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三不争”哲学,教你以退为进
说起清末名臣张之洞,很多人对他的看法贬大于褒。
梁启超曾称张之洞,浮华之人也。
《天津大公报》也这样评价他:观其一生,张相国毫无宗旨,毫无政见,随波逐流,媚主以求荣之人也。
在很多人眼里,张之洞不仅是个“通敌叛国”之徒,而且还是个好大喜功,贪财好色,爱吸鸦片之辈。
但其实,历史上的张之洞,却是一个集智慧与聪明于一体的人。
尽管从办新式教育、办实业到练新军、抵外辱,他为清朝的安定立下了数不尽的汗马功劳,但他却时刻秉着“三不争”的原则做人做事。
他的一生,既深谙圆润变通之法,也懂得功成名遂身退之道,因此一生仕途较为顺畅。
这无不给我们启示,越是活得通透的人,就越是懂得以退为进。
退一步是智,不是怂
《菜根谭》说:退一步之法,让三分之功。
人生在世,当遇到困难时,要明白退一步的为人之道;当一帆风顺时,也要有谦让三分的胸怀和美德。
得意时,后退一步,是一种谦虚谨慎的美德;失意时,后退一步,是一种豁达淡泊的品格。巧用“退一步”的智慧,张之洞不仅能更好地审时度势,也使他的人生活出了“海阔天空”。
张之洞初任湖广总督时,因其貌不扬,经常受到当地百姓的嫌弃。甚至还有一个人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来诋毁他。
然而,在诋毁他的人面前,张之洞不但没有火爆三丈,反而对此人宽容相待,甚至还自掏腰包,把那幅画给买了下来。诋毁他的那个人从此对他毕恭毕敬,十分尊重。
“退一步”的智慧,让张之洞学会了放低姿态,换来了百姓尊重。
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职时,财政亏空数额庞大。因此,在他调离两广总督后,接任他位置的李瀚章很是捉急。
一方面,是对张之洞留下的“烂摊子”的不满,另一方面,碍于自己的哥哥李鸿章和张之洞是政敌,李瀚章理所当然觉得,张之洞肯定会对他百般刁难。
出人意料的是,在交接财务时,比起对他采取赶尽杀绝分文不留的做法,张之洞反而留给了他200万两银子,以备不时之需,李瀚章感激不尽,对张之洞的看法也瞬间改观。
“退一步”的智慧,不仅让张之洞化解了政敌仇恨的同时,也帮他赢得了将领的效忠,间接为他的上任铺平了道路。
清代有个学富五车的才子辜鸿铭,经常恃才傲人,极尽刻薄之能事,奚落各类达官贵人,张之洞便是他的奚笑对象之一。
然而,张之洞不但不反感,反而十分惜才爱才,处处保护辜鸿铭不受伤害。辜鸿铭十分感动,后来也成为了张之洞最忠实的幕僚之一,并极尽所能建言献策,为张之洞的从政之路扫平了许多障碍。
看似“退一步”,实则是让张之洞的事业少走了许多弯路。
善退的人,都懂得给人生留后路
与张之洞一同被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善退的智慧,在他的身上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只不过,他对待善退的态度,较张之洞来说,有所同,也有所不同。
张之洞的善退,更多的是对别人留余地,曾国藩的善退,更多的是给自己留后路。
清代末年,曾国藩曾一首创办了湘军,并靠着这只队伍,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勋。日益深得人心的他,也正因此,惹来了皇帝的猜忌。
为人臣,最怕功高震主,曾国藩思虑深远,当即做了大量裁减湘军的决定,不仅如此,他还撤掉部分机构,并请求由朝廷亲兵来驻守皇城。
这还不够,在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后,他更是主动请缨,交出权力,为的是让朝廷对他放心,让皇帝相信他绝无二心。
《道德经》说,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富贵而骄横,会给自己招来祸端。功成身退之后含藏收敛,是合于自然的道理。
善退的智慧,让曾国藩在功成名就面前,戒掉了自骄自傲,学会了收敛退让,从而避免了后顾之忧。他的后半生,仕途上也较为平安顺畅。
还有另一种善退,叫做知难而退,它是为了留得青山在,保留根本的力量。
在李渊任太原留守时,面对突厥兵的不断挑衅,很多人都以为他会破釜沉舟,与之决一死战。
然而,李渊深知如此一来,不但有可能失去太原这个根据地,甚至自己的根本力量也会遭到重创,不利于日后的举兵造反的大计。于是,他便主动向突厥称臣,还写了一封和亲书。
始毕可汗接受了李渊的妥协,并为他送去了不少马匹及士兵,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的战斗力,为日后建立唐朝奠定了物质基础。
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如果忍不了一时,有可能会让全局满盘皆输。
善退,避免了一番恶斗,为自己积蓄了力量。李渊的知难而退,并不是代表他懦弱,不堪一击,相反的,而是代表他识时务,懂得深谋远虑。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善退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因为不懂得善退的智慧,觉得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才会自刎乌江,终造成了千古遗憾。
善退的人,是在暴风雨袭击前懂得低头,在大雪压迫下学会弯腰,这样的人,纵然山穷水尽,也能拨开云雾看见缕缕阳光。
所谓退,是为了更好的进
然而,退一步,并不等于一味退让。退是进的另一番姿态,退一步,是为了积蓄力量,从而能够更好的进。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与人相争,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你相争。
为人处世退让一步,能够让自己有更多回旋空间,从而为进一步留下了余地。
项羽为了扼制刘邦势力的发展,曾把历来被认为是未开化的“西僻之国”的巴蜀之地分封给了他。
尽管这个地方看起来毫无英雄用武之地,然而,刘邦不但没有火冒三丈,反而选择欣然接受。他知道,退一步,才能正中项羽下怀,于是,他招兵买马,筹办粮饷,等待时机。这一举动为日后的楚汉争霸打好了物质基础。
退一步的智慧,不仅迅速扩充了刘邦的势力,还成就了他的丰功伟业——仅半年多就占据了关中大部分地区,跻身为楚汉争霸的中流砥柱,从而实现了更好的进。
莱根谭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这句话用在范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春秋末年有名的军事家范蠡,他的处世哲学中深藏隐退的智慧。
他曾在越王穷途末路的时候,协助他灭掉吴国。然而,虽立下大功,但是他却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不但不接受越王的加官封爵,而是选择辞官而去。
适度的退隐,不仅使范蠡保住了一命,还为他的人生另辟了路径,当他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成为了宋国有名的陶朱公,富甲一方。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所谓退,并不是意味着在困境面前弯腰低头,而是暂时避开障碍,迂回前进,寻求解决办法。
人生在世,不妨学学张之洞的“三不争”:不与俗人争利;不与文人争名,不与无谓人生闲气。
养一方清淡的心境,才能真正过得通透,活得潇洒。
*作者简介:大橙,一个90后女孩,希望用治愈的文字,来带给你些许尘世的小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