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得与失

文丨大胯 · 主播丨小七

企业是否真的需要远程办公?

至少在国内,2003年的“非典”疫情使得远程办公的普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碰上了农历新年,企业、学校、工厂等机构不得不延迟开工,使得远程办公的必要性再次登上了讨论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协作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共享文档、视频会议、桌面共享、即时通讯越来越普及,加之5G时代的到来,使得距离不再成为阻碍人们沟通的主要障碍。

内观己心

“远程办公”的一种通俗说法叫做“SOHO”,是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的缩写。主要倡导将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它根据场地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五种形式:

● 在家办公(home-base telecommuting)

● 社区办公中心(neighborhood center)

● 地区办公中心(local center)

● 郊区卫星办公中心(satellite center)

● 跨国远程办公中心(telecenter)

美国算是远程办公的先驱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已经非常盛行。对于“在家办公”这种形式,美国有一项非常成熟的政策叫Work from Home。政策大意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员工可以申请在家工作一天甚至是一段时间。

在如今,跨国公司的办公室之间本来就分布得比较远,所以团队之间的跨地域远程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

据统计,截至2017年,美国超过八成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已有3000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19%。

从全球范围看,截至2017年,全世界已有24%的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采用远程办公方式;到2020年,大约有50%的科技公司将有约29%的员工实现远程办公。

外察世界

从普及率方面来看,远程办公在美国的普及率最高,在中国和欧洲的普及率最低。以市场进程来看,远程办公目前还是主要适用在大型公司的高级管理者之间,总体的普及率较低,中国的远程办公市场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市场将持续保持高速的发展。

根据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调查数据显示:

2005年,我国仅有180万名远程办公员工;到了2014年,这一数据上升到了360万,九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也就是每过9年,远程办公人数会翻番;按照这一增速推断,2020年远程办公人数或将能够突破570万。

尤其是在计算机科学、艺术设计、媒体、商业和金融等领域,从1999年至2014年以来,远程办公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渐走高。

从表面上看,在这些行业开展远程办公的好处很多。比如:

对于雇员来讲,能够大幅减少通勤与社交时间,陪伴家人的时间也能够显著增加,居住地的选择范围会扩大很多,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难题也会得到普遍缓解等等;

对于雇主来讲,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昂的办公场地租金成本,扩宽招聘优质人才的范围,降低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雇员的幸福指数也会相应提高,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会高于传统工作模式状态下的工作时间等。

但问题在于,为什么远程办公的好处很多,这么多年过去了,却依然没有普及?

启迪多元思维

远程办公的最大挑战是:管理和沟通效率会大大降低。

凡事皆是权衡,远程办公也是如此。长远来看优势不少,短期来看困难重重。但事业还得不断往前推进,关键是能否把远程办公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更好地遏制其劣势。

于管理者来讲,远程办公的关键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个体由于欠缺监督而可能出现的惰性

因为传统模式下的很多事务的工作周期可能是一周、一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所以在远程办公的时候,需要团队领导者能够给出更多的时间节点,把本来要在一周或者一段时间里完成的目标拆解为每一天要完成的任务。

也就是把objective拆解为task,以便于任务的监督与推进,而且这个管理过程要实时共享给团队里的所有成员。换个角度来看,对于管理者和雇员来看,把目标拆解为以天为单位的任务,这其实也在训练一个人的管理能力。

2、无法及时见面而损失掉的集体归属感

这意味着领导需要用一些形式化的方法来增强员工的固定行动。比如,某个固定的时间在工作群中一起发一些自己家对面的风景、或者同时联网唱同一首歌。换句话说就是,重要的不是“在做什么”,而是“我们一起在做什么”。

再比如,线上的早会制度和晚报告制度。这两项制度是远程工作提高效率的基本保障。大家在同一个时间段上班,才有彼此协同的基础。

例如,早上8:30,每个部门都在微信群里开个语音会议,沟通一下今天团队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每个人的任务是什么,都在会议里阐述一分钟,列出“一二三”。目的是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开工了”。

晚上5:30的时候大家再对照早会的“一二三”汇报一下当天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把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报告的形式同步在工作群内,目的是让大家都知道“我的工作有推进”。

3、对自我工作效能的干扰

在传统的办公环境里,我们能够很明显地看到什么行为是值得被表扬的,什么行为是拖组织后腿的;而远程办公则比较难以让我们重新定位工作中的评价参考系——每个人变成了网络环境的节点,由于看不到其他人的行为过程,所以很难知道自己当下的行为在组织当中是好还是差。

这使得我们在缺乏成就感的同时也缺少了观察他人的学习路径。这就要求管理者们需要及时对网络中的高效工作行为进行定期地提炼、同步与传播,比如,发起一次高效的电话会议需要哪些重要步骤(前期、中期、后期以及后续追踪等),找到这些步骤,反复强化,就能够帮助下属建立一个正确的工作习惯。

4、个体安全感的降低

这里的安全感降低指的是,既包含对外大环境的一个不安,也是对自己所属组织未来发展的一种模糊的感觉。这个时候,需要管理者在情感与法治两方面双管齐下。既要在情感上与雇员深度共情,又要合法合规地对员工的权益进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员工的安全感重新找到落脚点。

正心正举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鉴于目前的在线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还不能完全替代面对面交流,所以,无论是传统形式上的面对面办公,还是远程办公,沟通在管理工作中占的比重还是最大的。所以,提升管理效果的最重要的手段仍然是:保证高效的沟通。

实际上归根结底,远程沟通的重点是:我们要能够准确读取对方所传递的信息的含义,同时又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

尤其是在传统办公模式向远程办公模式过渡的阶段,大多数的企业仍然会保留传统模式与远程模式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体察民情”,要能够察觉员工细微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要时常与员工积极沟通,解决雇员潜在焦虑的问题。

作为企业的雇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规范好自己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使用工具来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设置明确的边界,只有这样,我们才既能高效,又能劳逸平衡。

对于整个社会来讲,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一线城市的人群聚集效应加剧,使得当前以及将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能源的浪费及环境污染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远程工作或许能够为这个矛盾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