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因概要: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是原发心肌损害、心脏压力负荷和(或)容量负荷过度、心脏舒张充盈受限。常见诱因是感染、体力活动过度和情绪激动、妊娠和分娩、输液过多和(或)过快、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充血性心力衰竭详细解析:

  病因

  小儿时期心衰以1岁以内发病率最高,其中尤以先天性心脏病引起者最多见,常见有大型室间隔缺损、大动脉导管未闭、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大血管转位、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等。病毒性或中毒性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糖原累积症等亦为重要原因。儿童时期以风湿性心脏病和急性肾炎所致的心衰最为常见。此外,克山病、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1缺乏、电解质紊乱和缺氧等均可引起心力衰竭。

  1.基本病因

  (1)原发心肌损害,导致心肌丧失及其间质异常。

  (2)心脏压力负荷和(或)容量负荷过度。

  (3)心脏舒张充盈受限。

  2.常见诱因

  (1) 感染,尤以肺部感染为最常见诱因。

  (2)体力活动过度和情绪激动。

  (3)妊娠和分娩。

  (4)输液过多和(或)过快。

  (5)心律失常,既可作为病因,亦可作为诱发因素。

  (6)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病理生理

  1.心肌损害和构型重建

  (1)心肌丧失:包括心肌细胞的死亡和功能丧失。心肌缺血、中毒和炎症等导致心肌被动性死亡,还有一种主动性死亡.即凋零性死亡。功能丧失除因心肌细胞死亡外,还见于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

  (2)心室重构(remodeling):包括心肌细胞和心肌间质网络的增生和改建,导致心室反应性肥大和(或)扩大以及心肌舒缩协调性的异常。

  2.血流动力学异常

  表现为心室功能曲线低下。心排血量降低,心室舒张末压增高,前者使周围循环血量减少,致使重要脏器供血不足,无法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后者使心脏前负荷(容量负荷)增加,引起肺及其他内脏器官淤血。

  3.神经内分泌激活

  主要是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醛固酮系统、血管加压素、内皮素等水平升高,既加重了心室前负荷和心室后负荷(压力负荷),抑制心肌功能,还可加剧心室的重构和心衰的恶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