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千问千答(51)•禹凿龙门
问:“禹凿龙门”是否真有其事?“龙门”指的又是哪?
答:真实存在,“龙门”在都江堰水利工程遗址处。
被称为“龙门”的地方,全国有十几处之多,到底哪里才是大禹所凿的“龙门”,而禹凿“龙门”是否真有其事?
很多人根据《墨子·兼爱中》“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注后之邸,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得出禹开凿的“龙门”就是现在著名的“龙门石窟”,它距洛阳约十二公里。龙门山被伊水(伊河)分为东山和西山,河水从二者之间穿过,东西二山活像大门的两边,因此这里被称为伊阙。
另有说法是,禹开凿的“龙门”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的龙门山。
以上两个地方,在“禹凿龙门”的争论中,站队人数暂时处于领先地位。
还有一些人认为禹凿龙门是古人虚构的神话故事,是传说累积叠加而生成的结果。持这种看法的人,给出的理由最简单也最朴素:
夏禹时期生产工具极其简陋,技术水平也十分低下,凭当时的生产力根本不具备在黄河河流开凿龙门的条件,又怎么可能从被黄河环绕的大山中开辟出一条水道?
即便放在今天,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去开凿也并非易事。另外,在黄河河道开凿龙门的意义在哪里?难道禹不去凿龙门,黄河的水就流不出?黄河流域就会因此被淹?
非也,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古往今来,水有流,地有道,故成就江、河、湖、海……所以,禹在黄河凿龙门实在是毫无意义的事,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既然大禹治水是没影儿的事,那么与之对应的“夏”呢?它是不是真实存在?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也就呵呵了。
咱们考古派,不放弃对历史文献的考证,也不放弃对遗迹、遗物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考古成果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古人所构建的“古事”,往往非虚!包括文献、传说、神话以及口传承等,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一旦我们能让“物证”与“传承”互证且吻合,就能得到十分满意的结论。
一、记录“龙门”的文献
文献《尚书·禹贡》中出现的“龙门”:其一为“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其二为“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文献《拾遗记》记录有禹凿龙门的神话故事。
口传承中的大禹治水是我国永不停止的神话,具有群众基础,是文明传承的一部分。
二、与“龙门”有关的遗物
保利集团收购的“遂公盨”盘铭文,记录禹治水的事迹(铭文原释第一句释文如下,即记录禹受命开山平土疏水的事):
三、与“龙门”相关的遗迹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挖掘,能够证实禹在三星堆建都的事实,并且在时间、地点、人物、故事上,都与文献及口传承相吻合。
都江堰水利工程遗址,完全符合古代治水工程,也完全是人为之功。遗存表明都江堰就是大禹治水功利千代、利万民,成天下,造福人类,传承千秋万代的基业。
【龙门的由来及治水的意义】
扛锄头使“黄河”改道而治水的想法,是十分幼稚与可笑,而古人也断然不会干的事。
“龙门”的由来:在古人的宗教信仰中,龙是水的管理者,是水神。龙行于水,即指龙路、水道,水道辟过山间,水如同从门中流过,两侧高山势若门。水龙从门流过,古人把这类地方统称为“龙门”。
一些人误把其它建庙纪念的“龙门”,当成是大禹治水的“龙门”,此多为无知或附会而已。
大禹治水的意义是什么?
古言“掘地财、取水利”,治水可以满足“人类之用”,能带来利益,能防止水害:引河水灌溉农田,民皆得利,民人足富;大禹治水后,百姓争言水利,而江河之水经治理、控制,直接造福于民。
治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洪、灌溉,建立水道运输,利用水资源养殖。
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的方法是:建坝、坝、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槽、筏道、鱼道,采用加高河道来防御洪水,修建运河网络安全有效地分流河水。
运河的水,主要是依靠重力运行,太陡、湍急的水流会冲垮河床;河道太低,河水则无法流入农田;而运河过于平缓,淤泥又会逐渐沉积,导致河道植物生长而阻挡水道……
所以,为了灌溉更多的农田,还得采用分级水闸。都江堰水利工程,最难的部分就是开凿运河的“龙口”,即从山间开辟出“龙门”。
以古代的条件,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得先从山顶开凿直道,再向两边开挖贯通,所以都江堰的“宝瓶口”,在古代又称“龙口”、“龙门”,而开凿“龙门”的山,称为“玉垒山”。古时,山上建有“二王”庙,即舜庙、禹庙(现在我们所见之“二王庙”即为当初舜庙、禹庙原址)。
【重释文献之“意”】
①《禹贡》言:“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
应释为:浮行船筏,到达运河堆起的积石处,而后即达龙门,从龙门沿西河到达王都。
三星堆遗址为王都,为“中”方。西河即“西”方的河道,是相对于“中”方(三星堆王都)而言,并非后人附会之河,即黄河。
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导河,即开挖河道,把河道的石头堆积加高河道两侧,或用积石堆积建“鱼嘴”分流水道,把水通过运河引流到龙门。
【大禹治水对后世的影响力】
大禹治水,所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几千年来依然还在造福人类,而其治水理论依据及方法,几千年后的我们所用也无非还是(大禹)这几招。大成者,禹也。
(注:三星堆内容丰富、信息庞杂,将分篇介绍、穿插发布,欲完整了解,请参阅上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