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职员,因放错材料意外给公司赚了1亿,老板激动:奖励他700

众所周知,诺奖被普遍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所有颁奖领域内(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经济学)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如此重大的一个奖项,世界各国都是比较关注的,日本也是如此。日本教育部每年会列出一大串可能榜上提名的科学家,因为他们认为诺奖得主都会是在他们掌管的学界范围内,就这点来看日本对学界人士的评价比较封建。

大抵也正是因着这种封建,2002年那个人出现时,才令他们如此的震惊。那一届一共出现了两个日本人得诺奖,一个是小柴昌俊,他得的是物理学奖。小柴昌俊的得奖是几年前便在预报了,所以日本学术界虽然喜悦,但也不算惊奇。然而另一个人就比较惊奇了,因为日本教育部翻遍了资料名单,都没能找到这个人的名字。

他不在搜集的可能上榜的科学家之一,从资料来看生平更是平凡,他就是田中耕一。田中耕一生于1959年,1983年拿了日本东北大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京都市岛津制作所。是这家公司的研发工程师,跟学术界的人比起来,他只能说是学渣。不是博士,就连硕士学位都没有,更何谈教授了。

也没有发表过什么论文,仅有的几篇出现的地方都不是很重要的会议和杂志,可以说跟日本学术界没有任何交往。而在东北大学,学的还是电气工学专业,跟化学、生化完全没关系。到这里便跟日本社会权威科学家有两个极大的不同了,一个不是象牙塔里的学者,另一个是十分年轻。得奖的时候才四十出头,别的权威科学家,都是年迈资深。

但田中耕一能得奖自然也是有原因的,他不在象牙塔,却依然专注于研究工作。为此将自己的终身大事和名誉升迁置之度外,比如说他已经在公司工作了多年,得奖时却只是主任职位。本来可以往上升的,只是田中耕一为了能留在一线,拒绝了所有升职考虑。当然同时拒绝的还有高薪,因着如此田中耕一得奖前其实是比较穷的,手里基本上没闲钱。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发明的那项专利为公司创造了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公司却只给了他1万1千日元的奖励,2002的年折合就是700元人民币。得诺奖的研究是和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一起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其实这得奖有些运气成分在里头,因为他们两是放错了材料误打误撞才研究出来的。不过不管如何,能有着运气也是好事,毕竟诺奖可是别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而这也改变了田中耕一的终身。

公司老板本来在出差,听见消息立马赶回来给他赠送数百万的奖励金,并将其职位从主任直接提升到董事级。而一向跟国内奖项无缘的他,得奖之后的一个月,接连被颁发了好几个居民市民荣誉奖。政府也急急忙忙在最高荣誉日本文化勋章中,补上他的名字,母校东北大学则给了他荣誉博士学位。

拿学位的时候,田中耕一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当初决定补考大学院,就是因为学校要我考德语,如今不用考就能拿了。但是我想博士名义也只有在定飞机的时候才用,因为这个头衔可以让我免费提商务舱。至于提到研究成果,田中耕一的回答关键词只有一个,那就是兴趣。他之所以拒绝升迁,就是因为喜欢兴趣,没想到这反而最终成就了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