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大明宣德炉!专家为你详解大明宣德炉的特点
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高江邨之宣德鳅耳诗注中,曾将宣德款的书写者指向明初的书法家沈度。沈度是当时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曾被永乐皇帝誉为明代的王羲之,因此明代宣德炉的款识具有台阁体的书法特点。
公元1428年,诞生了一批世上最顶 尖的鼎彝。自此,每每被仿制,却从未被超越过。
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时,全民征集铜铁,老百姓家里的铜器,如铜盆、铜锅、铜勺、铜炉等都贡献出来了。
德炉款识字体包括诸多方面,比如有楷书、仿宋、隶书、篆书等,工艺精湛的背后,也是颇有特点,比如有铸、刻等。题款方面,有宣炉款、词款、名称款、纪年款、斋堂款,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题款。
宣德炉做工足够精细,而且造型美、耗材贵,十分珍 稀。致使其从铸造开始就炙手可热,千 金 难 求一得。最简单的哲理是“物以稀为贵”。虽然存世的“宣德炉”并不少,关键是真品稀见。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建都南京,从此开始了明代277年的发展历史。明代初年,手工业制作也取得了前 所 未 有的成绩。其中手工制作较有特点的便是明代宣德年间铸造的大明宣德炉。因创始于宣德年间,因此得名“宣德炉”,铸造宣德炉的材料以风磨铜为主,还有多种金属合金。精炼后的宣德炉铜质细腻、纯粹、坚韧、有光泽。它主要是由皇师组织的工匠们在宫内制造。
明末清初和清早期,铜炉依然浑厚,但不及早先的雅致。时至18世纪,风格开始趋向纤弱,在造型和装饰上力求变化,有的也雅致,但总体上浑厚不足。下两图是笔者藏品,原伦敦佳士得拍品,31.8厘米高,乾隆款和乾隆时期,纹饰较繁复,珊瑚镶嵌完整无缺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