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6)

(接续)姥姥还是那么爱我,随我回到天津后总是给我们姐妹做一些好吃的:花卷、馒头、豆沙包、鸡蛋羹……早上给我们熬粥、做早餐;我们中午放学回家,都能美美地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晚上,姥姥总是提前把饭做好,等爸爸妈妈也都下班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共进晚餐。我总是纳闷,姥姥怎么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要回家的呢?我就问姥姥,姥姥说:我看着时间啦!那时我虽然对数字都认识、算术也棒棒哒,但认表(时钟)还不太会,所以对时间的概念比较模糊。于是我让姥姥教我看表:五分、十分、一刻钟……,一小时你算算有多少分钟、多少秒啊?我用心算快速计算着,姥姥不停地说:对,对……。我开心得不得了,啊,居然学会了。自此,每当姥姥做饭,或是干什么,我都会问姥姥这需要多长时间、那需要多长时间?姥姥要是告诉我,“半个小时后提醒我”,我就会认认真真地看着表,生怕忘记了。就这样,我成了姥姥的小帮手,姥姥一有需要计时间的事就有意识地让我去做,渐渐地我对时间有了概念:背课文、默写生字、做算术题……我都要掐时间,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算术课学习认表,当老师提问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把手举得高高的,做出正确的回答,同学们都对我投来羡慕的眼神。这也使我从小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养成了“当日事、当日毕”的好习惯。

如果说妈妈、姥姥是我的人生启蒙,那爸爸就是我成长路上的领航。爸爸是某公司的一名干部,每天工作很忙,经常要撰写或批改一些材料(计划、总结、申请报告、工作方案等),我常常坐在爸爸身边看着。爸爸拿着笔勾勾圈圈、画着各种标注。我很好奇,问爸爸您这些代表什么意思啊?爸爸笑着说:“你先看着,等爸爸先做完,一会儿讲给你听。”我看着、耐心地等……。哦,爸爸终于写好了,于是我急忙拉着爸爸的胳膊让爸爸讲给我听。爸爸用笔指着那些符号,“你看,这是删除、这样是添加、这是段落颠倒、这是修改错别字……,你以后写文章的时候,也会用到这些符号”。我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着头。渐渐地,我可以看懂爸爸修改后的文件了,而且还会把改后的文章念给爸爸听,以便能让爸爸看看我对这些符号理解的对不对。在这过程中,爸爸耐心指导我读文章时如何断句、如何掌握语速、重音。有时,我看到爸爸一页中标注的又多又乱,就帮他用白纸腾写整齐,好让爸爸看得清楚。开始,我抄得一行字一会上一会下,总是不在一条线上(不会用没有格的白纸),爸爸看了笑着说:“你这成了‘上山下乡’了,开始用白纸写字要注意心中想着有一条从左到右的直线,每个字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不要超出前一个字”。经过反复练习,我终于能基本上把一行字写直了。而后,我经常帮爸爸抄写材料,成了爸爸的一个小助手。自然地,我把这些技巧用到语文学习当中,在课上积极举手读课文、读句子,老师也经常让我为同学们做朗读示范,通过朗读我也更加理解了文章的语义、情感。这都为我后来阅读大量的书籍,为学校、班级做宣传板报、专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上小学三年级之前,似乎不懂得什么是美术,更谈不上什么布局构图、色彩搭配了,就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每次老师上课时就在前面挂一块小黑板,上面有一幅画,我们就照着画,有国旗、天安门、向日葵、韶山冲、延安宝塔山……究竟怎么画我全然不知,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在图画本上模仿。上交的美术作业从来没有得过“优秀”,所以,我很不喜欢画画,认为我天生就不是画画的材料。偶有一天,爸爸问我,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我除了把每次和爸爸说的语文、算术那些汇报了一下,哦,还有美术,我迫不及待地从书包里掏出了图画本递给爸爸,期待着爸爸能给我指点指点,“爸爸,我这图画本上就没有一个优秀,我特别认真画了但还是画不好,我都不喜欢上美术课了”。爸爸接过我的画本,从头开始一幅一幅地往后翻。我的心怦怦直跳,生怕爸爸批评我成绩太差。可当我看到爸爸紧锁的眉头松开时,我似乎找到了希望,“爸爸,您可以帮我吗?我想用一个新的图画本把这些重新画好。”此时爸爸好像也找到了我画不好的症结,说:“好啊,我们一起每次修改一幅,画画一定要做好构图,瞧你,那么大的一张画纸,你才用了不到四分之一,而且把那图画到一个角落里,你看看咱们家墙上挂的哪幅画是这个样子的呀?”我似乎茅塞顿开,打开新的图画本,先用铅笔画底稿,爸爸耐心地指导我,我一遍一遍地修改着。“你看看,这向日葵的叶子位置对吗?成了两个大耳朵了,美术美术就要有美的要素蕴藏在画中,这叶子要从下向上托着花盘,而且要画得大一些……”,我一边看一边听着、想着、改着,想象着向日葵美美的样子,画好了底稿,我又涂好了颜色。当我最后拿着画好的图画本走的爸爸面前说:爸爸,您看!此时,爸爸瞪大了眼睛:不错不错,大有进步了!转天,我把旧的和新的两个图画本都交给了老师。等到再上美术课老师要发图画本的时候,我好期待拿到我那新的图画本,终于老师念到我的名字了,我心里直跳,接过图画本快速翻开,一个带有红旗的“优”字印章映入我的眼帘。此时,我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自此,我渐渐爱上了美术课,依就把不理想的画作重新进行修改,并得到了美术老师的精心指点,还参加了课余美术活动小组。除了画蜡笔画、水彩画,还和老师及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挖胶泥、摔胶泥,做泥塑、彩绘,参加美术比赛,在各项活动中体验了什么是“美术”——美学艺术。(待续)

(0)

相关推荐

  • 【广东】金昕彤《我想学画画》指导老师:肖志琳

    我想学画画 东华小学二年级  金昕彤 今天,妈妈给弟弟在美术班报名了,我知道后就跟妈妈喃喃地说:"我也想学美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想学画画,因为妈妈说我没有时间学,这次我想争取 ...

  • 邹蓉教学笔记丨说练相结合,绘画结硕果

    说练相结合,绘画结硕果 文/邹蓉 近些年来,我按美术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效果颇佳. 一.注重说练相结合 以前,在人们的意识中,初中美术课应以学生绘画为主,课上只需老师简单的讲解和交 ...

  • 大师的历程(二)| 一百张图片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

    客名君按:今年是林风眠先生(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诞辰120周年.林先生的求学过程是怎样的?他怎样从一位乡间石匠家庭走出,靠一种刻苦耐劳的精神,进入艺术的殿堂?这中间有他的天赋 ...

  • “余姚智慧云课”美术第10期《清明上河图》、《倒影》、《向日葵》

    导语:疫情时期,我们"停课不停学"--余姚中小学美术网络课堂开通了!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居家学习特殊性,开发了 "甬上云校-余姚智慧云课"全市美术课程,将在此 ...

  • 我的童年(13)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子的爱美之心也渐渐显现出来.每天穿什么衣服.扎什么头绳.梳什么发辫--我都要挑选一番.从上小学一直到初中多数是姐姐给我梳头发.扎小辫.往往是姐姐一边梳着,我拿着镜子一边照着,从镜子 ...

  • 学生习作——苏江浩:冬阳·记忆·我的童年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至为重要.虽说"年"从根本上讲只有一天,但中国传统上,从农历腊月二十三便进入了年,开始了这一年的倒计时. ...

  • 生活的足迹【我的童年】王亚雄

    亚雄散文 王亚雄,教师,祖籍滦州婚嫁迁安,情系两地,高调工作,低调生活. 01 我的童年 人啊,一晃就老了. 不惑之年仿佛刚过,转眼间就要到知天命的年龄,真是的,可这心,年轻着. 难忘"意欲 ...

  • 140期/张妥作品《我的童年》梁剑清读

    昨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使我想到了我的童年. 关于我的童年,当然有许多美丽的往事,比如上小学一年级就参加公社的某个会议,中午吃饭打菜时,厨房师傅看见我,说:哟,还有这么小的代表呢.说完就给我盛了更多的 ...

  • 方玉珊回忆录之一——我的童年

    编者按--我对方玉珊公的敬重不仅仅因为他是我的老领导.老同事,也不仅仅因为他启蒙教育了松山区半个世纪的有幸成为他学生的学子,我更钦敬他老人家的道德文章和家国情怀,先生是真正的知识分子,高古而不流俗,在 ...

  • 我的童年没有风筝,只有风——期中考试学生作文刊选

    期中考试过后,翻看孩子们的作文,讶异于他们能够直面自己的情感,以我手写我心.我也有些许隐忧,部分孩子的作文还是没有章法的,在情感表达方面,他们还不能够收放自如.为此,我选取了几篇,我认为写得还是不错的 ...

  • 我的童年(11):打酱油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帮家里打酱油,是每个孩子必须做的事情.说打酱油而不说买酱油,是因为当时的酱油的确是用端子从酱油缸里打到家家户户的酱油瓶中去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时代,生活现象都是构成基本语汇的主要来 ...

  • 【原创】《我的童年》 文/诵:陈海青

    NO:807 <我的童年> 文/诵:陈海青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老家度过的,那时还在70年代.我的家乡位于太行山脚下,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村边有条小河,河上一座小桥,跨过小 ...

  • 【北上广诗刊】No.71396期A版||我的童年 ​作者: 李福民

    shenzhenliterature 深圳诗选 欢迎阅读 <深圳诗选><北上广诗刊>平台属于<北上广文学>的子平台,是前沿文学,也是先锋文学,更是当代最现代之文学! ...

  • 我的童年(12)

    升入五年级后,我的学习仍然保持着各科全优的成绩.此时,教学评价标准也由原来的百分制改为等级评定,即:优良中差.仍然是这个班主任一直带着我们班.在这个老师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优秀的东西:如何分析处理问题: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