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特点
青花釉里红传世稀 少,保存较为完好的也极难一见。数千件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的瓷片在挖掘机下出土,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釉里红。虽然都是残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珍贵价值。在以往的拍卖场中一旦出现,必定受人瞩目。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釉里红属于传统釉下彩,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颜料,按所需图案纹饰,绘在瓷器坯胎表面,罩以无色透明釉,装匣入窑,经1250℃~1280℃的强还原焰气氛,窑温偏差不能超出1%。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故称“釉里红”。
瓷器烧造时需要一种环境,专 业术语叫“气氛”,瓷器都是在某种气氛中烧成的。一般来说气氛就是两种:一种是氧化,一种是还原。简单来说,就是炉子开着火门,有充分的氧气进去,就叫氧化气氛。而关着窑门,闷着火,就称为还原气氛。釉里红就是闷着火烧出来的。闷着火烧是一项考验技术的活,温度一低,颜色就会变黑,烧出来的瓷器就不好看。温度高了,颜色就飞了,没了。古代不像现在,有电子程序调控这种设备帮忙调控温度,所以釉里红是只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窑工才能看出来的,从这点就能看出釉里红瓷器的珍贵程度。由于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
青花釉里红瓷器,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加上其稀 少的特点,一件保存完好,品相极 佳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是各收藏家所梦寐以求,炙手可热的珍贵藏品,具有极高的收藏观赏价值。
釉里红瓷制作工序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大体相同。它是以氧化铜作着色剂,于胎上绘画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因红色花纹在釉下,故称釉里红瓷。
中国瓷器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度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乾隆以后,中国瓷器烧造最辉煌的时代渐渐远去了。嘉庆初期,乾隆以太上皇身份临朝,一切与乾隆时期无二,到乾隆死去,进入清中期,嘉庆皇帝崇尚节俭,官窑生产也不断缩减,青花釉里红的烧造数量开始减少,工艺开始下降,胎体渐粗,釉汁渐稀,釉里红色变暗。和世上的一切有着共同的命运,釉里红,这种曾经辉煌一时的瓷器品种不可避免地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