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客家围屋
接着往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这也是一个中国传统村落。当然,能够评上的原因,绝大多数就是因为村中保存有贺州市现存规模最大的客家围屋了。
先上航拍图(网络图片)。这是已经开发的贺州客家围屋景区,也是仁冲村两座围屋当中的北座,清代乾隆末年由江姓族人建造,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由图中可见,这是一座典型的堂横式围屋建筑,中轴线对称式布局。按资料,整座围屋共四横六纵,有厅堂九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一百三十二间。围屋前方有弧形禾坪和围墙,外侧为荷塘。
回到现实中。老牛赶到仁冲村时,不过才下午四点,天色看起来却像是太阳下山了。这都得归功于强对流气候的影响,老天的脸色说变就变,我们还得陪着笑脸小心伺候着...
荷塘上有木栈道,村民们摆卖的本地莲子。
北座围屋背倚小山,座东北朝西南,外有院墙包围,西北角开有小门。
围墙上的石质壶形开孔,难道是观察用途?感觉意义不大啊...
围屋的禾坪与正面,其型制相当于客家围屋中的杠式围屋类型,没有化胎与围龙,就是单纯的堂横式围屋。
中间正屋,就是“堂”之所在。
墙角边堆放着旧时榨糖的用具。
围屋正南角开有两层门楼,也是正门。
围屋中门通往“堂屋”,两侧的四个门则是通往横屋之间的天井。
封檐板上雕刻有有美丽的花花草草。
主屋大门为“斜门”。大门上面悬挂“江家祖屋”牌匾,两侧楹联为:五湖嘉宾临吉宅,四海祥光照福堂。据说,江家祖屋正门原来正对着天台山,所以才出了围屋建造者--江海清这样的大官;后来家道中落了,才将大门改为“斜门”,正对着笔架山,可保江家能出文人才子;另外,斜门偏左,亦有利于吸收来自正门左侧大门--青龙门的贵气,保佑子孙后代富贵安康。
第四进,也是最重要的一进--供奉祖先牌位的寝堂。
柱联为:“祖德高深,淮阳世胄千秋焕;宗功广大,梦笔家声万载隆。”
寝堂墙壁所悬“佑我康宁”牌匾。
“万宝来朝”牌匾,就是先前所说光绪御赐的。原匾挂在斜门后方,当时天色太暗,居然没看到。
从寝堂望出去,围屋的中轴线串起的堂屋。
接着往旁边的横屋与厢房迈进。
厢房,比主屋简陋多了。
天井的铜钱形排水口。
横向走廊。
纵向走廊。
围屋后面,靠近山边一侧同样有围墙。东边角落还有两件稀罕物。
一是八角井。井圈外面为八角形,内里却是圆形。此井自建造伊始就从来未曾干枯过,且水质甘甜。据说饮用此井水者少患疾病,长寿者众,最年长者达103岁高龄。
二是“壮胆盆”。本地风俗,将出生三天的男孩放入盛有温水的石盆中,其中放入“秤砣”、“圆石”等为小孩进行洗礼,期望孩子长大后坚强勇敢且懂得谦卑礼让。这个倒是跟广东潮汕地区风俗类似,大约取意于给小孩子壮胆,使其身体强健有力。
很快到达南座围屋,也就是江海清所建之“新屋”。
旁边有一座“新王庙”,不知供奉什么神仙。
新屋北侧外面的横屋。
围屋外同样围有院墙,大门开在正中。南座围屋座东朝西,三横六纵,共有有厅堂八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九十四间。
南座围屋的两层门楼。
围屋宽度与北座相当,大约在90米左右。
围屋装修较北座来得简单了许多。
四水归明堂的天井。
两侧厢房的镂空雕花门窗倒是着实让老牛有点惊喜。
围屋上面是规则整齐的蓝色花案,下面的挂落雕刻四凤朝阳和蝙蝠祥云花草,精巧细致、妙到毫巅。
围屋横向通廊的券门。
二进天井,结构几乎相同。
步入正堂旁边的天井。
这里也有一些残存的镂空窗花让人过目难忘。
天井两侧为横屋。
围屋最后边的横屋,有精美的木雕鳌鱼撑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