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校园》上部第四章:难以摆脱的烦恼(四)

我和霍团长放好餐具后,我问他:
“团长,你去哪儿?”
“回宿舍。你呢?”
“去自习室。”
“放假了还这么用功呀?”
“关键是在宿舍又碰不到美女,呵呵。”
“呵呵,那我回去接着看《西游记》了。”
“好的。二师弟,暂且别过。”我边说边向霍团长作了一个揖。
“二师兄,后会有期。”霍团长还了一揖。
从食堂出来,我先去了热水房。到那里时,看到一个女生正从我的暖壶里往她的杯子里倒水。倒了一次后,她看了下杯子,发现只有半杯,于是乎又倒了一些。她正要放下暖壶时,我笑着说:“倒满了吧,没事儿的,那是我的壶。”从她的表情能判断出,她被我吓了一跳。迟疑了大约一秒钟,她迅速地放下了暖壶,然后直起身,低着头说了声“谢谢”就跑开了。我看着她离开的身影,又笑了笑。
由于锅炉里的水还没有烧开,我也只能先用暖壶里的水了。我打开水杯的盖子准备倒水,可刚拿起暖壶,就觉察到手感不对。仔细一看,那果真不是我的壶。那个壶的样式和我的一模一样,但上面用涂改液写着“402”。我骗了人家小女生一句“谢谢”,有点不好意思,但觉得挺好玩的。拿起自己的壶时,我确定里面只有半壶水了,它肯定也被打劫过了。我倒满一杯水,便又走向了七号楼。
教室里仍旧只有两三个男生,我又百无聊赖地翻开了《笑傲江湖》,刚看了三四页,就发觉了书页上的几句批语。批语写在两段之间的一行空白处,按照中国传统的小说评点术语,那应该算是夹批了。写批语的一共有五个人,每人各写了一句。
第一句批语是用喝饱了蓝黑色墨水的钢笔写出的:“本书倒底发生在何时?”这位批书者貌似是被《笑傲江湖》的曲折结构弄晕了,不但忘却了书中提到过明代的年号,还把“到”写成了“倒”。另外,他语中的“本书”两字应当是指本书中的故事。他能够运用如此高超的省略技法,估计他本人都未曾意识到这一点。
第二句批语是用铅笔写出的:“明朝中叶,你不知道。”这位批书者倒是很清醒,可根据句意,能推测出他话语中用的是疑问语气,因此他需要在句后使用问号。
第三句批语是用蓝色圆珠笔写出的:“金庸败笔,无知也,何必哉。”这位批书者如此激动,他真该用感叹号来结尾。我当初还试图搞明白他说的“败笔”究竟是指什么,可是未能成功。其实,再著名的小说也难免有矛盾的地方,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第四句批语也是用蓝色圆珠笔写出的,但明显是另一个人的笔迹了:“本书是武侠作品,所以是没有历史环境的。”这位批书者的话语中隐含着这样一个前提:只要是武侠作品,那作品中就不存在历史环境。这个前提显然是不能成立的,故而他不仅忽略了书中的时代背景,而且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最后一位批书者可能为了把自己的批语与前面几句批语区分开,才特意选用了黑色签字笔,他留下的七扭八歪的字迹是:“彻底的笨蛋,全他妈放屁。”真是字如其人,我认为用这句批语来评价他自己和他这句话倒是非常合适的。
看完这些批语,我心想:“我今天真是跟你们这些乱涂乱画的人有缘呀。”想过之后,另一句批语从我眼前略过。那句批语出现在一本介绍相对论的书中,表达了批书者对那本书的强烈不满:“一本千差万别,误人非浅的书。”批语下面还署上了批书者的专业、姓名和日期:“物理专业89级,王××,92.3.13。”我一向很尊重本专业的前辈,但我还是认定这位前辈是想写成“千差万错”,而不是“千差万别”。此外,如果把句中的逗号换成顿号,那句子就更顺畅了。
后来我不看书了,拿出手机想找个同学联系一下,可还没翻完电话簿,就又不想联系了。我放下了手机,傻傻地望着窗外的淡蓝天空。当一只小鸟从天空飞过时,我脑海里冒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至今都没有女朋友?”思考了好一会儿后,我得出了答案:“我还不曾遇到真正和我有缘的人。”
我当时想到假若我真的和某个人有缘,上天就会安排我们相遇,安排我们住在距离不远的地方,安排我们时常见面,我们会在一次次甚至是不经意的接触中,发现对方正是自己理想的伴侣。我还想到假若两个人注定无缘,那么不管怎样去刻意接触,也不会出现真正美好的爱情。
想过这些后,我还忆起了以往的经历,忆起了我曾经遇到过的两个姑娘。她们让我难以忘怀,直到现在我都感念她们当年的真纯情感。如今,她们都已为人母了——春璟的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玉倩的孩子大概上小学了——但我仍然要用文字记下我在教室里的长长回忆,记下那一段段永不褪色的时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