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篇  红山文化定居农业生活方式(二)


(续)

牛河梁第二地点四号冢有二座比较古老的筒形器墓,墓主亦为男性或性别不明。环绕墓穴摆放一圈手制彩陶筒形器,墓中陪葬一件轮制彩陶罐。筒形陶器是兴隆洼和红山文化常见陶器,具体用途不明,但肯定与祭祀有关。轮制带盖彩陶罐非常罕见,很可能是祭司或萨满的特殊法器,或专用祭祀器物。这三座墓没有陪葬玉器,也没有陪葬生产工具、兵器和象征政治权威的器物,表明墓主亦可能是脱离生产劳动的专业祭司或萨满。
从牛河梁遗址第二、三、五和十六地点发掘的61座墓来看,只随葬玉器的墓26座,随葬玉器又随葬石器或陶器的墓各1座,只随葬陶器的墓3座,其他30座墓没有随葬品或已被盗走。其中中心大墓或大型墓只葬玉器,随葬石器或陶器的墓均为中小型墓,小型墓或附属墓中基本上没有随葬物。这表明红山文化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从事祭祀活动的人多为男性。不难推断男人主持祭祀活动,并且建造了神庙、祭坛和积石冢。
女神男巫,红山文化社 会男女关系非常微妙。女性雕像或女神崇拜并不表明红山文化处于母系社会或母权社会,相反大型的祭祀遗址和墓葬表明男人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他们通过祭祀来控制和整合社会,女性仍处于一种默默无闻的自然状态。社会崇拜女神、尊重孕妇,对妇女的歧视和压迫也未开始。因此,红山文化先民男女之间仍然处于相对平等的状态。其家庭结构既可能是母系,也可能是父系,或处于尚未分化的状况,女权不占优势,男权亦不占统治地位。
生殖崇拜或女神祭祀只是红山文化先民宗教生活的一个方面。他们还崇拜天地,敬畏大自然,偏爱龟、龙和鸟(凤),对山川的祭祀和崇拜亦不能排除。
牛河梁第二地点三号积石冢总体布局平面呈圆形,由三个长条状多棱形石柱组成的同心圆圈构成,直径分为20米、15.6米、11米左右,外圈最低,内圈最高,三层递收迭起,构成一个简朴的“天坛”形象。冯时先生注意到这三环石坛的天文学意义,认为它是“迄今所见史前时期最完整的盖天宇宙论图解”,是一幅与当地真实天象“完全相符”的“实用盖图”。三环石坛与《周髀算经》中绘载的七衡六间图部分相似,但并不是精确的几何数学图形,不可能准确反映天体运行状况,因为三个圆圈并不太圆,只不过是示意而已。这个三环石坛可能是原始的天坛,与天崇拜有关,亦反映了红山文化先民“天圆地方”的观念。
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是一处方园结合的祭祀遗址,由中心、左右两翼和前后两端构成。中心部分是一座长方形(11.8×9.5米)基址,可能是祭祀地母的祭坛。地母崇拜始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近代,东山嘴这座石彻方坛可能是原始的地坛。
红山文化有专业的祭司队伍,率民以祀神,唯祀为大,未发现政治权威人物的踪迹和战争的迹象。红山文化先民与其说是政治动物,还不如说是宗教动物。他们祭祀是出于对天、地或宇宙自然的敬畏,或为了生殖、丰收和安康,没有发现为了战争而祭祀的行为,亦未发现围城或防役工事;以人为牲,以人殉葬的风气尚未形成。
红山文化墓葬发现不多,几乎没有发现陪葬兵器的。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红山文化层发现了一批早期红山文化墓葬,位于山顶的中心大墓为长方型的石板墓,其余皆为积石墓,有一座成人合葬墓,陪葬皆为装饰品,有玉玦、玉管、玉蝉、穿孔贝壳、石臂钏、石珠等。辽宁阜新胡头沟发现了一处典型的红山文化墓地,一号墓位于彩陶筒形器和石圆圈的中央,深达4.5米,陪葬玉器至少有十五件:勾云玉佩、玉龟、玉鸮、玉璧、玉环、玉珠、玉棒诸全。三号墓位于圆圈之外,深约1.5米,分为五室,葬有六人。其中三室分别葬一位成人,只有一位随葬鱼型坠一件。第4室葬有成人两位,随葬三联璧一件。第5室葬小孩一位,亦随葬鱼型坠一件。这批墓葬“唯玉为葬”,体现了红山文化先民崇尚玉的宗教情怀和有祀无戎的社会风尚。
红山文化作为一种较发达的新石器时代地方文化,有祀无戎是完全可能的。《庄子·盗跖》云:“神农之世……无有相害之心,以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商君书·画策》叙述更为具体:“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仪,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故时变也。”一些古老而原始的部落一直不知道战争为何物。本尼迪克特在印第安中发现过从未经历过战争的部落,“在他们自己的文化中,根本没有战争这个观念可以存在的基础……他们恰恰就没有一个用以区别这两种不同情况的文化模式。”因纽特人以食生肉著称(亦称之为爱斯基摩人,意为吃生肉的人),似乎很生猛,但他们从不相互发动战争。而居住在格林兰岛的土著更是打架、斗欧都不会。一位丹麦传教士注意到:“争斗与口角,憎恶与虐害,在他们里面几乎绝迹。他们看见我们的水手打架,他们说,这些人好象忘记自己是人了。”
女神男巫,有祀无戎是红山文化社会的两大特点。表明他们仍然生活在男女相对平等,人神共处的和平状态。只有进入所谓的文明社会之后,自我中心主义日益严重,人类才能发动“名正言顺”的战争。在自然状态下人类是相对渺少和微弱的,亦是和平的。
三、游牧生活方式的起源与传播
红山文化是典

(0)

相关推荐

  • 红山文化的发现,让赤峰市成为“中华玉龙之乡”

    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神. 截至目前,东北地区发现了很多红山文化玉龙,尤其是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是红山文化的象征,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 ...

  • 神秘恢弘的女神崇拜文化——红山文化遗址

    遗址名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发掘地点:辽宁省西部丘陵山区建平和凌源两县交界处        发现及发掘时间:红山文化发现于20世纪初,作为红山文化重要遗址的牛河梁遗址发现于1981年, ...

  • 最重要的一个红山玉器出土地点!

    该墓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大杖子组东北约600米的半拉山顶部,南距朝阳市区约8千米,北距召都巴镇约1千米.发掘面积约1600平方米,清理墓葬78座.祭坛1座和祭祀坑29座,出土遗物仅 ...

  • 第六百一十篇    红山文化定居农业生活方式(一)

    X 红山文化上承兴隆洼文化,下启夏家店下层文化,与仰韶.龙山文化大同小异,是东亚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体现了典型的定居农业生活方式.考古学家描述了红山文化与周围其他文化的细微差别,人类学家更关注它们的 ...

  • 第六百八十一篇  红山文化玉器与传统中国画

    X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展品. 提要:红山文化玉器与传统中国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即均具有写意的艺术观,在手法上也常以线为主观进行造型.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达愈尽善尽美.博大而精深,它是根植于中华民族 ...

  • 第五百三十一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皮

    X 关于玉器的沁色,难就难在沁色和玉皮的区别.可以这样认为,沁色和玉皮,都是玉的表面物质,是玉的本身材质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含氧量的情况下,通过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的产物.其区别仅仅 ...

  • 第五百四十一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纹饰

    X (一)凸弦纹.凸弦纹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一个显著特征.凸弦纹也被称为棱线,红山文化玉器中的鸟类翅膀和尾巴.茧蛹的腹部和脊.龙的长鬃和勾云形器的弦等都采用棱线的表现手法.前图所示玉鹰凸弦纹的表现手法十分 ...

  • 第五百八十一篇  红山文化有过一个英雄时代

    "从遗址的情况和考古报告看,红山文化积石冢主人位阶有序.等级分明.用玉为葬.规格较高,大多数是英雄的待遇.红山文化也确有一个英雄时代."8月30日,在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上,辽宁 ...

  • 第六百零一篇    红山文化与黄帝(一)

    距今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拥有如此规模宏大的祭祀遗址,影响远及阴山山脉,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会没有一丝痕迹吗?或者我们应当在浩渺的古史传说中找寻到可能是出自红山文化的英雄人物吗?这样的尝试,早在二十世纪 ...

  • 第六百零四篇    红山文化时期是否存在图腾崇拜

    X 动物崇拜发端于自然崇拜阶段,以万物有灵观念为其思想根源.不少研究者将红山文化先民创造的各种动物视为先民的图腾动物,认为是图腾崇拜的遗迹,而且氏族图腾可能不止两个,比如以牛为图腾的氏族,以鹿为图腾的 ...

  • 第六百零八篇    红山文化玉人的社会学透视(一)

    X 图1 美丽的红山. 摘要:最新科学发掘的红山文化玉人出土,为全面认识红山文化玉器历史作用增添了又一重要根据.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玉人的信息资源进行社会学视域的综合整理研究,率先探讨了红山文化玉人出土 ...

  • 第六百零九篇    红山文化玉人的社会学透视(二)

    X (续) 超验的精神目标和尊崇的精神力量,导致了红山文化先民的创造活力.高度写实的玉人反映了红山人的求真:同时出土的玉凤上细致的刻画反映了红山人的审美意识:将大墓构建在山体最坚硬的变质花岗岩的岩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