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用“熟悉”教学生阅读与写作

天津岳春光老师如此讲:

拿学生不熟悉的材料进行教学,最大的受益者是教师。因为这样教师有先知的优势,容易享受权威的焦点效应,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其实,对教学帮助不大,对学生也很难起到训练的作用——学生往往事先不知道,而后续也没有强化手段,最后只不过是风过耳。

我的读后感《用“熟悉”教学生阅读与写作》

最后是不是全部学生都“风过耳”了?这不好说。因为个体有差异。

“拿学生不熟悉的材料进行教学”没有可取之处吗?当然也不是。前几天我去讲课,讲绘本《胆小的老鼠》,当老鼠姐弟遇上了大黄猫,结局如何?请同学猜测(如果你是作者,接下来你会怎么写),效果就很不错。

但我接受岳老师的话,觉得它有道理。我也多次听身边的老师朋友说这么个情况——公开课多用学生不熟悉的材料,而非课本上的内容。

用学生不熟悉的材料,即陌生。陌生就有新鲜感,能吸引人(不止吸引听课学生,也吸引听课老师),且方便老师在关键处抖包袱,那么一节课就有了亮点,课堂效果就显出来了。至于这效果是“外行的热闹”还是“内行的门道”,另说。毕竟有时候上课就是表演,气氛会作为课堂好坏的评判标准。就像,我一直相信写作需要安安静静,静而有得,可很多写作课是热热闹闹的。

岳老师的这段话,让我想到几个“熟”:熟悉、熟能生巧、熟视无睹。

我以为,熟悉是“知其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得新知,且可以由此延展开去,举一而反三。学习应该是从熟悉到陌生再到熟悉的,像一个不断扩大的圆。

我以为,“熟悉”是可以分层次的。

对多数学生来讲,他们所熟悉的——不过是材料的“表面”“皮相”,读了个来龙去脉,知晓了具体内容。这只是第一层熟悉。

而一则材料,可分三层:中心、结构、素材(从写作角度看是立意、布局、选材,读写一体两面。在语文上,一则材料还有更多的知识点可以讲解。)。一则材料如一个人,可分灵魂、骨架与皮肉。熟悉材料的“皮肉”是第一层的熟悉,皮肉附在骨架上,能把一则材料的骨架取出来,如《西游记》是唐僧师徒历经81难取得真经的故事,就到了第二层熟悉,即读到具体文字的背后去。

第三层熟悉是迁移运用。如读了《西游记》,得了八个字:目标、努力、失败、成功。这八个字,既可以用在考场上写作文,也可以用在生活中做事。学以致用才是目标。

“熟悉”会有两个走向:一是熟视无睹,不以为然;一是熟能生巧,知其所以然。

熟视无睹,不好;熟能生巧,“无他,唯手熟尔”,常陷于经验之谈;知其所以然,才透过现象见本质,“擒贼先擒王”。

我给语文老师去讲课,也常拿《小蝌蚪找妈妈》做例子。因为大家都熟悉,所以可以更专注地讲到文字背后去,才能够见其本心,让老树也发新枝——知其所以然,“哦,原来如此”。

讲“熟悉”,拆开来看看。

什么是熟?熟就是透,想要透,得慢慢煮,少不了“四点底”作煎熬。

什么是悉?心上长出禾苗来,禾苗结了两粒籽。粒粒皆辛苦。

教学就是要“熟悉”——给学生烧熟了、讲透了,就容易在他们心田播种,春耕秋收,欣欣向荣。

读与写,一立意、二布局、三选材。这三者是实际操作上顺序可调整。实践出真知,多多实践,熟能生巧。

1、陆生作:会阅读,会写作——写作文要学会“借东西”

2、陆生作:小学生该怎么阅读才是有效的

3、陆生作:三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4、陆生作:绘本阅读指向写作,以《胆小的老鼠》为例

5、陆生作:《父亲、树林和鸟》课文与原文哪个好,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学习

(0)

相关推荐

  •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

    人民教育家于漪 现在的教师缺乏两样东西,一是独立思考,二是学科知识本领不扎实,都是'一课一练'培养出来的.基础教育与科学研究不是一回事,基础教育是整体的,不是分支的,它更重要的是'基础',基础是要整体 ...

  •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温莹莹:专业写作促进专业成长

    专业写作促进专业成长  中山市第一中学/温莹莹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颜莹老师认为要将对经验的反思结果通过写作这个载体进行固化和明晰,因 ...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十多年了,在辅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 ...

  • 教学感悟•《授其然,不如授其所以然》作者 谭瑾萱

    授其然,不如授其所以然 作者 谭瑾萱 都说,过了20岁,时间就跑地贼快,现在算是有些体会了!   看着学生上课的时候,时而愁眉不展,时而自信满满:又或者下课的时候吵吵闹闹,嬉戏追逐,就忍不住回想起自己 ...

  • 陆生作:我教作文有自己一套,但也有学生写得差差差,给修改建议也没什么用

    这一课是学课文<猎人海力布>写故事. 下面是对一篇学生作文的修改建议. 我点评了,他也嗯嗯点头了,然后就没然后了-- 第1点 这里的开头是讲一户人家很穷,但却很勤劳.勤劳跟穷之间有矛盾,不 ...

  • 陆生作:两篇学生作文的好与不足

    <陆生作:怎么把作文写长一点> <陆生作:读后感这么写> 下面<等车><水有一个杯子>是三四年同学的当堂作文. 当堂作文写到这个程度,我是接受的. 其中 ...

  • 陆生作:一年级期末考试阅读题《礼物》,老师都说有点难...

    微童话<礼物> 文/陆生作 地里只有一棵树,它很孤独.花开时,花香引来一只猴子.花谢了,猴子要走,树说:"先别走,我还没送你礼物呢."猴子留下来,过了一个凉爽的夏天.猴 ...

  • 陆生作:“熟悉、有用”作文选材的原则

    "熟悉.有用"作文选材的原则 文/陆生作 [一] 我们这一课讲选材.选材要讲两课. 这一课的选材就讲八个字:熟悉生活,有用原则. 就是说,当你去写一篇作文的时候,肯定会用到很多材料 ...

  • 陆生作:小学生该怎么阅读才是有效的

    小学生该怎么阅读才是有效的 文/陆生作 原创作品,版权保留,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条腿,阅读是牛腿,写作是豆芽腿,粗细不一.写作这条腿可以养得再粗一些,但肯定粗不过阅读.所以 ...

  • 陆生作:怎么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陆生作:聪明作文法120篇◇ ◇陆生作:作文最关键的两步◇ ◇陆生作:怎么写"我眼中的世界"◇ 怎么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文/陆生作 前几天,写了一篇<一片叶子怎么构思童话作 ...

  • 陆生作:“1+X联读”指向写作,以课文《猎人海力布》为例

    前几天,我做了一条推文,与<小学语文"1+X"联读>有关. [链接]小学语文"1+X"联读,让语文更有料 特级教师曹鸿飞主编的这套书,当然不错,它与 ...

  • 陆生作:读古诗文,学写作15课

    读古诗词,写作文,有什么用? (1)有了选定的篇目,首先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2)又因为古诗词字数有限,表达凝练,改写为记叙文时,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很多内容进去,达 ...

  • 陆生作:一块钱买了一个写作方法

    陆生作:三个男人,一台好戏 陆生作:作文的"三三制"模式 一块钱买来的方法 文/陆生作 超市门口摆着几辆摇摇车,小朋友爱玩.坐上去,投一块钱硬币,音乐响起来,车摇起来,小朋友手握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