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客|陆文夫:江南厨王
在苏州当一个厨师很不容易,当一个有名的厨师更困难,因为苏州人懂吃,吃得精,吃得细,四时八节不同,家常小烹也是决不马虎的。那些街头巷尾的阿嫂,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其中不乏烹饪高手,都是会做几只拿手菜的。苏州人在谈论自己的母亲、祖母、外婆的时候,常常要谈起这些伟大母性的菜艺,总是有那么几只菜是使自己终身难忘的。在这样一个吃的水平很高的社会里当一个厨师,当一个有名的厨师,那是谈何容易!
吴涌根从高水平上起步了,他自幼学艺,刻苦锻炼,用半个多世纪的心血和汗水,使他的烹饪艺术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地。他能在传统苏州菜的基础上灵活自如地创造出三百多种菜肴,二百多种点心,能使最挑剔的美食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不吃重复的东西。他像一个食品的魔术师,能用普通的原料变幻出瑰丽的菜席;他像一个不用丹青的画家,能在桌面上绘出美妙可食的图画;他像一个心理学家,一旦知道了你的习性之后,便能估摸得出你欢喜吃些什么东西。他用他的手艺征服了高水平的食客,博得了“江南厨王”的美名。
吴涌根已经年过花甲了,他一辈子为人做菜,从来没有感到腻烦,而是越做越认真,越做越是兴致盎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不被自己的经验所束缚,在传统的基础上不停地创新。吴涌根很懂得食客们的心理,不能“吃来吃去都是一样的”,即使那些在饮食上有特殊习惯的人,他到饭店里来也决不是想吃自己曾经吃惯了东西。近十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口味在不停地改变,苏州菜也不那么太甜了,轻糖,轻盐,不油腻,已经成了饮食中的新潮流,传统的菜肴想一成不变也是不可能的。
现代的交通发达,世界变小了,打破了那种地区之间的封闭。四川人到苏州来,苏州人到广州去,外国人到中国来,中国人到外国去,这种频繁的交往,以及那种朝发夕至的运输食品的条件,不可避免地要带来饮食习惯的大迁移。由地区文化,气候物产,风俗习惯所形成的各种菜系,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问题是要防止变得不川不广,不中不西,不伦不类,变得各种菜系都失去了自己的特点。世界的发展和生活的发展决不会是越来越单调,所谓美好的明天只能是五彩缤纷,流派纷呈,食物也是同样的。
吴涌根在菜点上的改革和创新与众不同,他的创新是建立在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知识,扎实操作的基本功之上。他把挖掘濒临失传的品种,恢复那种被走了样的做法,都是当作创新来对待的,所以他能使食客们在口福上常有一种新的体验,有一种从未吃过但又似曾相识的感觉。从未吃过就是创新,似曾相识就是不离开传统。他能吸收各种流派的长处,使苏州菜推出了许多新的品种,新的品种还是在苏帮菜之内,即使看上去像西餐,吃起来还是中国口味。这在烹调上来讲是一种少有的大手笔。
早就知道吴涌根师傅在写一本书,要把他多年的创新所得记录下来,传之于人,传之于后世,这很有必要,也很有意思。因为这种创新是代表了苏州菜的一个新的水平,是代表了一种正确的改革方向。
很少有人有这种口福,能吃遍吴师傅的三百多种菜和两百多种点心。但是每人都有这种可能,来读完这本《新潮食谱》,可以一饱口福,也可以一饱眼福。
199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