根据记载,这次地震发生在腊月十二,正值数九寒冬之际,百姓普遍在家。而地震又发生在深夜“子时”,也就是半夜12点左右,百姓已大多休息,这种时候发生地震,百姓们根本来不及反应。秦可大说潼关等地70%的人死亡,说明很多人在睡梦中便被掩埋在了废墟之下。1、强度原因:根据“地裂泉涌,房屋陷入地下,平地上突出山梁”等关于这次地震的记载来看,这次地震的强度极大,现在普遍认为这次地震的强度高达8.3级。甚至比2008年的汶川地震强度还要高,在抗震能力完全无法与现代相比的古代,这么高强度的地震造成的破坏可想而知。
4、救灾不急:对于这次地震,朝廷的救助其实很不及时,原因在于交通不便,而当地道路又因地震损毁严重。等到嘉靖皇帝接到受灾报告,已经是次年的二月了,距离地震已经过去了三个月。根本谈不上对地震的救助,这种情况下,灾民无处安置、粮食绝收、瘟疫横行,躲过地震的百姓们又因饿死、冻死、病死者极多,这同样是造成人员伤亡过多的主要原因。3、次生灾害:从前文记载不难看出,这次地震对地质造成了极大变化,关中平原北依渭河,南临秦岭,大地震造成的河水上涨、地表开裂,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样极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