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见诗社 |《推起独轮车》——作者:张四清,诵读:万诗敏

配图画家:刘杰

▾  点击收听  ▾

推起独轮车

——观摄影展中的老照片带来的感悟


作者:张四清

诵读:万诗敏

人的一生所经历的过往太多太多,一些事早已忘怀,一些事早已被尘封在记忆深处。但凡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场合,那把开启记忆的钥匙就会让你回到过去。

就像昨天观看由成都市文联、成都市摄影家协会在文轩美术馆举办的庆祝“看蓉城变化,悟思想伟力”摄影展,其中的一张老照片牵起了我对那个年代的记忆丝线……

这是一张拍摄于七十年代,反应农村劳动生活的老照片。照片上两队青年妇女双手推着载着满大簸箕泥土的独轮车,面带微笑地行走在挖出的沟壑和垒砌的沟坎上。

我是在城市里长大的人,对农村生活的了解除了来源于小时候走“五七”指示道路时的体验外,再就是这些年到乡村游玩了。可在众多的参展作品中,正是这张反应农村劳动题材的照片深深吸引着我、打动着我。

我在这张老照片前伫立了很久,为什么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没有愁苦、没有恼怒、没有抱怨?难道沉甸甸的泥土、繁重的劳作,就压不垮她们?她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劳动的喜悦深深地打动了我。那是一张张久违的笑脸,是一张张为劳动感到光荣和快乐的笑脸,更是一张张为顶起半边天深感自豪的笑脸。是的,新中国成立后,翻身解放的中国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为了真正的国家主人!她们和男同志一样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我在这张老照片前伫立了很久,那木质的独轮独轮车,不知曾几何时淡出了我的视线,埋藏在我的记忆里。可是,就在看到这张老照片的时候,载着满大簸箕泥土的独轮车冲刺着我的眼眸,那承载着大半个世纪中国农村交通运输工具的独轮车,在我的记忆中翻江倒海般演绎着过往。

农耕时代,农民但凡是托运较重的物品,有条件的都会用独轮车;清末,独轮车云集成都,街中心修建石槽,专供独轮车行走;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淮海战役中,为解放军送武器、运伤员,送衣被、送军粮、动员了88万辆独轮车,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五十年代中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四川仍有独轮车50多万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推进,农村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独轮车被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货运车渐渐的取而代之,如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落、田间地头早已不见独轮车的身影。那个见证了中国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的独轮车,早就以古董的形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今天,当我看到这幅老照片时,怀旧之情油然而生,感叹的情愫难以抑制。为久违的独轮车,更为久违的劳动光荣感和幸福感!

【作者简介】张四清,知见诗社顾问。成都蜀人吟叹诗社社员。文学及朗诵爱好者。用我手写我心描写生活;用声音诠释文字。

【诵读简介万诗敏,知见诗社顾问、主播、剪辑师。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成都蜀人吟叹诗社社员。

【画家简介】刘永杰:陕西长安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文学硕士学位、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画系刘永杰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陕西美协第四届副主席、陕西国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1997年获国务院“文化艺术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

「知见诗社」

策划出品:「知见诗社」

品牌定位:中国首家全民原创精品文化艺术公益平台

文化宗旨:知天下,见未来,只要热爱,皆是诗人

合作平台: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方志四川》

法律顾问:王劲夫(四川蓉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执行主任,民盟四川省委社治委副主任,民盟成都市委会法制工委副主任)

投稿邮箱:834498775@qq.com

编辑微信:x167917(知见君)

长期招募:作家、主播、画家、摄影师、各地社长(本平台为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的公益平台,不向个人收取费用,也无经费发放稿酬及补贴)


本公众微信平台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知见诗社」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诗歌、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