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山海蜒上市了 鲜得让你眉毛掉下来

通讯员 姜剑/文  特约记者 杨忠华/摄

5月正是海蜒生产时节。初夏的渔山夜晚,万顷碧波之中,渔火盈盈,灿若星辰。海风吹起,海浪涌动,飘来阵阵鱼腥味。夜色朦胧中,烟波浩渺。远处,大轮按部夜航。不远处,北渔山岛上,灯塔信号灯,灯光四射,有节律地忽明忽暗。近旁,海钓船渔光闪烁,往返穿梭,格外热闹。夏季万物勃发,此刻海面却归于寂静。海蜒的捕捞作业,在船老大的指挥下,亦徐徐拉开帷幕。一排大功率灯泡,在脸盆大小的荧光罩聚合下,射出强光,穿透薄暮,直入海面。两位渔民举着海蜒网侧身弯腰,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海面的动静。洋面并无大浪,大批海蜒顷刻间聚拢过来。旺发时,密密麻麻,源源不断。前赴后继,旋舞回转。恰似飞蛾扑火,欲罢不能。不管你如何兜捕,就是网不尽,捞不完。

海蜒,学名鳀鱼,浙东一带谐音俗称“海艳”、“海咸”,胶东渔民则称之为“离水烂”,还有个雅名叫丁香鱼,属鳀鱼科,是鯷鱼的幼鱼,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美味小型食用鱼,体长一般在7-15厘米左右。

渔山海蜒如今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尤其是“眯眼”海蜒,更是“渔山三宝”之一。所谓“眯眼”海蜒,在当地方言中意为刚出生不久,小到眼睛还未全睁开。头水捕获的海蜒,白色稚嫩,每每视线所及,全是黑点点(眼睛),当地人又称“细桂”。待到二水,身略长,色偏灰,分明有了鱼的模样,称作“中桂”。三水时,体长达6-8厘米,浑然成鱼,色呈青灰,被称作“粗桂”。八、九月产体大者,名唤“秋白”,已非海蜒中佳品。“与日俱增”的海蜒,一旦长成,其味硬涩粗糙,与“眯眼”海蜒相比,可说天壤之别。东海水产,谈及鱼类,皆奉大者为美,独海蜒以细小取胜。个体愈纤细,品质愈佳,犹如头道芽茶,价格最贵。

刚出水的海蜒,在箩筐里活蹦乱跳,做着空翻,闪着银光。下兜上撩,一网接一网。个把时辰已获几百斤。渔民见收成不错,可谓心满意足。或是担心海蜒离水易腐,常作即刻返程。渔船到港靠埠,渔妇们立刻将捕获的海蜒,投入烧开的大锅沸水中。大概浸烫十来秒,就可汆熟,然后薄摊于大竹簟上晾晒。翌日,岛上太阳热烈,日照较长,一般两天就可晒干。而后拣去杂质,除尽碎末。海蜒晒太干易折断,未干又易粘连,这其中的火候,全凭经验来拿捏。渔山海蜒成品,色泽明亮、外观整齐、味鲜香浓、咸淡适口。自古有口皆碑,遂成海味珍品。旧时,宁波水产市场还有“渔山海蜒不到不开称”之说。全祖望有诗赞道:“一瓶蟹甲纯黄酱,千箸鱼头细海蜒。”

海蜒冬瓜汤、海蜒炒蛋,是当地人比较爱吃的两种。“还有海蜒紫菜汤,那可是鲜得眉毛也会掉下来啊……”新鲜海蜒才好吃,不过很难保存,所以都是晒干了吃。

海蜒花生将炒过的海蜒与花生融为一体,别有鲜香。“眯眼”海蜒算是幼鱼中的极品,体细微白,无鳞无骨。如火柴棒般细小,两眼成圆点状。人们常说画龙需点睛,海蜒却在"鱼化龙"之前,早早给自己点了睛,似开未开,黑亮有神。它们大多分布于盐分较高的外海水域。或因弱小无依,海蜒习惯集群生活。又因性喜光,且感觉敏锐,常环绕光源作洄游。海面常年云卷云舒,海蜒打小随云影嬉戏漫游。

海蜒蒸(煎)蛋更是老少皆宜。有人说海蜒味同虾米,似乎未品出蛋中海蜒的真味——鲜香兼具质感。其做法简单,将海鸭蛋和海蜒打在一起,一蒸一煎即成。当然,海蜒被指为宁波小鱼,虽以细小著称,但当起配角,从不马虎,可称鱼中“奥斯卡最佳配角”。还可做多种美味佳肴,这其中又以做各类汤羹为多。盛夏季节,海蜒炒夜开花、海蜒紫菜汤皆鲜溜清口。其中海蜒冬瓜,素中藏荤,汤清爽口,至味绝伦,堪称象山名菜。古人诗赞:“波平风静火光明,海蜒齐来傍火行。若共冬瓜同煮食,清于坡老鳖裙羹。”一碗海蜒冬瓜汤,胜于鳖裙羹,算是美食界的挑战不可能吧。

北纬30度,渔山岛礁成链,海天浩淼,鸥鸟翔集。您是否如期而至,来亲尝渔山海蜒的味道?

(0)

相关推荐